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的故事】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家有婚嫁喜庆时,总喜欢在门窗上、房间内、嫁妆上贴个大红的“幕”字,为什么结婚时要贴“蓄”字呢?“幕”,俗称双喜,有双喜临门、喜庆双重的意思。大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一般用红纸或是金箔剪制,也有人写在红纸上再贴于门窗厅堂上。这种办喜事贴双喜字的习俗,据说源于宋朝宰相、大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庆历年间进士,历任淮南判官、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宁知府、翰林学士、参政知事、相国等官。在北宋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宋神宗决定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均田法、募役法、市易法、将兵法等,由于以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反对,变法最后导致失败。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以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的多;散文主张实用,反对虚言无实,诗歌遒劲清新,词风豪气纵横。yulujidi.com
王安石,文学奇才,但也有被难住的时候;双喜字就是他先被难住,而后又双喜临门的一段佳话。
相传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他舅舅家住宿。一天,饭后散步,偶见马员外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是马员外的独生女为自己挑选夫婿所出的上联,已经挂了半年,至今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来。王安石因为要赶考,也无暇思索下联,但一时也没有想出来。
到了考试那天,王安石在考场上态度从容,答题时一挥而就。主考官见其年轻意气风发,对其印象深刻并非常赏识他,后来主考官传其面试。王安石对于主考官的提问,他都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最后主考官手指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虎旗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知道这是要他对出下联,他忽然想起马员外家门前的上联,便不假思索的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官惊叹不已,频频点头。
考完后,王安石回马家镇并来到马员外家,就以主考官的"飞虎旗"为下联,对马小姐的上联"走马灯"。王安石对的下联让马小姐十分满意,于是马员外非常开心的将女儿嫁给他。
到了成亲大喜的当日,忽然两个报子来报喜,是报王安石金榜题名的好消息。王安石真是春风得意,不但高中进士,还娶了才貌双全的千金为妻,可说是双喜临门。因此,王安石便一连写了两个大红喜字,还把两个喜字并贴在大门上,并高兴的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以后,人们习惯于结婚办喜事时贴红双喜字,不仅在门上、墙上贴大红“菖"字,被褥枕头上也绣“蓦”字,祈求事事吉祥如意。而这个风俗就一直流传至今,也成了特有的民间习俗。
【嫁妆中放花生和柏子等】
中国早期的传统婚礼习俗中,常会看到新娘带着大箱小箱的嫁妆,这些嫁妆不仅代表女家的身份,也是财富的象征。通常嫁妆里除了较珍贵的首饰外,还有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比如嫁被里放了花生、豆子、红枣、柏子等东西,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古人十分重视婚姻,认为结婚象征着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古人还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盼望能“儿女满堂"和所谓的"多儿多女多福贵"。女子出嫁后若无法生子会被夫家休弃,因此女子的生育能力是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而娘家为了女儿婚姻美满,总会在嫁妆中放上一些讨吉利的物品。
在新娘被子里放上桂圆、核桃、红枣、栗子、柿子、柏子、花生。桂圆,谐音“圆”,象征夫妻圆圆满满;核桃,谐音"和",意味着夫妻和谐;枣谐音"早",栗子谐音"立子",象征“早立子”,早生儿子;柿子谐音"事",取“事事如意";柏子有取"百子"的谐音;花生,谐音"花着生",是交替着生,生了男孩再生女孩。有些地方陪嫁物品里有"筷子",取"快子"的谐音,即快点儿生孩子。还有的嫁妆中一定要有莲子、石榴、桂花,取其"连"、"子"、"贵"谐音,有“连生贵子”的意思;还有的地方习俗,如果嫁妆中有柜子,一定要抬在前面,表示“早生贵子"、"贵子在先”;如果把新郎和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两人和谐到老;另外,我们常在戏剧中看到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秤"谐音"称",图的是新郎新娘“称心如意”。
在中国民间习俗里,用谐音来讨吉利的形式,在婚嫁和春节庆祝活动中就不胜枚举。例如在新嫁娘的衣服、鞋、袜、布匹等上面放上两小扎用红绳捆绑的柏树枝条,寄寓于"柏子偏心,有子有孙。"而用两条红纸捆住带叶的甘蔗,象征着夫妻日子如同甘蔗般甜美。也有的以植物取其吉祥谐音,如石榴多子,谐音“食留",还有“榴开百子”之喻,具双重吉祥意义;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组成吉祥图案,取"玉堂富贵"的含意。只要多留意,在我们身边类似的讨吉祥方式有好多哩!
吉利、吉祥代表着家人的心意,代表着祝福,代表着期盼,这些美好的祝福象征着父母的关心与爱戴,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反过来,子女对父母应该怎么样呢?想想吧!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双“喜”临门的故事】: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lizhiwenan/3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