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谚语大全

感悟民间俗语,提升人生的境界与修养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感悟民间俗语,提升人生的境界与修养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此俗语意思明白,无需解释,流传极广。典出宋代道原《是德传灯录-卷十二·寿州绍宗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此俗语源出一处,流却很多,早被古人引用。如,《水浒传》: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道了,只瞒武大一个不知。 再如,评书说道:赵匡胤年轻时喜欢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是个好管闲事的祖宗,闯没头祸的太岁。一日,赵匡胤救了被强盗抢走的京娘,并护送回家,京娘父母喜出望外,杀猪设宴款待赵公子。其兄与父私下商议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妹子被强人劫去,今日跟这汉子回来,人无利己,谁肯起早,想必他与妹妹早有私情。妹子经了许多风波,又有谁聘她?不如招这汉子为婿。谁知亲没结成,气跑了赵匡胤,京娘为证清白自缢而死。

感悟民间俗语,提升人生的境界与修养

【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形容遇到不可解决或无法挽救的灾难。这个词语的中心词是“劫”,“劫”是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极长,同“一刹那”相反。 古印度传说认为,世界经过若干万年就要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关于劫的长短,各佛经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一劫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将会有水、火、风三灾出现,最后世界归于毁灭。也有说法认为,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两小劫,而每小劫则为一增(人寿自f一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的时间。这样看来,将永远恢复不了的东西比喻为万劫不复还真是恰当。如果遇到“四劫”当中的“坏劫”,当然是“在劫难逃”了。yulujidi.com

【执法如山】对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法官,人们赞誉他们“执法如山”。 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随从运往京城,归为已有。 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绒那里。司户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绒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 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绒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 他即刻命令李元绒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绒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执法如山”四个字。

【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稳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进行。它源于戏曲中的音乐节拍。 明王骥德《曲辞》中说:“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3/4的叫“一板两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即掉板。 所以将“有板有眼”一词指的唱腔合乎节拍,引申为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合规矩。

【有志者事竞成】指有坚强意志的人事业终究能够成功。 典出《后汉书·耿弁传》。东汉初年,山东豪强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势力强大而且气焰十分嚣张,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弁前去讨伐。耿弁顽强作战,接连获胜。在战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强忍剧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断后继续战斗,耿终击溃张步。刘秀大喜,亲自到临淄慰劳军队,并夸赞耿弁说:“将军从前在南阳时曾主动请战,当时我担心难以成功,便没答应。现在看来,将军是有志者事竞成啊!”从此留下这句名言。

【有眼不识泰山】此语比喻有眼不认识重要人物。这一俗语,源起两处。 一是来自传说故事。“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山东的那座泰山。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有个名叫泰山的人,曾是古代著名大木匠鲁班的徒弟。因他总爱别出心裁,惹恼了师傅,终被逐出了“班门”。事过一年多,鲁班无意中在集市上看到一种精巧的家具,赞叹不绝。一打听,方知这家具原是被他逐出的泰山所制。为此,鲁班自愧不如,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在泰山一带的民间。 二是来自文献。在文献记载中,“泰山”不是人名,而是山名,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其赡”之诗句,何止鲁邦,它是华夏民族“高山仰止”之泰山。然而,“有眼不识泰山”则源自西晋的刘伶,他在《酒德颂》中有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感悟民间俗语,提升人生的境界与修养: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37364.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