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诸法无我:没有永恒的自我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认贼为子】认盗贼作儿子。如《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佛家用以譬喻人本性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又如《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今不讲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断千故之是非,宜其指铁为金,认贼为子,而不自知其非也。”(常正)
肉
【肉身菩萨】佛教徒即身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称之为“肉身菩萨”。父母所生血肉之躯,称为“肉身”。如《楞严经》卷八:“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又如元·方回《杂书》诗:“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坛经·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黄梅弘忍门下作杂役,见上座神秀之偈未见性,便在廊下复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偈惊讶不已,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又如明·徐渭《戏拟不往》诗:“五岳高头谁掖我,肉身菩萨未身轻。”后民间亦称大善人为肉身菩萨。此外,高僧圆寂后,整具遗体保存下来,或涂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庙中,亦称肉身或肉身菩萨。经上称作全身舍利。例如:广东南华寺保存着六祖慧能的肉身;九华山建有肉身殿,保存着新罗高僧金乔觉的肉身。又如清·陆次云《湖壖杂记·法相寺》谓:“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鹤,一长耳和尚也。”(李明权) yulujidi.com
肉
【肉眼】《金刚经》中说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对于佛来说,五眼只是一智所显示,一眼所具足的五种功能。如果分别而论,凡人所具有的肉眼层次最低。后用“肉眼”、“肉眼凡胎”指普通的人不具有超凡的智慧、功能。《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他收了铁棒,迳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好逑传》第五回:“我学生肉眼凡胎,一时不识,多有得罪。”今用肉眼表示在未用光学仪器帮助下的人的眼睛。如:肉眼看不见细菌。(禹振声)
如
【如法】契合事理。指随顺佛所说的教法而不违背。如《无量寿经》卷下:“应当信顺如法修行。”又《维摩诘经·方便品》:“夫说法者当如法说。”在密教的修法中,不少冠有“如法”一语。例如:如法爱染法,如法佛眼法,如法北斗法。后一般常指按法律或方法办理,如如法炮制;或守法,守规矩,如唐·白居易《归田》诗之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又指得法、宜法。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多娇女,映月来,结束得极如法。”(文贤)
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是说通过直接的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得明白亲切。《坛经·行由品》:“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犹恁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后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热风·题记》:“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这是因文章内容而活用成语的例子。(禹振声)
如
【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在良好的机遇、条件下却一无所获。语本《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此中“宝山”,比喻佛法宝藏;“信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宝而回,同样,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佛法的实践以“信”为前提,分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好比入山取宝,必须用手。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如入宝山空手回’的样子。”也简作“宝山空回”、“宝山空手回”。《艺风堂友朋书札·恽祖翼二》:“凡开嘉兴泖河,筑绍兴石塘,积谷筹赈、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办竣,尚非宝山空回矣。”宋·张方平《送僧南游雪窦》诗云:“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禹振声)
如
【如是我闻】即我闻如是,犹言我听得这样说,通常表示自己听到的传闻。如清·纪昀著《阅微草堂笔记》,内有《如是我闻》篇目,所载皆耳闻的传说、故事。又如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且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如是我闻”出于佛涅槃前。当时,以多闻第一著称的阿难问佛:“一切经首置何字?”佛回答:“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见《大智度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一等)相传佛涅槃后,长老迦叶在王舍城外举行了第一次结集佛经的活动。阿难诵集经藏。他刚念出“如是我闻……”,满座大众仿佛听到佛亲临说法,感动流泪。我们今天见到的汉译佛经,一般在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少数作“闻如是”)四字,意谓我阿难当时亲自听到佛这样说。“如是我闻”表示经中的内容是佛金口所宣,真实可信,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唤起了虔诵佛经的欲望,随即轻声念道:‘如是我闻……’”(李明权)
入
【入定】罗汉入定,与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同属佛门的美谈。宋·黄庭坚《十六罗汉赞》谓:“一身入定多身出,屈申臂顷四天下。”“定”是佛家“戒定慧”三学之一。因“戒”可以成“定”,因“定”可以发“慧”,“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定”梵语三昧的意译,谓心专注一境而无散乱、昏沉。“入定”功力深,不但能显发特异功能,而且能开发智慧。“入定”的一般过程为:先调身,使身体安稳;次调息,使呼吸细缓;再调心,使心由粗入细。详见隋·智·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古印度人善于“入定”。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曲女城》中记载的传说,有“仙人”“栖神入定,经数万岁,形如枯木”。又如《西游记》第二回:“或睡功、或立功,开入定、坐关之类。” (李明权)
入
【入海算沙】佛法深广难测,喻为“法海”、“义海”等。经中又常以“恒河沙”比喻极多的数目。原来当年释迦佛常在恒河流域说法,即指河岸沙滩为譬喻。如说到无数世界时,即形象化地称为“恒河沙数世界”。又如《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有幼童聚沙为戏,习“算沙法门”,获得“工巧神通”。佛经卷帙浩繁,义理深奥。如果只在文字、名相上绕来绕去,分别计较,而不融会悟入,就难以获得实益。正如唐·玄觉《永嘉证道歌》所说:“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又如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谓:“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后亦有用作褒义,喻学力精勤。如清·钱谦益《宋文宪护法录序》:“文宪三阅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 (李明权)
入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佛说诸法无我:没有永恒的自我: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3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