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谚语大全

佛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佛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牛头马面】佛教指阴间的鬼卒。《楞严经》卷八:“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俗语本此而易为“牛头马面”。《景德传灯录·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阿傍为狱卒名。)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目连行前至一地狱……狱中数万余人总是牛头马面。”后多用来比喻凶狠丑恶的人,也作“牛首马面”。如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阶下侍立五十余众,有牛首马面、长喙朱发者,狰狞可畏。”(常正)

佛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抛砖引玉】《五灯会元·赵州东院从谂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玄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谂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意谓原来自己抛出一块砖是想引出一块玉,却不料引出一块砖坯。后世将此为谦词,比作用粗浅的看法,引出成熟高明的意见。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套曲:“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得福。”《镜花缘》第十八回中:“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来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李君冈) yulujidi.com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佛寺,在梵语中叫做僧伽蓝(Sangharama)亦省为伽蓝,意译为众园、僧院。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古代官署鸿胪寺、太常寺等名称,称为寺、佛寺。民间又借用祭神祭祖的祠庙,称为庙,或连称为寺庙。和尚住在寺庙里,以寺庙为家。俗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比喻无论如何都躲不过,逃不了。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较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作“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你明日到我寓所来。”这句俗语变式较多,不再一一举例。(李明权)

【偏执】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俗语中多指偏僻固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也指片面而又固执。如巴金《谈

【平等】通常使用“平等”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是平均,相等,相同。如《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意谓分物平均。又如郭孝成《蒙古独立记》:“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意为各民族的权利是相同的。一是平常,一般。如清·李渔《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其实,这个常用词源于梵语upeksa,意译为“舍”,意为舍去一切差别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在性体(即本质、共相、空性、心真如性等)上是有任何差别的。在时间上,称为“三世平等”。如《圆觉经》卷上说:“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在空间上,称为“大小平等”。如《华严经》说:“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从佛性而言,众生平等。如《涅槃经·梵行品》说:“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但众生平等,而且怨亲平等。如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云:“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佛教指出,顽固不化的“我执”和自以为是的“我见”实为造成不平等和纷争的罪恶渊薮。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我见转化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自他一体,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精神。(李明权)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早晚常课,是平时积德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平时恣意妄为,一旦到生死关头或大难临头,匆忙求佛,自然难以解脱了。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只要他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又据宋·刘敞《中山诗话》载:王安古曾与沙门道因戏对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对云:“急来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道因云:“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后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补救。如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又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李明权)

【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今演为“苦口婆心”,意谓反复叮咛,语重心长,是个褒义词。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或“老婆禅”。老婆心切,动机未必错,而效果未必好。大慧禅师说:“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五灯会元》卷十九)老婆心好比葛藤纠缠,不符合禅宗“单刀直入”的宗风。大慧自称“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大慧语录》)元·耶律楚材《请智公尼禅升堂疏》谓:“本有丈夫志,不学老婆禅。”按,佛名“调御丈夫”,说法如“狮子吼”,正与“婆心”相反。(李明权)

【菩萨】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圣者。在“三乘”中,菩萨高于罗汉而次于佛。菩萨标榜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北周·庾信《五张寺经藏碑》:“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转轮,生生世界。”菩萨,乃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省音,意译为“觉有情”、“道众生”等。我国民间熟悉的菩萨有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菩萨普渡众生,往往变现各种“化身”,如观世音菩萨就有“三十三身”。《法华经·五百弟子品》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声闻,即罗汉。唐·白居易《送守实上人游江南》诗:“无妨菩萨是船师。”船师,是“凡夫”身。此外,“萨埵(Sattva)除译为“有情”、“众生”外,亦译作“勇猛”。因此,“菩萨”亦可释谓勇猛求取佛道的圣者。(李明权)

【菩萨低眉】此语常用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人的慈善之态。就像用“菩萨心肠”来说明人的心地善良一样。我们在佛教寺庙中可以见到众多的菩萨塑像,它们眉宇低垂,俯视群生,显得十分端庄慈祥。《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谓:“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以后也引申为优待、另眼相看的意思。如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说:“若是再高等的呢,结识得几位有体面的洋大人,那就任凭老佛爷见著你,也只好菩萨低眉了。”(无名氏)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佛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37330.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