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格言故事5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省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之一:用声音讲述故事】
【——听骆锤炼老师"锤炼"诗词】
今天,雪花公主驾临杭州,人虽远离,但依然可以想象到雪给予人们的欣喜和激动。错过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迎来的却是一场声音的盛宴。此时,在温州乐清雁荡,一座隐在青山绿水之中的学院,屋外冬意凛冽,慎学堂内却是暖意融融。
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声声慢》,激起了一帮诵读爱好者对"诵读"的这个词本义的思考。
随便百度一搜,我们就可以看到,"诵读"的意思就是:念;熟读;背诵。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诵读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于此。
看看前人对诵读的理解吧,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由此可见,诵读不只是用声音再现文字,做到清晰洪亮,疾徐有致,抑扬顿挫。更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用声音来讲述作者的一段人生故事,从而品味出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体会出作者的智慧与风骨。yulujidi.com
对李清照的喜欢由来已久,贪玩晚归,"惊起一滩鸥鹭"的纯真调皮;爱人别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百转千回;国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决绝……直到这首《声声慢》。读她的文字,其实,就是在读她的人生故事。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也有琴瑟相合,生离死别,更有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直到晚年时期亲友尽失,孤苦无依,贫病交加。冥冥之中,我一直相信,《声声慢》是她的绝笔之作,是她一路走来的甜蜜、悲苦、愤怒、惆怅的最后一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一连七个叠音词,她拼命地在找寻,找寻那曾经的父慈母爱,曾经的举案齐眉。那时的她是多么幸福啊!她是父母的掌中宝,是爱人眼里的唯一,是京城里的那个词中女杰。可是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亲人离去,挚爱病逝;山河破碎,硝烟四起。无奈之下,李清照独自一人,带着自己和爱人收藏的金石字画走上逃亡之路,那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更是她幸福时光的见证。她怎么会不珍惜?可是,盗抢、遗失、焚烧,一再地遭劫,直至丧失殆尽。更令她难堪的是再嫁遇人不淑,本以为找到的是依靠,可对方图的却是她所剩无几的宝物。忍气吞声吗?不,她是李清照,一个能够喊出了“死亦为鬼雄”的女中豪杰,怎可受此屈辱?于是,起诉、告状、离婚……这在当时无异于惊世骇俗之举,付出了家丑外扬,颜面尽失的代价,她终于和那个令她蒙羞的男子一刀两断。她不在乎吗?不,你听——“凄凄惨惨戚戚。”这极简的文字背后,有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再嫁之羞,无子之孤,贫病之忧……种种愁绪凝集心头,无法排遣。而此时,乍暖还寒,老来无依的她独对残菊堆积,冷冷清清。如此愁绪,岂是“三杯两盏淡酒”可以消解的,抬望眼,哦,那天空中的大雁可能就是自己唯一的旧相识了。而它们,也是一声鸣叫过后,就永远地消失在云层深处了。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了?就这么,“守着窗儿”一坐到天黑,雨打梧桐,"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绵延无期,“这次第”,怎是一个"愁"字就说尽了呢?一曲《声声慢》,唱出了缠绵悱恻,愁肠百结;一曲《声声慢》,写尽了人生凄苦,悲欢离合……这,是她的人生故事;这,更是我们的人生故事。不是吗?这样的故事,历经了千年,仍然每天都在上演。
读她的文字,就是在读她的人生,读她的悲喜,也是在读自己的悲喜。读文字,就是在读作者的故事,读我们自己的故事!
【2015年12月6日于温州雁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格言故事57: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miyudaquan/5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