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中的传统道德与现代价值观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很多地方都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们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也有一种说法是,分压岁钱给孩子们,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古时候,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燕京岁时记》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元铜元,寓“长命百岁”之意。纸币广泛使用后,大人们则喜爱选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以作春节礼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不断攀升,从几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还把压岁钱拿出来支援灾区。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 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指那些世故圆滑、没有是非观念、凡事都说好的人。“好好先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好人”。那么,“好好先生”源自哪里呢? 东汉时有一个叫司马徽的人,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跟入说话,无论好事坏事都说好。有人问他平安不平安,他回答说:“好”。有人告诉他说人家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妻子责备他说:“人家认为你有德行,所以才告诉你,你为什么听到别人的儿子死了,反而也说好呢?” 司马徽说:“像你这句话也很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好先生”,被后世记住了。
yulujidi.com【好色之徒】“好色之徒”现在多指对女色有不良企图的男子。此语典出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史载,宋玉是有名的美男子,现在要说男子长得漂亮,马上会想起“貌比潘安,颜如宋玉”的佳句。宋玉作为楚王身边一个文学侍臣,经常出入楚宫,和宫中佳丽们打打招呼,实属正常,无可非议。 但,时任楚国大夫的登徒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提醒楚王日:“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词,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大意是说宋玉长得美貌,性又多近美色,请大王禁止他出入后宫,以免是非。 楚王以登徒子的话问宋玉是否好色。宋玉答日:我长得好看,受于天地父母;能说会道,学于老师;至于好色,臣从来无有。一口回绝了登徒子的指控,接下来又说了一大堆道理:天下美女,莫如楚国;楚国美女,莫如臣的家乡;家乡美女,莫如臣的东邻。东邻之女,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臣从未动过心。可证臣在后宫,身处花丛,从未产生过邪念。 然后宋玉话锋一转,登徒子则不然,他的妻子又矮又丑,他还能喜爱,使生五子,何况面对佳丽呼,他能不“心存非分之想”吗?请大王详察,我们二人到底谁为好色之徒者矣,登徒子是恶人先告状。 可悲,登徒子捕风捉影,本是模范丈夫,就因为名字带一“徒”字,反倒落了个“好色之徒”。这也是咎由自取。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民间俗语中的传统道德与现代价值观: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4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