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于满足,痛苦生于贪婪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幸福生于满足,痛苦生于贪婪。古今中外的智者们,都发现了此一真谛。
苏格拉底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老子说:知足者富。 吕邦献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魏禧说: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不过,只有那些体悟了自然之道的圣者才能时时满足,一般人总是在满足与不满足之中循环,心灵随着时间的车轮,有时翻到上面,有时跌到地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你满足的时候,正是你感到幸福的时候;当你不满足的时候,正是你感到烦恼的时候。 如何让幸福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呢?1.问问自己:我该得吗?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前,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一座破旧的小木屋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织线。 一天,老头儿打到一条金鱼,不要任何报酬,将它放回了大海。老太婆知道后,破口大骂,逼着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老太婆又破口大骂,让老头儿再去要一座木房子。金鱼给了他一座木房子。 老太婆高兴了一阵子,又不满足了,她不愿再做平凡的农妇,想做世袭的贵妇人。可是,当了贵妇人后,她又想当女皇。最后,她竟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要求金鱼亲自侍奉她,以满足她的一切所需。金鱼生气了,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于是,老太婆仍旧住在那座破旧的小木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 【1.这个老太婆也许从未问过自己:我该得吗?】 在她的余年里,她不会为过去的辉煌经历而感到幸福,只会为全然的失去追悔莫及。也许偶尔会有一丝"曾经阔过"的虚荣,却正好映现了眼前的败落。 你也许会笑这个老太婆愚蠢,但是,这个老太婆也许正好是你自己。比如,当你有所收获时,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该得吗?事实上,所有没有付出过艰苦努力的东西都是不该得的,即使是父母遗留给你的巨额财产,也属“不该得”,除非你曾付出艰苦努力修炼自己,具备了出众的才干和品德。 只要你坚持收获该得的,拒绝不该得的,你的幸福就有保障了! 【2.贪多无益】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屯积大量的草根,以备度荒。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前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从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而实际情况是,一只沙鼠在旱季只能吃掉两公斤草根,而它非要运回10公斤才能安心。大部分草根最后腐烂了,沙鼠还要将腐烂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贪多却不能享用也不能保存的东西,都是浪费,只会降低生活质量和用智慧赢得幸福的主导权自己幸福指数。这种浪费的情形不只发生在沙鼠身上,我们人类,哪天不活在浪费中?有时,被浪费的东西,是你从别人那儿得到的,例如,进餐馆点满桌子菜,买许多用不了的时尚衣服或其他用品,要求男友天天陪你或者“煲”一小时“电话粥”……多不一定最好,简约的生活是最轻松的生活,往往也是最幸福的生活。 【3.追求真正对心灵有益的东西】 许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知足”就是以极少的收获为满足,以为名利权势这些东西,撒手人寰之时,全都丢掉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但是,错了!"知足"是心灵的满足,跟名利权势的多少没有关系——对过程感兴趣,对结果很满意,这就是知足。有时候,“知足”呈现出来的表象好像是不知足,甚至是贪婪,但两者其实有很大的不同。试举一例:一直以来,杨澜都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也是成功与幸福齐备的女人。在近20年的电视生涯中,她从未停止追求。当她做了主持人,就请求导演让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又要求导演让自己做一次编辑;做了编辑,又向主任申请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她又希望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她又想办个频道……她永不停留,一步步走来,不断提升自己。 今天的她,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而幸福。 “永不知足”和"知足"并不矛盾,衡量的标准是心灵体验,知不知足,只有自己清楚,外人无法判断。例如,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事业上一次次取得重大收获,如果你满意于自己的收获,享受了过程之乐,说明你是一个知足的人。反之,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终生一事无成,却一味抱怨社会、埋怨他人、怨怪自己,说明你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人。因为你得到的跟你付出的努力相当,你不满意,却贪求不该得的东西。 所以说,知足的真意是永远追求对心灵真正有益、让你真正感到幸福的东西,而舍弃种种不合理的情绪。 【4.由关爱自己变为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你会发现永远“爱不够”,于是只能永远活在不满足中;一旦“爱够了”,你会失望地发现:幸福并未如期到来,得到的只是幻灭。 你若想得到幸福,只能将关怀从自己身上移开,关爱别人。佛祖普度众生,不仅是为了关爱别人,也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孔子推行仁道,不仅是为了造福大众,也是为了自己的心灵幸福。所有真正获得了幸福的人,都懂得如何把关爱合理地投向别人。 艾迪是一位成功商人,为了扩展商业版图,把生意做到太平洋的西边去,就乘船去实地考查。不料,途中轮船失事,他和船客们被困在太平洋中,毫无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21天,最后才获救。 经历这一事件后,艾迪好像变了一个人,他缩小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办起了一家养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阳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声不断。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他回答说:“我从那次海上遇难的事件中,学到了最重要一课,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但是,艾迪的幸福并非因为他的不“奢求”,他只是不再为自己而求,却把关爱送给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所以说,过多关爱自己,等于虐待自己;倾情关爱他人,可得真正幸福。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幸福生于满足,痛苦生于贪婪: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lizhiwenan/2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