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黄金法则有哪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1.知足惜福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并不存在着永恒的事物。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自身也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就像谁也不能断定他今天所喜爱的东西,到了明天他是否仍然喜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不知足”的。正如古谣《不知足诗》所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人性的"不知足"有它积极的一面,它能使人不满足于现状,从而不断地奋斗,去改变现状。因而人性的“不知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但世界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人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中达到无限的欲望。因此又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否则要么郁郁寡欢,累死在难填的欲壑中;要么非分索取而滑向危险的境地。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需要一种知足常乐的明智心态。即及时地从各种事物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并好好享受这种满足所带来的乐趣。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绝对的幸福。但知足之乐则俯拾即是。清人胡澹庵所编《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知足歌》说得好:“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累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幸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幸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一日,佛陀遇见一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佛陀诉—20—说:“我家的牛刚死,没它帮忙犁田,我怎么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陀赐他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陀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又一日,佛陀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陀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陀给他银两作路费,男人很高兴,佛陀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又一日,佛陀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幸福。佛陀问他:"你不幸福吗?我能帮你吗?"诗人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幸福,你能给我吗?"佛陀想了想说:“可以。”于是佛陀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拿走了诗人的才华,毁去他俊朗的面容,夺走了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生命。佛陀做完这些后便离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佛陀回到诗人的身边,诗人那时已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陀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佛陀又离去了。半个月后,佛陀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不停地向佛陀道谢。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不知足,贪婪,是人类普遍的心态。因为贪婪,留下了多少心酸旧事。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欲望没有尽头,因为不知足,所以永远没有尽头,无穷无尽的欲望,无穷无尽的追求,也许可以带给你物质的丰裕,却无法带给你精神上的幸福。没有了心灵的平静,纵使能享受一时的欢愉,又怎么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呢?另一方面,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对很多事,人是无能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执着,于事是过犹不及,于己是徒添烦劳。人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后悔莫及。拥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于贪念,求幸福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知足心就静,心静自然乐在其中。"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仅为升斗。"人常怀一颗知足之心,无非分之念,无奢求之意,人生苦短,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这才是幸福生活的真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2.不攀比当与人攀比的时候,意味着将一直在别人的眼光和尺度中生活,幸福是别人眼里的幸福,痛苦也是别人看来的痛苦。加上过于强烈的自尊,很多人的人生价值便顺理成章地简化成一句话:要比别人幸福。yulujidi.com
与人攀比,意味着在学校里成绩要比别人优,单位要比别人强,地位要比别人高,工资要比别人多,人缘要比别人好,房子要比别人宽大,车子要比别人高档,老婆要比别人温柔,儿子要比别人聪明……在没完没了的攀比较量中,我们渐渐失去了本来可以拥有的闲暇和轻松,心情越绷越紧,于是笑容越来越少,感觉越来越累。"人比人,气死人",整个环境如此,互相攀比,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部力量上,这是许多人的悲哀。
与人攀比,就会在内心深处使欲望和虚荣不断膨胀。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本来就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更是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活一次?人为什么活着?说到底是为了体验、创造一个完美的自我,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快感。在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个性的极大昭显而有别于其他人,因此,没有理由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标准里,快乐、幸福、痛苦都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没有关系。
当我们把"要比别人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时候,我们已经陷入了民族集体无意识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也停不下来,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脸上还得挂出一副幸福的微笑。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这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其实,幸福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感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过得好与不好,最终都得回归自我,都得经受心灵的捶打和拷问。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自己感觉不到幸福,无论在别人的眼里如何风光,你的心里仍然会是一片冰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幸福。关键就在于我们应当明白,一个人不能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不要盲目攀比,要服从内心的指引,恬淡自在。
3.爱是幸福的源泉世界上凶杀、仇杀、绑架、勒索、诈骗、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层出不穷,都是由于缺少爱。
爱是幸福的根源,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没有爱,就没有创造;没有爱,就没有道德;没有爱,就没有生命。自然界历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动物是恐龙,它体积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绝迹了。有的人说恐龙是因为冰河期而绝迹,这个说法不一定全对。跟恐龙同期而遗留下来的动物、植物还很多。有人说是陨石造成的,那也不对。人类比恐龙更脆弱,人类能留下来,恐龙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因为恐龙缺少爱心。恐龙在饥饿觅食很困难时,连它的幼儿——小恐龙都会吃掉,它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所以它绝迹了。
基督教讲神爱世人;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教讲冤亲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爱他,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提倡真正的博爱。懂得真爱,才会自尊自重,爱才能长久,只有爱才能有内心的和谐和幸福;只有爱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潜力,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亲情是幸福的源泉。天冷时的一件棉衣,夜深时的一杯牛奶,出门时的一个爱抚,归来时的一句问候。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温馨的关爱。
父母之爱,是滋养和造就孩子健康成长以至成才的营养源泉。父母的爱犹如寒冷冬日中一缕温暖的阳光,犹如炎炎夏日中一片清凉的树荫,犹如漆黑夜路中永远伴随你的灯光。父母是你坚强的后盾,是你避风的港湾。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我们的幸福。
老师之爱,是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修养的幸福源泉。犯错误时严厉的批评,进步时鼓励的话语,讲课时严谨治学的态度,求教时不倦的讲解——教师将天底下这最神圣的职业演绎得淋漓尽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的黄金法则有哪些】: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raokoulingdaquan/5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