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中的道德观念与伦理准则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黑名单】“黑名单”指反动势力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也指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或违反规约、不守信用的企业、个人采取相关措施而开出的名单,或内部掌握或向社会公布。 “黑名单”是个外来词,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时,这些学校规定对于行为不端的学生,将其名单、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一辈子被人唾弃,也是从此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 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这样的黑皮书。 没想到本来是学校惩罚学生的做法,却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引申到商业活动中,用黑皮书来惩戒那些时常赊账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 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或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书上。 事情传开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从此以后,黑名单的做法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当然,在特务活动中使用最频繁后果最严重。从而黑名单多被社会诟病。 目前,中国也有了“黑名单”,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对不守信用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跑龙套】“跑龙套”常用来指代在别人手下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它源自中国戏剧。 “龙套”本指传统戏曲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所穿的戏装,因绣有龙纹而得名。后来渐渐将此类戏剧中的角也叫龙套了。 龙套也叫文堂、流行。文堂是指主帅升帐时出场的龙套。流行指的是在串场时来回流动的龙套。在戏中,一般以一将带四人为一堂。我国戏曲艺术虚拟性强,一兵可当十当百,甚至千万人,所以在舞台上规定四人为一组,即可代表作千军万马。 在舞台上,龙套需在主要人物指挥下制造各类气氛。龙套制造气氛有一定的舞台规矩和活动程式。例如,表现元帅升帐或官员升堂,龙套要分站两边叫做“站门”;在上场门或下场门迎候主人出场的龙套,要斜列两边叫做“斜门”;带领主人前行的龙套,一路快步在台上兜圈子叫“圆场”;在交战场面,为表现战斗激烈,龙套要从兵器下穿梭钻过去,叫做“钻烟笼”;龙套分别从舞台两边出场,叫做“二龙出水”等。 龙套的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是讲究“立如钉,走如风”。因为,龙套若在台上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动作不止,会影响主角的演唱;在需要龙套动作时,如果不是轻捷如燕,快走如飞跑起来,那便没了舞台气氛。所以,人们爱说“跑龙套”。“跑龙套”便由此而来。
【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过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所以又叫“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器是从国外传人中国的,由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在技艺上加以改良,尤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最为精湛,发展成为今天所说的景泰蓝。 那么,“景泰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明代景泰年间的掐丝珐琅独领风骚,因初创时只有蓝色,因此得名景泰蓝。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增加了科技含量,造型精美绝伦,已成为馈赠国内外友人的最佳礼品r。
yulujidi.com【紫禁城】一提起“紫禁城”,人们立刻想到皇宫,没错,紫禁城就是皇宫的旧城。 “紫禁城”这个名字跟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其中也蕴涵着象天法地、敬天法地的传统义化内涵。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于是紫禁城按照天宫的格式来建造。古人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体现了帝王的至尊、皇权的至尊。 紫禁城的乾清官,位于宫城之中,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们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自然等级森严,平民百姓也就无法进入,故而成了他们的禁区,便用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这就是“紫禁城”的含义。
【喝墨水】“喝墨水”这一俗语,一指上学读书,如:他没喝过几年墨水。二是形容知识多少,如“喝墨水不多”或说某人“胸无点墨”。 “喝墨水”在古代确有其事。史载,南北朝北齐时,在进行秀才、孝廉等会试时,朝廷下令对考核时“成绩滥劣”者一律罚饮墨水,喝墨水的多少视其成绩低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时明确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水一斗”。《隋书·仪礼志》里也有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的要罚饮墨水一升。 一直到唐代,这种恶习才彻底改变。唐太宗在还没后做皇帝时,也曾想考试晋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罚喝墨水,只好打了退堂鼓。他当上大唐皇帝后,觉得此法害人不浅,遂颁布命令废除喝墨水陋习。 这条荒唐的规定后来虽然废除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下来了,沿用至今。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民间俗语中的道德观念与伦理准则: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4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