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者人生受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聪明是一种天赋,这种天赋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聪明人并没有好好地运用这种天赋的才能,或者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才干,他们往往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殊不知,这种狂放的性情不仅在无形中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重重的枷锁和束缚。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定要谦逊一点,糊涂一点,不要自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爬高者必跌重,恃才傲物是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的。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过于注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不自以为是,反而可能超出别人;不自夸成功自吹自擂,反而进步明显,为人所不及。老子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无功。自夸者不长。”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自大自傲、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固执己见、好大喜功、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一般都很难有所作为。
汲黯,刘启(汉景帝)在位时为太子刘彻(后来的汉武帝)洗马,汲黯一生“特立独行,不服天子政令”。
有一次南方的越族叛乱,刘彻让他去平定。但汲黯的傲气一上来,不但拒不从命,还对刘彻说:让他们随便打好了,越人作乱,这是风俗如此,"不足以辱天子之使!"还有一次,洛阳城失火,烧毁了千余家,刘彻让汲黯去视察。这回汲黯倒是去了,不过他上表回报刘彻说:有一家人失火,一间一间地烧,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足忧也。不过,我路过河南的时候,看到水旱受灾万余家,或父子相食,所以我假传你的旨意,"发河南仓粟,以赈饥民"。刘彻“见表大怒",遂把汲黯降为荥阳令。
汲黯不仅不服天子政令,更是自恃才高直接驳斥刘彻的言行。
一次,刘彻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时,在殿上大说我想要如何如何,见状汲黯说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尧舜的政绩呢!”刘彻听后沉默不语,但心中却十分恼怒,脸一变就退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刘彻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了!”yulujidi.com
汲黯发迹比较早,当他任高官,“出入九卿”的时候,公孙弘、张汤还不过是小吏,但后来这两人都超过了汲黯,“与黯同位”。没过几天,公孙弘当上丞相,“封为侯",张汤则官至御史大夫,“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汲黯心里不满,就对刘彻发牢骚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一句话把刘彻说了个“大红脸"。刘彻只好说:“你这是骂到我的骨头里去了,而且不带脏字儿。”
面对汲黯这种自恃才高的行为,曾有同僚加以劝阻,但汲黯根本不以为意,他回复道:“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在当时的人看来汲黯的水平无疑是全面而且高超的:在军事方面,超过卫青、霍去病;在行政方面,则超过张汤与公孙弘。谋反的淮南王刘安曾说过,“如欲叛上,不惧(卫)青,只惮(汲)黯,至如说丞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但是,汲黯这种恃才傲物的性格却影响了其才能的施展,他一生最高的官阶也不过是一个仅及九卿的“主爵都尉”而已,一身抱负、一身才能也只能埋没于自己胸中。
才能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恰到好处地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从来都不会自以为是,也不会恃才傲物,不到关键时候绝不随便炫耀显露自己的才能。乍看貌似平常,实则深藏不露,为的就是避免他人忌妒。所谓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无助于取得成功,往往还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嵇康是谯郡县(今安徽宿州)人,名列“竹林七贤”的第一位,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文人学者之中的影响非常大。
嵇康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勤奋刻苦,而且天资聪明,很有才华,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文人。在曹氏当权的时候,他做过中散大夫。后来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氏当政专权,嵇康也就不再继续为官,回家干活去了。嵇康做官时很清廉,因此辞官后家里的情况非常不好,不得不与朋友向秀一起打铁谋生。
当时有一个贵族公子名叫钟会,这个人很有才能,能言善辩,但是人品却不怎么样,嵇康为人耿直,因此很瞧不起他。钟会曾经写了文集想请嵇康指教,却没有勇气登门拜访,把文集塞在嵇康家的窗户里就跑了。
后来钟会得到当权的司马昭的器重,做了大官。有了一点资本的钟会觉得可以在嵇康面前抬起头来了,于是就领了一群人前来拜访嵇康,顺便想显显威风。不料嵇康根本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就像钟会不存在一样,把他晾在一边。钟会在旁边待了好长时间,见始终无人理睬他,非常尴尬,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为人狠毒、气量狭小的钟会自此暗暗记恨上了嵇康。嵇康常常对时政发表一些看法,钟会借此常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加上嵇康在当时文人学者中的影响实在太大,这也让专权的司马昭非常忌惮。后来嵇康因为朋友吕安一案被牵连入狱,在钟会的鼓动下,最终被司马昭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嵇康的死,主要是因为他的个性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嵇康恃才傲物,随意指点江山,又对钟会这类人物不屑一顾,因此,不仅当权者难以容他,而且被他羞辱过的小人也在时刻寻找置他于死地的机会。可以说,杀嵇康者,一是当时的社会,再就是他恃才傲物的个性,即使没有钟会,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小人暗中诋毁他,直到嵇康倒下为止。
所以,做人一定不能狂傲,特别是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懂得谦虚的道理。因为,与我们交往的人常常良莠不齐,甚至有时鱼龙混杂,如果恃才狂傲、毫无顾忌,那么不仅不会被人接受,而且有可能被人算计、攻击、诋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恃才傲物者人生受限】: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miyudaquan/5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