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出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开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不做它用。那么,“中国”一词最古的含义是什么呢?
“中国”仅在古代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
在古代,“国”字的含义之一是“城”或“邦”。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以都城的存在为标志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中国”一词本来意义是指京师,即“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所在,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如《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矣,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这里的“中国”则与“京师”同义。毛传:“中国,京师也。”《诗经·大雅·民劳》是召穆公谏贪暴之君厉王之诗。这几句的意思是:百姓已经疲劳不堪,只求少许的安康。爱护京城百姓,可安抚四方。《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集解》:“刘熙日‘帝王所都为中,故日国中。’’’“中国”又指华夏族、汉族居住地区,因为这在四夷之中。《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此称其地为中国,与“国中”、“土中”、“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期本指今河南及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
在古代“中国”一词还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战国策·秦策三》:“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汉书·匈奴传下》:“(伊黑居次)余常欲与中国和亲。”《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这里的“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中下游的魏国。后来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尚书·梓材》是周公教导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其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将中国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的先王治理。这里的“中国”应指关中至河洛一带的中原地区。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带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对本朝王都的自称,其含义应与西周时代的“中国”相当。yulujidi.com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级的重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到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就有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曾祭告上天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这篇铭文把“中国”的最早地址确指为洛邑,即今所在的洛阳及以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史记·周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也引用周公的话,认为洛阳地区为“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里均。”为西周王朝所青睐,被认为是“天下之中”而营建东都的洛阳,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此。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载。其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营建都邑,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其中,二里头遗址就是洛阳地区最早的“中国”区域内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汉代,人们把汉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称为中国。南朝自称为中国,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所以,中国成为中华民族逐渐大融合后的统一称号。但是一直到清朝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号称为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把‘‘中国”正式定为国名。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我们国家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中国”一词的出处】: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zhilimingyan/4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