【你究竟应该怎样去做?】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与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太相同,这也导致了大不相同的结果。只以一个常见的情景为例。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去扶起孩子,而只是叫孩子自己起来,而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甚至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景象。
与美国不同,中国小孩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家长们战战兢兢,生怕孩子磕了、碰了、出意外了;老师们更是担心不已,各家的宝贝交到自己手上,责任无比巨大。这种教育小孩方式的不同虽然是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社会状况等不同造成的,但对小孩子成长是产生了深刻影响的。
比如,日本小学生上学,每天都从家门前路过,一个跟着一个排队走路上学,最前面的那个学生拿着一面小旗,过马路时挥舞,所有的汽车都会停下来让学生通过。每天轮流会有一家的家长跟在队伍后面,只要学生没有意外,就不于扰学生走路。虽然每家都有车,但很少接送孩子上学。这是日本小孩上学的模式。而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到中学,孩子们都由各家的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接送着上学。这其中固然有中国交通太不安全,拐卖小孩等无奈的现实因素,但不可否认,就在上学这件小事上,日本的小孩就可以学得更独立,也可以学习到团体合作。比起中国的孩子来,他们更早地就打下了进入社会需要的那些特质。
用一句形象的说法,中国的孩子是装在套子里长大的,尽量的与社会隔绝,在刻意营造出的真空、平和、甜蜜的氛围里学习、生活。这样长大的孩子,在踏入社会工作几年以后还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上看不惯同事、上司的心机,气愤职场的倾轧等。甚至有些人结婚生育后仍然像个大孩子,担负不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这不得不说与一贯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究竟怎样才能懂得社会、适应社会呢?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从小就做起的事情。在从小的生活一点一滴的实践,让社会的现实、残酷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去了解、去适应、去学着解决。在这一点上,美国、日本都比我们做的要好。
往事不可追,既然孩子们集体在蜜罐里长大,失去了认识社会、加以锤炼的最佳机会,如今只有在进入大学或是踏入社会之际奋起直追,多读多看,多听多做。大凡工作顺遂、有所成就的人必定了解社会,深谙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因此,看看身边“混”得不错的人,学习揣摩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了解社会的很好途径。那些老成长辈的谆谆教导,也是处世的良好规范。yulujidi.com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成功人士总是容易受到众人的追捧,为了满足普通人对大人物的喜爱,总是会有成功人士的自传或传记传世。成功之人往往在品格、精神风貌上有过人之处,值得人学习。但人的本性复杂,而自传或传记往往重在反映人物的高大一面,因此体现的并不是人物完整的一面,也就无法反映出社会的全貌。
比尔•盖茨不会在书中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盖茨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会在书中提到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纽交所,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
看看,有时候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但我们却无法在书中完全窥查到。因此,如果真的要了解社会,学习怎样在社会上生存直至成功,只靠名人传记或是只靠书本知识是行不通的。
有人说,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是不能教你成功的。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有道理,看过那些传记的人何止千万,获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至于那些成功的名人在口头或是传记中,从来没提到过哪本名人的书指导了他的成功,却不吝于指出自己的父母、老师,甚至不识字的外婆对自己一生的重大影响。
倒是潘文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一个守规则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规则的打破包括两个层面: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因此很多老板的第一桶金往往是不干净的,但这些非道德的东西是不会在传记里出现的。
并且他还进一步分析说,一个人能著书立传,他的事业往往已经做的很大。在中国,做大的企业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这种支持包括桌面上的,还有桌面下的,但背后的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既然话都说的这么直白了,我们也大致可以明白,其实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是有一些在桌面下的规则与动作的,他们不那么符合摆在桌面上的道德与说法。所以人们不会光明正大地去承认它、谈论它,但它又的确存在,甚至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要在社会上一帆风顺,取得成功,我们势必要知道它,继而要了解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们之所以对那些潜藏的成功因素不那么宣扬,成功人士之所以讳莫如深,是因为那些东西不符合书本上一贯宣扬的道德观念与传扬给人们的行为准则。我们一直被告知要靠实力取胜,但现实中人们往往靠关系和贿赂来夺标;道德规范告诉我们要诚实不欺诈,可是盗版和商业偷盗却使许多公司取得傲人成绩;待人真诚是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可是许多公司的老总却总是干出卸磨杀驴的事情……最为重要的是,那些违背了道德的事却往往最后取得了成功。这种结果才一再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也就只有这时,刚刚了解社会的人才会体会到原来社会不是书本上告诉我们的那一套,原来社会比学校复杂得多。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对待我们在社会中所见到的、所经历的那些不同于书本与道德的东西呢?这就需要:让恺撒的归于恺撒,让耶稣的归于耶稣。
《圣经•新约》里有一个故事。有人想找耶稣的麻烦,就问他:“你说上帝是一切的主宰,那么我们是不是遵从上帝就行了,不用给国王交税?”这是一个两难的圈套,如果耶稣说是,那么国王就会对付耶稣;如果说用交,似乎和上帝主宰一切不合。耶稣让对方拿出了一个钱币出来,问他说:“这钱上铸的头像是谁?”对方回答:“是国王恺撒”。耶稣便说道:让恺撒的归于恺撒,让上帝的归于上帝。
后来,西方就形成了一个谚语:让恺撒的归于恺撒,让耶稣的归于耶稣。恺撒,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世俗的代表。耶稣,是基督教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是道德的典范。让恺撒的归于恺撒,让耶稣的归于耶稣,它的意思是说,让道德的归于道德,让世俗的归于世俗。
从小,我们被教导要诚实、不能撒谎,待人要真诚宽容、要大公无私,不可嫉妒、吝啬,要友爱、要谦虚、要热心助人,做了错事要勇于改正。这些道德规范我们都知道,可是又有谁敢说一生从没说过一句谎言,从没做过只为自己的事情?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世俗里的人,世俗毕竟不同于道德。所以,只有耶稣能成为道德完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俗中的普通人。
什么是世俗?它是世间一般的习俗。因为人有私心、有贪念,所以世俗中有一些不同于道德规范的现象与行为,他们堂而皇之的出现。而我们也不必太惊诧,只要明白,他们不道德,他们是世俗的,我们知道了、理解了,就可以了。
对于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常常愤愤不平。埋怨社会制度的不公,埋怨上司为人的不好,埋怨朋友的忘恩负义等,但是有时我们却忘了,自己也并非完人,也有很多缺陷,同样的事情放在自己身上也许也会做出一样的行为。
看了下面一个小故事,也许我们可以对人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正是因为复杂的人性,才有了复杂的社会。
侯婆婆有三个儿媳。有一天,大儿媳来看侯婆婆,送来了两个桃子。侯婆婆看见了两个桃子很高兴,便与她说起家常来。
正在这个时候,二儿媳提着一筐桃子也来看侯婆婆,侯婆婆看见了一筐桃子非常兴奋,立刻对二儿媳百般热情,嘘寒问暖。被晾在一旁的大儿媳十分恼火,心想,婆婆真是太世俗了,看礼待人,让人寒心死了!
于是大儿媳去找三弟媳诉苦。三弟媳听了,让大嫂先回去,说明天到她家听她细说。
第二天,三弟媳来到了大嫂家,送来了两个橘子。大儿媳看见了两个橘子很高兴,便把那天侯婆婆“看礼物对待人”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她越说越委屈,还哭了。
没想到,第三天,三弟媳又来到大嫂家,这回送来的是一筐橘子。大儿媳看见了一筐橘子非常兴奋,立刻对三弟媳眉开眼笑,“好妹妹”三个字不离口。
临走前,三弟媳对大嫂说:“为什么今天你对我这么好?看起来,送两个橘子和送一筐橘子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大儿媳听了三弟媳这一番话,想起自己昨天的表现,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别人也好,自己也好,都是世俗的生命,世俗也意味着不完美。我们在愤恨别人势利世俗的同时,也许自己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所以不要把别人当圣人去要求,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是圣人。同理,这个社会有着世俗的一面,我们不要过于斥责它,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世俗的。那么生活在俗世里的普通人,对于不那么道德的一些世俗面,我们也应该可以去宽恕它。
还有一种人,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类型。自己可以对别人势利,自己可以走关系为亲戚谋福利,但一旦这些潜规则运用到自己身上,别人因为关系将自己排挤出去了,就大声嚷嚷,感叹别人不公,社会不公。如果不幸这种人有点小权力小地位,那么他身边手下的生活就很不容易了。这种人其实是懂得社会的,他们和那些不了解社会的人不同,他们的感叹并不是对社会与道德相抵触的惊讶,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已。而这种“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人也并不能在社会上达到多大的高度。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诱惑,对于不择手段的态度,既否定它,同时也渴望它。当然还有另一句话:人人皆自私,则人人皆不能自私。因为社会上各种力量的制约与制衡,虽然人人想自私,却总还有一定的限度,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虽然有种种丑陋的现象,有各种潜规则,但总也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大多数时候,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可以发现,大学生活已不同于中学只注重成绩的单纯,开始搀杂一些关系、手段、心计等东西。可以说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缓冲地,但尽管如此,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可能仍然无法接受一些社会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刚进入公司工作,公司里的同事都是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人了。领导分配下来的工作,老同事们总喜欢叫新人来做,这自然是违背了从小我们习得的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原则了,可是偏偏这样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职场新人都遇到过。
你在帮同事做他的工作的时候,他却在打游戏!你不是会很生气吗?这类事新人们都感到过委屈,有过抱怨,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因为气愤而当面拒绝是不行的,或多或少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帮着做一些,如果实在太过分,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列出来,再有同事将过多的工作交给你时,将自己的工作列表给他们看,表明自己有工作要做,同时可以委婉地说:“如果你的工作不急的话,就先放这里吧,我做完了自己的再帮你做。"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你就懂了这个社会,可是如果你想也不想就拒绝这类不公平的事情,那么你在社会上前途堪忧。
社会上有许多违背了道德、不那么正派却取得成功的例子,但是那并不是说只有违背道德才能成功,也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弃道德。真正了解了社会,会发现社会的确有一些与道德不同的地方,有介于黑白之间无法说清楚的灰色地带,我们可以去理解它,让自己尽量适应这个社会。但是道德,是千百年来沉淀扬弃的,是本于理性与良知认同之价值理念,因此我们可能一生会有违背道德的地方,但不能完全违背道德,否则就是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最终也无法有好的结果。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你究竟应该怎样去做?】: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xiehouyu/5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