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过去的人类和现在的人类不一样,现在的两个人合起来才是过去的一个人。所以过去的人手和脚各有四只,两张脸孔一前一后,有四只眼睛,两张嘴,一个人的力量顶得上现在的两个人。但这些过去的人类忤逆了神明,作为惩罚,宙斯把他们砍成了两半。
阿里斯托芬认为,寻找被神分开的另一半从而使自己恢复完整的行为就是爱情。这也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另一半"这个词的典故来源。
除了和自己喜欢的人的关系之外,其他的人际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身边空无一人。恋爱可以说是一个能够令我们意接受幸福的勇气人生幸福的行动指南识到自己并不是独活在这世界上的突破口,但我们最终必须将恋爱所构建的“我”和“你”的二人共同体扩展成为更大规模的共同体。
原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就不是只要喜欢对方就能成立的简单命题。即使遇到了"另一半",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实现爱情。 【分清这是谁的课题】 为了摆脱自我中心性,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事情我们只能亲力亲为。当然,人不是万能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甚至有些事我们必须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但是对于那些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不要依靠别人,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然而,有的人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别人来做,他们认为别人理所应当帮助自己,而且责怪那些不来帮助自己的人。这类人的想法就是自我中心的。 为了摆脱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想法,必须分清眼前的课题到底是属于谁的。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件事最后的结果给谁带来的影响最大?或者这件事的最终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这件事到底是谁的课题了。 例如,学习或不学习,这原本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孩子不学习,那么因此感到为难的人应该是孩子本人而不是父母,不学习的责任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因为最后的结局只会反映在孩子身上,这是他们必须自己负责和解决的问题,别人是无法代为完成的。 当然根据事态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课题,这时就需要向他人寻求帮助。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别人,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将必须自己决定的事情交由他人决定。这类人在事情进展不顺的时候,就会把责任转嫁给他人。 有的人很害怕被父母讨厌。我很惊讶他们会因为不想令父母难过甚至放弃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但其实,他们接受幸福的勇气人生幸福的行动指南之所以无法拒绝父母的劝说,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看重父母的意见,他们只是想在今后万一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 但是,即使他们想把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实际上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子女听从父母的决定和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其实是一样的。 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无法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在他们的人生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这是我们自立的表现。 没有人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但是,他人怎么看我们是他人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既然是他人的问题,原则上我们就爱莫能助。这一点,在后文中我们还会谈到。 即便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不佳,这与我们的本质也是无关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成为有价值的人,不需要介意别人的评价,也不需要满足别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在乎他人的想法,那么就会依赖于他人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不期待他人的评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自我决定的能力,才是自立的本质。 如上所述,羁绊并不是人作为独立个体在后天才与他人建立起来的,而是本来就已经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只有把他人视为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伙伴,我们才能有勇气投身这幸福和不幸的源泉——人际关系。 自我价值不是通过行为体现,而是原本就存在的。人的价值不在于人的生产性,也就是说它不取决于人能够做什么。 上一章说到,当我们将他人视为伙伴时,才能拥有将自己置身于人际关系中的勇气。但这勇气需要前提,那就是承认自己是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不是通过行为体现,而是原本就存在的。人的价值不在于人的生产性,也就是说它不取决于人能够做什么。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本章将围绕着人怎样才能幸福这个问题,具体讨论实现幸福的方法。 【不付出就不会幸福】 谁都想要幸福。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想而不付诸任何实际行动,一味接受他人的好意,这样是无法幸福的。要知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必须考虑的事。 人只要活着就无法脱离人际关系,也许它和自己所期望的有所不同,但因为我们也是置身其中的一员,也能够对它的存在方式产生影响,所以如果人际关系不够理想,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努力改善它。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那绝不仅仅是其中一个人的错。这就好比一辆停着的车被别的车子撞了,保险公司会判定撞过来的车子必须负全责;但是如果是两辆行驶的车辆撞在一起,那么通常双方都要承担过失责任。 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它不是个人的人性或性格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问题。只有这样看待它的本质,才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首先就是良好的沟通。陷入热恋的两个人常常坚定地相信,只要相爱,两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沟通也会自然而然地变得越来越顺利。然而,并不是只要有爱情就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良好的沟通,指的并不是擅长沟通的技巧,而是与对方在一起时快乐的状态。 【接受幸福的勇气】 【人生幸福的行动指南】 【“拥有”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 在恋爱关系中,如果不努力改善两人之间的关系,而只是等待着对方来爱自己,那么两个人之间就无法产生爱情。 如果我们想要一朵花开放,就必须给它浇水。浇水是我们养花时的责任。一味等待被爱的爱情是不成立的,换言之,如果害怕受伤而不主动置身于人际关系,就注定无法幸福。许多人都憧憬两情相悦的爱情,但爱情是需要培养的。如果只要两情相悦恋爱双方就能构筑良好的关系,那么恋爱刚开始就已结束,也就不需要过程了。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认为,“关心”是爱的要素之一。 “如果有一位妇女对我们说她很爱花,可是我们却发现她忘了浇花,我们就不会相信她对花的爱。爱情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及其成长的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种情绪就不是爱情。”(《爱的艺术》)“爱的本质是为之劳作,使其成长。爱与努力是不可分的。我们爱我们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我们为我们所爱的东西而努力。"(《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爱情"作为名词,只是对爱这一活动的一个抽象,它已经脱离了人而独自成为一个实体。如果爱是活动或过程,那么我们就无法拥有它,只能经历它,以它为经验。爱的经验是流动的,它时刻都在变化。并非只要爱过一次就能说爱已成功,因为爱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要像给花浇水一样,需要不断努力更新爱的状态。 弗洛姆区分了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生存的艺术》)。在本书的前言中,我提到过当年母亲因为脑梗塞失去了意识,长期卧床不起,那时我就想:人落到这般境地时,钱和地位是否就失去意义了呢?弗洛姆对“占有"和“存在”的区分正是解读这个问题的关键。 “如果我的身份取决于我所占有的东西,那么当我失去它们的时候,我又成了谁呢?"(《生存的艺术)但是,弗洛姆又说,就"存在"而言,我们无需为接受幸福的勇气人生幸福的行动指南可能失去自己的所有物而担心或不安。因为我们的生存方式不是“占有”而是“存在”。 “占有是以量的减少为基础的,但存在越会随着实践而成长。”(《生存的艺术》)幸福也是“存在”的东西。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构成幸福的要素(金钱、地位、名誉等)充其量不过是占有物,所以我们可能失去它们,但作为“存在”物的幸福则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为了能够认同自己的价值】 到此为止,我们反复地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了幸福,人必须负起必要的责任,不能逃避问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人际关系中。 话虽如此,当我们被斥责“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这样的斥责能够激励人发奋图强。被斥责的年轻人如果因此对上司怀恨在心,下定决心自己成为上司后绝不会这样对待下属,那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反过来说,如果他们认为正是多亏了上司的斥责才令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也必然会继承这样的态度。 夸奖的言语似乎比斥责更为理所当然,许多企业都建议身为领导者的人多多夸奖下属,以促进他们成长。囿于篇幅所限,本书不会详细讨论夸奖带来的问题,但有一点很重要:夸奖是有能者对无能者的评价。比如,陪同父母一起去做心理咨询的孩子,当父母在接受咨询时他便乖乖在一旁等候,结束时父母会夸他“真了不起呢”。但同样的场景如果换成陪同丈夫的妻子,丈夫必然不会用这种方式夸奖妻子。如果丈夫真这么夸了妻子,妻子也可能会把这当成一种冒犯。因为被夸奖的人在人际关系的尊卑关系中处于下位。也正因为如此,被夸奖的人反而更容易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有的人从小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长大后继续接受这样的指导,最终变得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他们认为这就是令自己无法融入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 但是正如我们所反复强调的,人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幸福。恋爱关系也不像许多年轻人梦想的那样甜蜜美好。即便有时关系会恶化,我们也应该接受幸福的勇气人生幸福的行动指南努力做出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幸福的结局。所以,为了幸福我们必须认同自身的价值,不回避人际关系,并且必须融入其中。 【并非不想认同自己的价值】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的人并非真的不愿认同自身价值。这类人的想法是扭曲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被人说了类似于"你是个没有价值的人"这样的话,没有人真的会就这样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其实他们非常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 "才没有那回事呢,你是个非常优秀的人。” 他们看待他人的方式也是扭曲的。因为把他人当做敌人,总是唯恐别人加害于自己,所以他们轻易不相信别人,即使别人向他们伸出援手,他们也会断然拒绝。 人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切。就连在健康的时候都难免遇到困难,更不要说生病的时候、年老体衰的时候了。人总会需要别人的援助。 对于那些需要别人帮助时,却无法开口求援的人来说,应该纠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再将他人视为敌人而拒绝出于好心的帮助。虽然自己什么也不做,一味依赖他人的人很令人头疼,但一味拒绝他人帮助的人也同样令人为难。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有人都尽量独立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而别人向我们求救时我们也能够不吝于给予帮助。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那么生活一定能变得轻松许多。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从“我”到“我们”: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lizhiwenan/3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