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避险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题解】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健康的时候,也有生病的时候,甚至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需要注意养生避险。康熙皇帝对此相当关注。他在《庭训格言》中反复强调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病治病,防患于未然。他指出:养生之道,重在衣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节饮食,慎起居,是却病之良方。人于平日养身,以怯懦机警为上,未寒凉即增衣服,食物稍不宜即禁忌之,愈谨慎愈怯懦愈大益于身。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不要去秽恶之处。要居安思危,注意粮食安全和人身安全。此外,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1 训曰:节饮食①,慎起居②,实却病之良方③。
【注释】
①节:节制。
②起居:即指人平时的作息、居止,代指日常生活。节饮食、慎起居都是古代医学养生的一种方式。《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③却病:免除病痛。良方:有效的药方。
【译文】
父皇训教说:节制饮食,谨慎起居,实在是免除病痛最有效的办法啊。
2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①,皆当谨于素日②。朕于六月大暑之时③,不用扇,不除冠④,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注释】
①修身治性:即修身养性。指保持自己好的身体,养成自己好的品性。
②素日:平日,平素。
③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公历的每年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最热的时候。
④冠:即帽子。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大凡要修身养性之人,都应当在平日严谨小心。我即使在六月大暑最热的时候,也不用扇子,不摘掉自己的帽子,这些都是因为我在平日里不自我放纵才能坚持做到的。
3 训曰:汝等见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①。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②,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③,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④,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注释】
①但能心静即身凉:语出唐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②盛阴:旺盛的阴气。《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有时灾,阴不堪阳。”杜预注:“时灾,无冰也。盛阴用事,而温无冰,是阴不胜阳,地气发泄。”
③腠(còu)理:中医指皮肤、肌肉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④肚腹:即指腹部。这里指肠胃。不调:失去协和。指有病。
【译文】
父皇训教说:你们看到我夏天暑热的时候也不开窗,不吹风纳凉,这既是因为我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也是我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从而使身体不觉烦热,这正是白居易所说的“只要内心清静,身体自然就会凉爽”啊。而且夏天不贪风凉,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夏天人体内会郁积大量的阴气,如果只因图一时凉爽舒适,反而容易将暑热之气封闭在体内而不得散发,当时不会立马感觉到不适,但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我常常见到深秋之时许多人肚子不舒服,这都是因为夏天贪图一时凉爽而将暑热之气封闭在体内,不断郁积而造成的。
4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①,无过于圣人所留之经书,故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②,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③,无所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种杂学乎④?
【注释】
①养生:即指通过一定的措施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
②“五经”“四书”: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五经”是指《易》《书》《礼》《诗》《春秋》五部书籍,“四书”则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南宋时,朱熹曾作《四书章句集注》,此后方有“四书”之称。性理:即人性和天理,是程朱理学中重要的理论,又称之为“性理之学”。他们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认为万物产生之前理既已先天存在,由这个“理”产生天地万物,因此称其为“天理”,人的天性也是天理的表现之一。这里的“性理”则是指代程颐、程颢、朱熹等宋代理学大儒论述性理的著作。
③存心:保持赤子之心,保持儒家所指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养性:即养育善良之性情,指儒家的仁、义、礼、智四种德性。二者都是儒家修身之法。《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立命:是指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存心养性立命”的意思是要求人们保持四心、培养四德,以便顺应天命。
④杂学:杂乱的学说。《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译文】
父皇训教说:凡是人学习养生方法,没有哪一种能够超过阅读古圣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经书的,所以我教导你们认真学习“五经”“四书”以及性理之学的书籍,实在是因为保持四心、培养四德、顺应天命的方法,在这些书中都能找得到。学习阅读这些书,难道不比研习各种杂乱学说更好吗?
5 训曰: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①;若近污秽②,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
【注释】
①清气:天空中清明之气,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②污秽:污浊、不干净的东西。
【译文】
父皇训教说:你们无论是居住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都应该干干净净。人平日清洁干净,身上自然就会产生一股清明正大之气;如果接近污浊肮脏的东西,就会沾染污浊之气,清明之气就会渐渐被污浊之气所蒙蔽。
6 训曰:大凡贵人皆能久坐①。朕自幼年登极以至于今,日与诸臣议论政事,或与文臣讲论书史,即与尔等家庭闲暇谈笑,率皆俨然端坐②,此乃朕躬自幼习成,素日涵养之所致③。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④。”其信然乎!
【注释】
①贵人:这里指地位高的人。
②俨(yǎn)然:矜持庄重的样子。
③涵养:滋润养育,培养。
④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语出汉贾谊《新书•保傅》:“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若自然。”少成,指年少时养成的习性。
【译文】
父皇训教说:地位高贵的人大多都能长久坐着。我自幼年登极至今日,经常与大臣们议论政事,与文臣们讲解讨论经书史籍,即便与你们在家中闲坐谈笑时,我都会非常庄重地端坐着,这都是我自幼年学会的,平日里养成的习惯所致。孔子说:“年少时养成的习性就像是天生就有的,习惯做的事情就像是自然而然为之。”确实是这样啊!
7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①。”此诚至理也夫。
【注释】
①“人生一善念”几句:语出宋李昌龄《太上感应篇》:“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吉神,即掌管吉善之神。凶神,凶恶的神。迷信传说,遇之则不吉。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大凡人们处世,应当经常寻找欢乐喜悦,欢乐喜悦之处自然有一番好的景象。这是因为欢乐的人常会产生和善的念头,而发怒则容易产生邪恶的念头。因此古人说:“人一旦有了善念,虽未做好事而吉神也会伴随他;人一旦有了邪念,虽未做坏事而凶神也会随之而来。”这实在是深刻的道理啊!
8 训曰: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①,止小杯一杯。人有点酒不闻者,是天性不能饮也。如朕之能饮而不饮,始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②,或致病疾,实非有益于人之物。故夏先后以旨酒为深戒也③。
【注释】
①年节:指春节及其前后的几天。筵(yán)宴:宴会,酒席。
②心志:志气,心意,心思毅力。昏昧(mèi):昏庸愚昧,不明事理。
③夏先后:是指夏代的先王禹。相传夏禹时,仪狄酿酒,夏禹饮而甘之,但认为“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故“遂疏仪狄,绝旨酒”。旨酒:即美酒。《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喝酒,但我是能喝而不喝。平日吃饭后或者过年设宴的日子里,我只以小杯饮一杯。有的人滴酒不沾,那是天生不能饮酒。像我这样能喝却不喝的,才是真正的不喝酒。大概爱好喝酒的人,其心志容易被酒所迷乱而变得昏庸不明,或者引起疾病,这就确实不是对人有益的东西。所以夏禹以美酒告诫后世。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养生避险: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renshenggeyan/1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