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奢恋身外物,知足常乐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拥有花,就去深嗅花的芬芳,拥有草,就去欣赏草的青绿,怀ZHIHUI有一颗知足的心品尝已有果实和美味,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知足常乐,那些总认为别人的东西都好的人,是永远没有快乐的。一个人在生活中能不过分注意缺憾,要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否则就会不断抱怨,烦恼不尽。
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念,就永远不能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拥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应当知足,应当安分,不要妄求多取。能够像古圣贤那样对待生活豁然大度,就能使身心处于一种快乐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保持宽容的意思。
菩萨在得道之前,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察微。有一次,在空闲的日子里,察微王穿着粗布衣服,去巡视民情。他看到一个老人正在愁眉苦脸地补鞋,就开玩笑地问他说:“天下的人,你认为谁是最快乐的?”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难道是我这老头儿呀?”察微王问:“他怎么快乐呢?”老人回答道:“百官尊奉,万民贡献,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这当然很快乐了。哪像我整天要为别人补鞋子这么辛苦。”
察微王说:“那倒如你讲的。”
于是察微王便请老人喝葡萄酒,老人醉得毫无知觉。察微王让人把他扛进宫中,对宫中的人说:“这个补鞋的老人说做国王最快乐。我今天和他开个玩笑,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听理政事,你们配合点。”yulujidi.com
宫中的人说:“好!”
老人酒醒过来,侍候的宫女假意上前说道:“大王醉酒,各种事情积压下许多,应该去理政事了。”
众人把老人带到百官面前,宰相催促他处理政事,他懵懵懂懂,东西不分。史官记下他的过失,大臣又提出意见。他整日坐着,身体酸痛,连吃饭都觉得没味道,也就一天天瘦了下来。
宫女假意地问道:“大王为什么不高兴呀?”
老人回答道:“我梦见我是一个补鞋的老人,辛辛苦苦,想找碗饭吃,也很艰难,因此心中发愁。”
夜里,老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说道:“我究竟是一个补鞋的老人呢?还是一个真正的国王?要真是国王,皮肤怎么这么粗?要是个补鞋的老人又怎么会在王宫里?是我的心在乱想,还是眼睛看错了?一身两处,到底哪处是真的?”王后假意说道:“大王的心情不愉快。”便吩咐摆出音乐舞蹈,让老人喝葡萄酒。
老人又醉得不省人事。大家给他穿上原来的衣服,把他送回原来的破床上。老人酒醒过来,看见自己的破烂屋子,还有身上的破旧衣服,都和原来一样,全身关节疼痛,好像挨了打似的。
几天之后,察微王又去看那个老人。老人说:“上次喝了你的酒,就醉得不省人事,到现在才醒过来。我梦见我做了国王,和大臣们一起商议政事。史官记下了我的过失,大臣们又批评我,我心里真是惊惶忧虑。做梦都如此,不知道真正做了国王会怎么样?上次说的那些话错了。”
因而菩萨说:“莫羡王孙乐,王孙苦难言;安贫以守道,不奢恋身外物,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要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而人之所以有烦恼,就在于不知足,整天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地为自己所谓的“幸福”追逐、焦灼、钩心斗角……结果却并非所想。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的。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记忆。今日重温,也许会忍俊不禁。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奢恋身外物,知足常乐:http://www.yulujidi.com/zouxinwenan/biyewenan/4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