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哲学课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几十年前,《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春节过后,杜丽丽突然变得挑剔了起来,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谈话中句句离不开钱,让人听了特别心烦。
原来杜丽丽在春节期间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看到同学们一个个财大气粗、有车有房有事业,让她心里特别不平衡。都是同龄人,为什么别人样样出色,而自己也是每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却总是稍逊一筹?于是,她对众友人夸下海口,说近日要携家人出国旅游一次。但回家一合计,此行开销不菲,于是,她又对众友人说近期工作繁忙,凡事要以大局为重!
众友人对此不以为然。但过了几日,杜丽丽觉得朋友们对她的言论没有发表意见,有些不寻常。她不禁心想:难道大家都在笑话我穷吗?咱人穷志不短,我不去旅游,还不能做点别的事情让你们看看?苦思冥想了几日后,杜丽丽决定买一些饰物来装扮自己,同时达到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的目的。于是,她不顾丈夫的反对,提出了家中的定期存款,买进了戒指、手链、名牌包和鞋子等饰物。
她以为有了这些东西,装点着门面,自己应该能赢回自信了,于是又邀了友人二三相聚。起初看到友人们个个清汤挂面,着实让她得意了一番。宴请完毕后,她又大方地抢着付账,畅快地接叙友情。
聚会结束,杜丽丽怀着激昂的心情回了家。回家后细细品味此次聚会的风光,她突然又想到众友人都是开着车去聚会的,只有她自己是打的去的。yulujidi.com
这下,她心态又不平衡了。想想看,春节聚会时那些没上大学或上普通大学的同学们都有车有房,那些当初学习不好的女同学也嫁得无限风光,而自己当初样样强,如今却样样不如人!
于是越想越不平衡,开始对家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这个指责那个,怨天怨地……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曾提过一个问题:“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美国人都选择了后者。弗兰克写过一篇论文《多花少存:为什么生活在富裕的社会里,却让我们感到更贫穷》,里面提到了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面积,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人们往往在攀比着别人的幸福,望着他人姹紫嫣红的花园,而忽略了自己脚下青翠的小草。殊不知,幸福是自我,是相对,是拒绝。幸福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属于每一个人。
据心理学家调查,《福布斯》榜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和生活在纽约地铁的流浪汉回答感到快乐的比例差不多,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人与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的幸福感也非常相近……正如一棵青草,虽没有乔木高大,却衍生了“更行更远还生”的顽强生命力。
城市万家灯火的喧嚣能让你如痴如醉,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愫也许更使你流连忘返。幸福犹如天上点点闪烁的繁星,总有一颗属于你。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看向别人的肩膀,那他就会为自己的肩膀不如别人的高而情绪低落甚至是气愤难平。当他努力挺直了腰板,感觉自己的肩头有所升高,而且比刚才的那个人高了点后,心里便会窃喜不已。
但是,他马上就会发现又过来一个肩膀比他高的人。这次,他再怎么挺腰也不行了。于是,他想到可以踮起脚尖,果然这下子也超过了那个人。
【|人生幸福哲学课】
然而,他又发现一个比他高的。这一次,他可能需要跳起来才能超过那人……就这样,他的眼睛仿佛就是一个小雷达,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搜寻比他高的人上,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超过他人。
从挺腰到踮脚再到跳起,然后他开始投机取巧,一架无形的梯子搭建而成。
他一级级向上爬,登上一级之后,他刚开始会有点幸福的感觉,但是马上就会发现更高的目标,于是他不得不继续向上爬。这虽然残忍,但他已停不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道路。有的坷坎,有的平坦;有人一帆风顺,有人百转千回、四处碰壁,满身的伤痛和疲惫。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选择。其实,路不在好,适合自己走的就是好路。
如果你把自己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你的生活就会充满不快乐和遗憾。
【链接:女人一辈子在“比”什么?】
25岁,比谁打扮得漂亮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女子深信一个“真理”:再高的学历、再体面的工作都比不过一副好面孔。对她们来说,姣好的外表是任何难关当前的敲门砖。“我比她皮肤白”“我比她衬衣服”“我比她会化妆”“我比她洋气"这样的攀比比比皆是。
30岁,比谁身边的男人多30岁,基本上都在爱情的旋涡里浴了一遭,因此更有资本说,我比嫩女更有阅历。30岁熟女的魅力无可抵挡,感性兼具理性,成熟兼具激情。可以长相平凡,但不能没有气质;可以穿着简洁,但不能不是品牌。到这个岁数,手中握着几个男人的名单,身边有几个追求者;这就是女王,傲视一切。
35岁,比谁的车好谁的房子大35岁了如果还与人比脸蛋那纯属傻瓜。于是,35岁的女人开始比家境。谁开的车子好,谁住的房子大,都成为她们攀比的内容。
45岁,比谁嫁得好也许有人说,怎么35岁的时候不比,偏偏45岁再比呢?女人们这时比的更多的是老公有多疼自己。45岁,女人失去了25岁的脸蛋,享受过了35岁的虚荣,人老珠黄的她们,老公正事业有成,面对着外界无数25岁、35岁们的诱惑,什么高大帅气、什么事业有成都已成过眼云烟。45岁的女人渴求风雨过后,老公体贴如初。
55岁,比谁的孩子混得好55个春秋,即使当初美丽,即使当初奢华,即使现在夫妻恩爱,一切已成定局。女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孩子的身上。与其他女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干,怎么帅气!
65岁,比谁遛弯儿时间长风霜雨雪过后,老胳膊老腿的,就看谁能多逛会儿公园,多溜会儿弯儿了。望着朝气蓬勃、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想着自己也曾年轻过,而且年轻的时候也如此张狂。45岁开始想游山玩水,65岁的时候计划能将中外的名胜都游览一遍。
75岁,比谁的身边还有伴一生陪自己走得最长的就是自己的爱人了,无论恩爱一生还是打闹一生,多则50少则40载的陪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75岁,奶奶们炫耀的多是自己的老伴还硬朗,即使半身不遂了,两个人还可以互相搀扶着共度春秋。爷爷奶奶们都想说:我们一辈子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回家做饭,从来没分开过。
【宽怀——人生幸福哲学课】
85岁,比谁还能喘气人到七十古来稀,85岁的人只能努力多喘口气,多留在这个花花世界一些时日,对其他的奢求早已减退。于是,此时唯一能攀比的就是:“我身体还好着呢!”“我一天医院都没进过!”“我还要等着抱重孙呢!”
2.少点计较,就是对快乐和幸福的放生有很多人,尽管拥有金山般的财富,拥有他人无可企及的事业,可他们却过得一点都不开心。因为在无数的计较中,他们早已忘记惊喜为何物、快乐为何物、幸福为何物了。
有位女士,能力过人,如果她能将心思花在自我提升上,绝对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可惜,她偏偏是个喜欢事事计较的人。
这位女士日日上班都愁苦着一张脸,她计较老板安排了她太多的工作,让她无法得到跟其她同事一样的休息时间;她计较与人合作完成的项目,老板夸赞别人永远多于自己;她计较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得到的薪酬却比别人少;她计较同事生日总跟自己收份子钱,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她甚至常常为这样的事纠结:为什么旁边的同事有好吃的却总是不给自己?为什么大家聊天,话题的主角永远是别人?为什么明明是别人发出的奇怪声音,大家偏偏要往自己这边看……这些弄得她时时刻刻心情烦躁。
这位女士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猜疑,小问题总被她放大来分析。可是,她没注意到,一钻牛角尖,就要“魔鬼”缠身了。比如,朋友开玩笑说:“你女儿以后嫁给我儿子。”她便开始猜疑,以为对方诚心不让自己有儿子,是在诅咒,心里便不舒服起来,就算当时不说,以后也必定会找个机会把这话还回去;若她帮助了别人,下次等到自己有事时,别人也一定要主动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她就会非常不舒服,觉得对方忘恩负义,以致莫名其妙地就对对方横眉竖眼;再比如参加友人婚礼,自己送了多少礼金,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别人还礼太少,她就要不舒服了,必须找机会把“本”捞回来。
因为凡事喜欢计较,同事们都不怎么喜欢她,老板觉得她不大气,朋友们也不愿意跟她来往。而日常生活中,她那爱计较的毛病,也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与人发生争执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想想看,她整日因为计较而生活在乌烟瘴气中,哪还有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人生苦短,我们何不大度点,用心去看那些值得我们看、能让我们快乐的事物,而忽略掉那些会让我们痛苦、郁闷的事呢?我们总觉得别人的伤害是对自己的侮辱,以为不还击就是懦弱的表现。可是,冲动的背后藏着魔鬼,它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千万不要给心中那些计较的魔鬼机会,宽容大度地对待一切人和事,才是你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最佳武器。
有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有些事会不会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我们要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少计较,不仅仅会让自己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平易相处。
其实,很多人的烦恼,并不是由多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因为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和计较导致的。
有的人对别人说的话总是喜欢一句一句地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地抱怨;他们对自己的得失常常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过分敏感,而且总是曲解和夸张外来的信息。正是这种人狭隘而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了可怕的心灵监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寻烦恼。
【人生幸福哲学课】
早在2000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就曾发出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后来,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停止抱怨,生活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糟糕我们每天抱怨的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长期积累就会变成心理上的千斤重担,从而左右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寸步难行。
【1.抱怨就等于往自己的鞋里放沙粒】
人为什么要抱怨?抱怨过去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抱怨未来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抱怨还需要一张不知疲倦的嘴……抱怨真的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可是有的人却把抱怨当成家常便饭。
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他们整天都在埋怨,似乎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没有过顺利的时候。这样的人,无论你什么时候和他们在一起,都会听到他们不停地唠叨埋怨,高兴的事全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总被挂在嘴上。
所谓“抱怨者,人远之”,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想离那些消极忧郁、抱怨不满的人远一点,他们的出现只会削减积极的能量。比如,他们会跟你说“周围没一个好东西”、“老板这个人真不怎么样”,长此以往,你会渐渐地对一切本来确定的事情产生怀疑,对美好、正直、善良的东西不再信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一些积极、优秀的朋友,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他们那阳光般的心态可以驱除人性的阴暗,让不良的习性无处遁形;但如果结交的是一个对世界不满、对人生不满的人,在他的唉声叹气中,也会被熏染得失去理想、正直、无私等正面的东西。
格林和他太太认识了一对夫妇,他们有个儿子和格林的女儿同龄。四个大人有很多共同点,小孩子也喜欢在一起玩,所以两家人花了很多时间相聚、相处。然而,过了几个月之后,格林夫妇便不再期待这种聚会了。格林太太说:“我真的很喜欢他们两个,可是她每次一跟我说话,就只会抱怨先生。”格林告诉他太太,他和那家的先生单独相处时,那家的先生最常做的事也是抱怨太太。
他们发现,这对夫妻在发牢骚的时段里,不但各自抱怨对方,而且似乎还打定主意,要帮忙为格林夫妇的夫妻关系挑出毛病来。他们试图让格林夫妇去注意或谈论到底不喜欢对方什么。久而久之,格林夫妇便找借口疏远了这家人。
抱怨者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人欢迎。抱怨能够毁坏人和人之间正常的关系,抱怨者的本意可能是想让别人替自己打开一扇门,但结果往往是令别人把那扇本来为你敞开着的窗也关闭了。如果你见到抱怨者就会远远躲开,那你就不要去做那人见人厌的抱怨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抱怨有层次高低之分,有人把抱怨分为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所谓低级抱怨,是指因为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抱怨,比如工资不够高、生活很劳累、工作环境恶劣等;高级抱怨则涉及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肯定等问题,比如自己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家人的认同等;超级抱怨往往是对整体环境而言的,比如对于整个社会正义的期待等。抱怨者往往有一种忧患人世的危机感,抱怨社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温饱已不成问题、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多是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这些抱怨一般指向家庭和工作上的不满,且以女性居多。
“我哪点比她差?她的长相不如我,身材不如我,工作也不如我,为什么他会看上她,真是气人。”
“你看,我和她做一样的工作,我们的业绩不相上下,而且我的资历比她还老,凭什么提她做经理?"“看人家爱丽丝,都已经开上豪华跑车了。可是我呢?什么都没有。你和她老公是同学,你怎么就差别人那么远呢?”"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啊,每天操劳这、操劳那的,到头来,你却说我不够体贴温柔,这日子没法过了。”
其实,女性的很多抱怨都来自自己的不独立。由于从小受到传统观念熏陶,习惯于设想未来的自己是贤妻良母,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当社会提供机会让她们独立,过一种不依靠男人的生活时,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又会使她们犹豫不决,甚至会因失去了男人的依靠而12感到惶恐和不安。女人是一个矛盾体,她们既渴望生活带给她们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又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害怕承担责任产生的紧张、压力和不稳定。
如果女人在心理上过于依赖别人,就会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寄托在别人身上。当把快乐和成功寄托在男人身上时,如果男人无法给她带来满足,就会大大折损她的幸福感,于是她就会开始抱怨男人;当把自我实现的愿望寄托在领导身上时,她们会对领导的批评或表扬格外敏感,一旦领导批评自己,就觉得无法忍受,仿佛整个天都要塌了。
抱怨其实是怯弱无能的表现。凡是有能力的人,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陷入不利的境遇,总能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会束手无策,既然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有一句谚语这样说:“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那是在告诫世人,为人处世要学会尊重和赞美他人,至少也应做到谨言慎行。可惜的是,这句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跨国公司,到处都是永不止息的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领导没给加薪,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老公赚的钱不多,抱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抱怨之中。
但是想想,抱怨是否解决了问题?抱怨工资待遇不好,你的薪水不会提高,反而有可能因为你长期的逆反心理,而使工作状态不佳,导致工资没升反降;抱怨同事不好相处,这样你就不会去积极地想办法改善你们的关系,也不会自省自己有什么缺点,总是自己一个人生闷气,甚至变得更加小肚鸡肠,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抱怨男人对你疏远,当你变成一个怨妇的时候,只会让你的魅力降低,让别人更度己篇给自己一份宽怀13想离你而去,怎么还可能通过抱怨锁住心爱的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既然是运气,那就肯定有好有坏,就像掷色子一样,不可能总是6点,你再抱怨也是一样的结果,相反,可能还会因抱怨让你错过弥补过失的时机。
【宽怀】
【人生幸福哲学课】
抱怨能破坏我们头脑中积极的意识。比如,当产生抱怨的意识,我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开始拼命为自己找理由、鸣不平。我们给自己树了一个靶子,那就是抱怨的事物。为了击中这个靶子,我们不顾一切地寻找理由,一旦结果与我们想要的相违背,我们就开始大骂世界不公平,抱怨老天无眼。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工作的完成,影响心情,还会形成一种抱怨惯性,一有什么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就无法冷静,然后抱怨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说:“生命中最棒的时刻,就是你认清自己该担负责任的时刻。你不会再责怪你的母亲、大自然或者总统,你开始了解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种种抱怨都来自于对他人过分依赖,过于看重别人的态度,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中的各种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尝;人生中的成功和快乐,只有自己能找到。不要把失意与挫败归咎于童年的不幸、教育的不当、家庭的贫穷等,那些因素只是诱发烦恼的外因,而自身的个性心理弱点才是导致烦恼的根本原因。依赖心理如同一张无形的罗网,束缚着你的心灵。你要做的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知道,当你对自己行为负责时,你才能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你所抱怨的事情也才会纷纷化解,抱怨才能远离你。当然,你的生命也会因为有了这样的历练而丰富美丽。
有一些女性,她们并不漂亮,也不出色,但是她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不但容光焕发,还带给人一种舒适感。这样的女人,即使不优秀,也让人非常想靠近。
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所说:“使你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如果生活是一双鞋,抱怨就如同往自己的鞋中放进沙子,使你行路更难、旅途更累。抱怨之后非但不会轻松、释怀,反而会使心情更加抑郁、沉重。
巴尔扎克说过:“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童话般的国度是不存在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遇到不美满的事情要"放眼量"、想得开,做个豁达、洒脱的人。清朝的胡庵这样说:“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悲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人,不可不知足。”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无视那些不美好的,心情才会豁达开朗,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2.找出抱怨的源头,从市质上解决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抱怨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于事无补,不停地抱怨,只会放大原来的烦恼。如果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不抱怨,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通过你的努力,你能改善现状,并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
比如,你选择了做幼儿园老师,虽然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意,但你并不愿意转行。那么,这就需要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喜欢这个工作?在改变中,你会体验到乐趣。你还会发现,扫除抱怨能让你拥有创造力,拥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所以,在行走之前,先扔掉鞋中的抱怨这粒沙子吧!首先,分析一下你属于哪种抱怨?人生幸福哲学课(1)期望不合理。
抱怨最直接的诱因是对现状(包括自己、他人、环境等)不满,这意味着当事人的内心有一个标准或期望值。
【“为什么我父母不是富翁?”“为什么老板没有让我晋升?”“为什么我不能受到更多的训练?”“为什么我没有做到?”】
【“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应该这样做?”“为什么我就是找不到爱我的人?”】
【. …】
所有这些“为什么”控制着你的心态和情绪,让你把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放在抱怨之中,长此以往,只会加剧自己是一个无价值、无力量、无用之人的恐惧。
现在,你可以尝试用“如何”来替换它们,使自己充满热情和接受挑战的勇气。你可以问自己:“我如何才能做到?”“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等。
相对于反复受挫而怨言不断,把“为什么”转变成为“如何”,能够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更有建设性、更愉悦的心境。
(2)缺乏自信和行动力。
抱怨别人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败的否定,是对应承担的责任的逃避,这种人通常都缺乏自信心和行动力。抱怨只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会,从而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不前。他们的抱怨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害怕,害怕面对事情,害怕面对问题本身,害怕和别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等。
例如,事业失败了,他会带头抱怨,因为他害怕遭到别人的质疑或嘲笑。于是,他说他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客观环境太恶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失败的原因多半在于自身,要么就是没有努力,要么就是没有找对方法。而那些听他抱怨的人会根据他所说的频频点头,这样的结果让他满意——“看,我就知道问题不在我,他们也都这么认为!"当面对一个难题时,他心里的恐惧占了上风,他害怕不能战胜难题,害怕自信心受到伤害。于是,他又开始抱怨,想逃避,想通过抱怨抑制自己内心的恐惧。今天上司给了他一个策划书,让他在明天早上开会前准备好。他很害怕准备不好而遭到上司的责备和同事的鄙视,最后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在开始行动之前,他嘴里不禁又开始抱怨起来:“老板真是不公平,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做这么难的事!”"小李明明比我清闲,为什么偏偏不找他?真倒霉!"内心的恐惧让他终日抱怨,于是他意志消沉,变得更加软弱。但他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事情的成败取决于自己做事的态度。
福特汽车公司退休的前总裁唐纳·彼得森,当他接掌福特公司帅印的时候,正赶上美国汽车业不景气和通用汽车一枝独秀的形势。他的做法不是跟自己说:“天啊,真倒霉,赶上这么个光景!”而是不断寻求设计者的建议,推出了“金牛”和“黑貂”两种车型,并在当年盈利上首次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
(3)情感表达不当。
有些人把抱怨当作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父母抱怨子女工作太忙太拼命,其实是想表达对子女的牵挂;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其实只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可惜被抱怨的人并不总能听懂抱怨背后的情感,他们很容易将抱怨理解为批评指责,然后针锋相对,最后演变成一场“战争”。亲人之间情感的表达应当采取积极、正面的方式。
(4)习惯性抱怨。
【人生幸福哲学课】
如果你被别人欺骗了,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但事情却不会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会影响你和日后的生活。
现实中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往往把抱怨当成聊天的内容,而不会寻找其他的话题。即使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人们抱怨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天气、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变老的事实、待遇太少、疾病的困扰、子女的问题,等等。
大多数人觉得抱怨是很好的发泄工具,因为它能在人受到挫折或面临困难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心情,却忽略了这种情绪对自己的严重影响。爱抱怨者,可能很难意识到:很多抱怨都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工作没做好,上司自然会来找麻烦;不注意减肥,当然没有适合自己的衣服;不看天气预报,被雨淋了又能怪谁?所以,当试图抱怨的时候,不妨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否则,一旦养成了抱怨的习惯,就会把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而无休止的抱怨式聊天也会让别人心烦,导致在无形中同事、朋友、家人对你的不满和疏远。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人生幸福哲学课: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lizhiyulu/3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