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谚语大全

民间俗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民间俗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

【馒头】“馒头”是中国人的主食,特别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现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馒头,北方人照吃大米。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见“发面”古已有之。有了发酵的面起饼,不愁没有馒头。 但馒头的来历却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平蛮回到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问孟获,获日:“泸水原有猖神为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平浪静,境内丰熟。”孔明日:“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有主意。”遂命行厨宰杀牛羊,和面为剂,塑成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 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至清代,馒头的叫法发生了变化。北方把没有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则把有馅的称为馒头,无馅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日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现在,馒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在北方,对没有馅的馒头,有称作“馍”、“卷子”的。在南方,对有馅的馒头,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但,“馒头”之称南北皆通,而“馍”、“卷子”、“面兜子”、“汤包”都是地方性称谓。

民间俗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

【寡人】古代皇帝自称寡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一种谦称,意思是说自己无能无德,有负臣民的重托。 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种谦虚的姿态。但实际上明君不多,暴君、昏君却不少,同称“寡人”。 作为皇帝专称的“寡人”,有一个发展过程。先秦时期,可以自称寡人的人很多《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见天子,日‘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日‘寡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问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除此之外,士大夫也有自称寡人的。《世说新语》中:“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到了唐代,寡人成了皇帝自称,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称寡人了。yulujidi.com

【寡妇年】无立春节气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则俗称“寡妇年”。民间流传“寡妇年”结婚不吉利,因此,无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结婚的扎堆,而在无春之年结婚的较少。那么,“寡妇年”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崇信阴阳,在古人的观念中,阳是天,是男;阴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与阴阳相配,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于是分别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万物的化育,与男女交媾生殖类同。春天阴阳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谐,正是生育季节。无“立春”之年被称为“寡妇年”,与古人的上述认识有关。 一年之中无立春,即无阳气来临。无阳为孤阴,不生。于是,无阳,即无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妇。所谓“寡妇年”,来由在此。其实,某年中无“立春”并非天道。而阳历是年年有春,无春之年只存在于阴历,因为阴历闰年有13个月,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无春的年份。因此,“寡妇年”的说法纯属附会。

【蜜月】新婚是幸福的,人们把新婚用甜蜜来形容,称为“蜜月”,极为贴切。那么,它与蜜有关系吗? 公元6世纪时的爱尔兰有个叫克尔特郡的部落,部落首领有个女儿名叫爱丽丝。爱丽丝天生丽质,既美丽又大方,王公贵族的公子们纷纷向她求婚。 爱丽丝爱吃蜜糖,那些向她求婚的王公贵族就纷纷挑选上等的蜂蜜送给她。 后来,爱丽丝爱上了一位年轻英俊、温柔且英勇的王子。于是,她叫人把那些送来的蜂蜜酿成了香甜可口蜜酒,等到结婚那天用来款待所有的来宾。 但蜜酒多得婚宴上都没喝完,这对幸福的夫妻又喝了一个月才把它喝完。新婚佳期,王子和公主喝着香甜的蜜酒,幸福极了。因此,他们将新婚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后来,人们便用这个词来表示结婚之后,夫妻共同度过的第一个月。

【敲门砖】“敲门砖”比喻以不正当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门砖”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天张公子去拜访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阵门也无人应声。原来李公子读书太专心了,没听到张公子叫门。张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见李公子来开门,心中十分不快,转身正要回府,却一眼看见了墙角的几块砖头。于是灵机一动,抄起一块对着门猛敲起来。这回李公子可听见敲门声了,心里一惊,以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开门,只见张公子倚在门边。李公子奇怪地问:“出什么事了?”张公子平静地说:“没出什么事,我闲着无事,特意来拜访你。”李公子又问:“你刚才用何物敲门?声音如此之大。”张公子回答说:“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块‘敲门砖’。”李公子大惑不解:“张公子访友还要专门带上敲门砖?”张公子瞥了一眼墙角,笑道:“敲门砖随处可捡,也可随手可扔,很是方便。”这时,李公子才恍然大悟。 后来,人们就把借以谋取名利的手段比喻为“敲门砖”。属贬义。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民间俗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41383.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