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源于过度的欲望和自私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人之所以快乐、烦恼,抑或痛苦,都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在于看问题的观念和心态,正如弥尔顿所说: "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聪明的人善于把金钱和人生的精神需求平衡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感觉幸福。
我们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过度就会因此受到惩罚,这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永恒规律。因此,人对于膨胀的欲望也应该掌握一定的度,在欲望和自私心面前人应该有放下的智慧,因为人类的欲望就像积极心理开启人类幸福之钥黑洞一样永远填不平,一味地放纵欲望和自私心,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虔诚的信徒向上帝求教:怎样的人生才会有丰硕的收获?上帝取来两个背篓,把其中的一个交给他,朝前一指,前面出现了一条路。上帝说:"人生就好比这条路。"上帝说完,带着他的信徒朝前走去,只见路两旁闪烁着各种各样的瑰宝。信徒见了,一个一个几乎全捡进了他的背篓。而上帝呢,只把其中的一颗最璀璨夺目的钻石放进了自己的背篓。
这个信徒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越往前走,瑰宝就越多,而且还更具魅力和价值。信徒毫不迟疑地将背篓里的瑰宝全倒了出来,又把那些新发现的瑰宝全捡了进去。结果没走几步,他的背篓又被装满了。
就这样,他一路上不停地倒了又捡,捡了又倒,等到他走到路的另一头,背篓里竟然空无一物。他太累了,只想轻轻松松地赶路,瑰宝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上帝呢,这个时候的背篓里已经装满了他精心挑拣出的瑰宝,它们全是路边那些瑰宝中的极品“看到了吧,孩子,"上帝对他的信徒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善于选择,那样你才会有最大的收获。"欲望确实很难抵挡,没有一点欲望的人是找不到的。正如人们所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欲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引诱人们一步步地前进,令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反受其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做了“百夫长”不行,还想当“千夫长”“万夫长”;住上了两室一厅,还要想三室两厅甚至别墅;金钱能够维持生活还不够,还嫌钻戒不够沉、美元不够多……欲望就像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就连自己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欲望与现实生活是成正比的,生活条件差的人欲望就会小一些,生活条件越好的人欲望就越大。
物质富足,生命为什么不快乐苏东坡先生早就说过:"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真有道之士也。”其实欲望就是人灵魂中的痒处,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这正是有些人在欲望的淤泥中越陷越深的原因。yulujidi.com
有的人之所以痛苦,不但是因为有贪欲,还因为存在严重的自私心。自私心理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也是一种人们比较关注和敏感的心理。
自私,就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群体、社会的利益。而自私心理则是指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欲望无限的心理状态。
自私心理在个人的表现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轻微时,计较个人得失,忽视社会公德,不顾一切与他人争利;严重时,个人欲望无限膨胀,无视公德、法律,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歪曲客观事实,伤害他人的精神、名誉,损害集体,侵害国家,危害社会。自私心理不仅是独立的异常心理,也是其他异常心理的温床,如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都是自私心理的表现,因此它的社会危害是极大的。
自私心理对现代社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影响社会公德和社会规范,也影响到一个社会群体的人格状态和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人人视自私为正常。在自私心理的支配下做有违社会伦理道德或违法犯罪之事时却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辩护,别有用心的企图也变成了堂而皇之的行动。一些有害社会、他人的行为被自私者以各种手段掩饰起来,甚至在侵占或侵害他人利益时还心安理得。
那么,面对这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彻底铲除人类的自私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自私是一种近乎人类本能的欲望和行为。对人类而言只有自私程度不积极心理开启人类幸福之钥同,表现不同,而根本没有自私心理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自私心理本身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个人有一些自私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过于自私,就会形成异常心理和病态行为,使人格畸形,甚至导致犯罪。
【2.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品德修养】
我们面对这个色彩纷呈的物质世界,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一个人是不可能占有太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在一个人占有更多的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可能就意味着对他人利益和人格的侵犯;而且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也意味着他将要承受比他人更多的压力、痛苦和挫折,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良心的泯灭和人格的丧失。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以一种比较坦然的、豁达的心态来面对利益的冲突和物质的追求,能够有一个较高的人生境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把自我的人生价值转变为有利于社会的人生价值,把追求人格的健全与高尚摆在高于追求物质利益之上,那么不仅能使自己的人格、行为相对健全与高尚,也会使自己生活得相对轻松愉快。
3.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克制自私心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内省法】
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一种方法,意即用自我观察的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一个人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物质富足,生命为什么不快乐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如果一个人能经常用社会公德和规范观察自我、约束自我,久而久之就会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行为体系来替代旧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行为体系。另外要反省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加强学习,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向人生境界高者学习。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到危害,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自我暗示】
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理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心态后,都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诫自己,如"这是自私心理在作怪,是不可取的,是有害的"等。用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诫自己,以便于把自私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3)回避性训练】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负强化手段的方法较多,比较简便易行的一种是在手腕上缚一根橡皮筋,当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念头或行为时,使用橡皮筋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有害的,便于促使自己改正。
【(4)多做利他行为】
一个人要想改正自私心态,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这种利他行为对纠正不正常的心态常常有极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愉悦和快慰,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总之,自私心理是一种人人都谴责,但人人又都难以彻底根除的心理状态。这种常态性和普遍性逐渐地使人们对它感到无奈和麻木,以致人们谈到自私心理的时候甚至对它进行维护和辩解。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积极心理开启人类幸福之钥种“自私是正常的,不自私反而不正常”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文明进步是极不协调的,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格特征也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面对自私心理,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内心深处反省自我、告诫自我,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公德,为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个人的努力。同时也让自己的人格多一些亮色,少一些阴暗,为我们社会的光明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叹欲望如海,自私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痛苦源于过度的欲望和自私心】: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lizhiyulu/3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