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一句格言。洞明世事,才能心明眼亮、心宽志远、心正行直、心平气和。
一是要洞观世事。世事是指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主要是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也包括人情世故。《周礼·地官·大司徒》曰:以世事教能,又《商君书·更法》有“虑世事之变”,可见“世事”一词出现较早,且内函明确,并且很重要。还有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有诗曰: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世事”也指国家、民族大事,诗句表达了作者以民族国家大事为己任、必欲争取国家统一的英雄气慨,赢得了无数人的赞颂与崇敬。的确,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人世间,自当顶天立地,大所作为,建功立业于国家和人民。但这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洞明世事”,而不能"不谙世事"。要洞明世事,首先就要洞观世事,也就是要把世事看得清楚、明白、透彻,而不是模糊、走样。洞观一词源于洞若观火,亦看得清楚透彻的意思。洞观世事,就是要观察、认识天下大事,了解、熟悉和把握天下大事,而不是不关心、不理睬、不了解、不认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得很不对:不关心世事,那书是读不好的,而且读得再好也没有意义,那顶多是只“书虫子”仅仅啃烂书本而己,于世于事毫无意义,于人于己相当有害。历来就有一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悲剧,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就是例子。读书是对的,是好事,但如果“不闻窗外事”,就会坏事。
二是要洞知世事。这是洞观世事的进一步。观,是观看、认识的意思,是了解事物的表面的、外在的状态。比如张三是男的,身材高大,李四是女的,眉目清秀;又比如商店里有许多人在买东西,车辆在红绿灯下走走停停。知,是知晓、知道,是弄清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比如身材高大的张三品格高尚、学问渊博,眉目清秀的李四心地善良、为人贤和谐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淑:商店里人们是在价值规律指导下进行商品交易,车辆是在交通规则控制下运行。"观"是"知"的前提和基础,"知"是"观"的继续和深入。始于"观"而至于"知",是洞明世事的内在要求。而达到这一要求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道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啊。比如"知人"吧,孔子就认为知人要经过一个过程,要下一番功夫。这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要看清他的行为,还要弄明白他的行为动机;要了解他行为的经过,还要弄明白他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要观察他的行为结果,还要弄明白他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只有经过这样的一复杂的过程,才不会被蒙蔽、不至于看错人。孔子还进一步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的过错是有类属关联的,是有一定的环境因素的;深入地看一个人的过错,可以判断他的品质(是不是"仁义"的人),还可以深刻地理解"仁"本身。您看,"知人"要求何其高、何其难!更何况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世事"!
三是要洞明世事。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其突出方面,其一是要洞明事理,就是要明白事物的客观必然性。事理,即事物的道理或曰客观规律,是人们必须尊重、必须遵守的。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碰钉子、必然要失败,所以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其前提是懂得客观规律,即洞明事理。《管子·版法解》曰:慎观终始,审察事理。讲的是要通过分析研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文心雕龙·杂文》有“至辨于事理”的话,强调了洞明事理的重要性。我国现行的公民道德规范里,第一要求是"明理",也包含了洞明事理的意思。明理,然后才能讲理、循理、守理嘛。其二是要洞明世故。就是要明白人际关系的规律性与内在要求。世故,又称人情世故,指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经验,是人们必须遵循的人际关系规律。在现今社会,由于人际关系的庸俗化和劣质化,“人情世故”成了贬义词。对此我们有必要拨乱反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情世故",指的是人本身的和人与人之间的性情及其要求,并包括在此基础上约定俗成的方式与规则。是对人性、人情、人格的维护和尊重,是社会温暖、和谐、美好、稳定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先明于人强化和谐意识情世故,然后才能够稳妥地立身处世,适当地待人接物,“有利他人,有益我行;无损他人,无愧我心。".和谐是一种精神力量生活的精神支撑生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什么是生活?生活是人们生存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生活是千姿万态、千差万别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生活都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条件下,生活也常常出现很大的不同。您习惯于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他却习惯于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您可能每天喝点小酒、半斤八两不醉,他却滴酒不沾、喝一小口也头晕。有的人爱书如命,有的人"嫉书如仇";有的人惜时如金,有的人“泼时如水”。……但是,生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生活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生命运动。也就是说,生活是一种物质运动,需要物质为基础和作支撑;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运动,同时也需要精神依靠和精神支撑。
生活的本质,使人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运动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一般动物的生命运动仅仅是物质的运动,即其生命存在与否仅仅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关,而与精神(或曰非物质因素)毫无联系。有了生存的一定物质条件,它们就生存着;失去了应有的物质条件,其生命也就完结。因为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生活,也不存在精神条件和精神需求。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只公狼和一只母狼生活在一起,供给它们足够的食物和水等,它们便轻松地活着,并且有了一群小狼。实验者这时减少它们的食物,公狼便很焦躁,母狼也拒绝让小狼吸奶;断绝食物和谐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后不久,公狼就和母狼一起分吃了那群小狼。再后来,公狼啃食了母狼,连其皮毛也不剩下。最后,公狼也饿死了。(我小时候亲眼看见母猫吃掉了自己刚下的一窝猫崽,当时我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至今不能忘怀。)这是可以理解的:它们不是人!yulujidi.com
生活中,精神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有时甚至是神奇的。您大概记得这个真实的故事一支七个人的登山队,在他们登上峰巅后刚刚开始返回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风雪降临了,他们全体都被大雪吞噬了。直到一个星期后,人们才扒开厚厚的积雪找到了他们的尸体,这时奇迹出现了:一位女登山队员竟然还活着!后来人们找到了她活下来的秘密。她说,我就想着必须回家给孩子喂奶!是强烈的意念——精神使她活下来的。
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有时甚至只是轻轻的一击就足以要命。但有时人的生命又十分顽强,即或遭受十分严重的打击,他也能死去活来。这其中就有精神的力量。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精神支撑的。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精神支撑,就是生活的精神支撑。
没有精神支撑,人的生命就像小孩用“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实验者们对一个死刑犯做的一个实验。他们让这个身体健壮的年轻死刑犯吃饱喝足,接着要他躺在一张床上,并固定了他的手脚使之不能动弹,又蒙住他的双眼使之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向他宣布执行死刑,告诉他执行死刑的方法是切断他手臂上的动脉血管,当他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死了。死刑犯听了这些话后,感觉手臂上一阵剧痛,他知道这是刀子在割自己的肉,接着他听到液体滴进铁盆里的声音,他知道自己的血管已被切断,血正在往外流,他明白自己很快就要死了。他叹息了一下,想着“那就只能死去了"。不到几个小时,他真的死了。但是,实验者们并没有切断他的动脉血管,而只是在他手臂上划了无关紧要的一刀,然后让水往盆里滴从而使死刑犯听到那个声音。他本来还可以多活几十个小时甚至百多强化和谐意识个小时,但是他很快就死了。他的死因,是他对生命的绝望。
的确,有时候,把生命从死神那里召唤回来的是自己,把生命交给死神的也是自己。"生死两重,决于一念",那就是有否精神支撑。我们每一个珍惜生命的人,都要构筑自己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生活精神支撑的根本要求,是和谐。
这里,我们先来思考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讲,人们的身心分别处于三种状态:一是健康状态,即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二是疾病状态;三是亚健康状态,即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不低于总人口的20%。仅此一端,"亚健康"就应当引起社会重视;又由于人们大多对自身的亚健康相当忽视,这很容易导致病变即跌入疾病状态,我们更有必要解决好"亚健康"问题。研究者指出,"亚健康"主要表现有:功能性改变而非器质性病变;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比如:本可以挑一百斤的担子,现在连九十斤也挑不动了;本应当是生龙活虎的,现在却有气无力的;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做什么都不来劲。显然,这些表现大多属于精神方面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把亚健康分为身体亚健康和精神亚健康两大类的话,亚健康群体中更多的人属于精神亚健康,而且精神亚健康又常常是身体亚健康的导致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是“精神亚健康”问题。
【精神亚健康有哪些特征呢?请看:】
1.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2.记忆力减退,常常想不起熟人的名字;3.做事的时候不明原因走神,头脑很乱,理不清顺序;4.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不安,很容易发火;5.处于敏感紧张状态,存在莫明的担心与害怕;和谐人生谈——关于人生幸福的和谐哲学6.存在说不出的烦恼,想生气,而且动不动就来气;7.情绪低落、心情沉重,干什么都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8.易于疲倦,总感觉精力不足、休力不支;9.不愿意与人交往,对面前的人感到讨厌;10.觉得别人都不理解自己,都在跟自己过不去;11.没有目标,没有热情,被动地和不在意地对待工作与生活;12.没有自制力,没有上进心,遇到困难、阻力和挫折就立即退缩,等等。
上述种种,我们有没有一些感觉是熟悉的呢?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是否有其中的一些表现呢?精神亚健康的实质,是思想、感情、情绪不和谐。思想上的不和谐,表现为没有正确的思想理念,没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意志、没有毅力;感情上的不和谐,表现为漠视社会,漠视他人,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于是就出现孤独、寂寞、怨愤、仇恨;情绪上的不和谐,表现为缺乏信心和热情,悲观失望,无所作为,以及喜怒哀乐不知底里和不可名状。
生活缺乏精神支撑或者精神支撑不力,根子在于精神的病态和精神亚健康,最大量、最普遍和最不容易觉察的就是精神亚健康。
精神亚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刚刚看到一则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辽宁鞍山一个开着一家洗车店的小老板,杀害了包括自己的父亲、妻子、儿子在内的10个人,然后还开着车子要去杀害岳父,在途中被抓捕。这是一个严重的惨案。据犯罪嫌疑人初步交待:觉得自己小时候父亲对自己不够关爱,妻子可能有外遇,岳父对自己有些瞧不起又"小气"不肯借钱,目前的生意也不如自己希望的那么红火。
您看,犯罪嫌疑人就是典型的精神亚健康。他的不良的感觉、无端的猜疑、欠妥的判断,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较长时间纠结在头脑里,他自强化和谐意识己没在意,其他人包括他的妻子和父亲也没有发现。他没有作治疗,其他人也没有作防备。精神亚健康状态下,一有机会———个小小的挫折和不满出现,疾病就会发作,极端事件就会发生,悲剧或惨案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诊治亚健康精神病态,就是要实现思想、感情、情绪上的和谐,要清除错误的认识,消弥可能的误会,抛弃不应有的怀疑,化解无意义的矛盾,使自己处于清醒、理智、友爱、热情的状态。这样就有了生活的精神支撑,也就是实现了思想、感情、情绪上的和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世事洞明皆学问】1: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miyudaquan/5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