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家5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事实上,绝对怀疑的状态并不是一种真实的人生状态,怀疑都是有前提的,即便人自以为怀疑一切,他也仍是以某种信念为前提的,否则他就不可能“怀疑一切”。所谓“怀疑一切”其实是一种自相矛盾,一种荒谬、颠倒和混乱,这样的人需要的与其所说是一个答案,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治疗。我们的怀疑必须是某种实际的怀疑,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怀疑。杜威指出:“我们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情境就其本性而言就是可疑的。那些不是由某种实际情境引起而且与这种情境无关的个人怀疑状态,是由疾病引起的;当这些状态达到顶点时,它们就构成怀疑狂热症。因此,那些困扰的、引起麻烦的、混乱的或晦涩难懂的情境,是不能通过调整我们的心态加以澄清和清理,使之井然有序的。企图通过这样一些调整来清除这些情境,就会被精神病学家称之为‘脱离实际’。……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要使整合作用(integration)得到恢复,就只能通过一些对现存情况进行修正的实际操作,而不能仅仅通过一些‘心理的’过程。”心理医生说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咨询时往往喜欢问一些关于"人生意义"之类的大问题,如果直接讨论这些问题,一般是难于即刻给出一个令之感到满意的答案的,实际的情形更可能是咨询者在其生活中遇到了某种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当中去,开始怀疑整个世界和人生,后者是他逃避前者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症状。这就像尼采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出了毛病,其根源可能并不在他的脑子,而在他的肚子”。如果将这一分析策略进行下去,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传统中许多著名哲学家,如柏拉图、笛卡尔、康德、休谟、叔本华等人都一生未婚,过着独身的生活,他们的哲学也正是这种特殊生活状态即放弃一般世俗家园寻找心灵的家庭生活的一种结果,他们的另一个世界(形而上学,也包括对它的怀疑)就像出家僧侣的彼岸世界(天堂、涅槃)一样是对地上生活的逃避,是后者的一种幻影、一种补偿、一种安慰。从这一点上看,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其实是一个陷阱,是一种疾病。维特根斯坦正是这样看待哲学的,他在后期把哲学视为一种消除哲学的精神治疗活动,也就是通过指出问题的提法中存在着问题(问题根本就不应该提出来)来消解所谓的传统哲学问题,让精神避免哲学问题的困扰,恢复安宁状态。他在《论确实性》(OnCertainty)一书中专门探讨了怀疑和相信的问题,其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的怀疑都是已经发生在一个体系之中,有某些命题是不受怀疑的,是处于真假之外的,它们就像河床、门轴一样是固定不变的,在论证中起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虽然这种不变和基础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的怀疑是一种语言游戏的一部分,其根基并不是我们的思想,而是我们的行动、实践、生活形式。“描述这幅世界图景的命题也许是神话的一部分,其功用类似于一种游戏的规则。这种游戏可以全靠实践而不是靠任何明确的规则学会。”“如果你想怀疑一切,你就什么也不能怀疑。怀疑这种游戏本身就预先假定了确实性。”“我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相信吗?这就是说:我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不再怀疑;而这并不是匆忙中情有可原的事,实际上这就是判断的一部分。”“我有一个世界图景。这个世界图景是真还是假?最重要的在于它是我的一切探讨和断言的基础。那些描述它的命题并不是全都同样受到检验的制约。”"因为只要我们验证什么东西,我们就已经在预先假定某种不受验证的东西。”“难道验证不是终有个完结吗?”“困难在于认识到我们的相信是没有理由的。”“然而为证据提出理由根据并为之辩解终会有个尽头,但是其尽头并非某些命题直接让我们感到其为真,即不是来自我们方面的一种看,而是我们的行动,因为行动才是语言游戏的根基。”“确信某件事情的充分理由并不是由我决定的。”“我知道=我熟悉它是确实的事物。”也许是因为自己曾做过小学教师的缘故,维特根斯坦多次提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会相信许多事情。也就是说,孩子学会遵循这些规则去做事,然后逐步形成一个信念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某些信念占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而某些信念则或多或少可以发生变化。某个信念之所以占有稳固的地位,与其说是由于其本身显而易见或令人信服,倒不如说是靠其周围的信念才使它不可动摇。”“孩子通过相信成年人来学会懂得一些事情。怀疑出现在信念之后。”“我学会懂得很多东西,这是凭着人的权威接受下来的,后来我通过我自己的经验才发现某些事物得到了证实或否证。”“学生相信他的教师和教科书。”“孩子们学会的不是知道书存在、椅子存在以及其他,等等,而是学会拿书、坐在椅子上以及其他,等等。”"小孩必须先学会使用表示颜色的词才能问一种颜色的名称。”“我们教导孩子说‘那是你的手’,而不说‘那也许(或多半)是你的手'。孩子就是这样学会那些与他的手有关的无数语言游戏的。”“这是不是说:为了作出判断我必须承认某些权威?”维特根斯坦区分了“知识”和“确实性”,指出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我的一生就在于我满足于承认许多事情”“‘我知道’表示令人安心的确实性。”“对于这种确实性,我……想把它看做一种生活方式。”“我在我的句子里不假思索就使用‘手’这个词以及所有其他的词,实际上如果我甚至想去怀疑这些词的意义,我便会面对着虚无的深渊——这表明不容怀疑属于语言游戏的本质,表明‘我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拖延或者废弃了这种语言游戏。”“在这里人们必须明白,在某一点上完全没有怀疑……我相信这一承认一定是对逻辑的理解的全部基础。”“知识最终是建立在承认的基础之上的。”“他所说的话是真理只是因为这是他的语言游戏的不可动摇的基础。”许多人对此有着切身体会:“人总是会有自己的信仰,不然他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也许信仰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是我们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对错。”追问是基于生存之中的,对错是在已经有所信仰的前提下才发生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寻找心灵的家5: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haotingwangming/4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