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句 > 谚语大全

佛言精进波罗蜜多:努力是一种态度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佛言精进波罗蜜多:努力是一种态度

【自觉】佛典中依觉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别而立“三觉”。佛具“三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佛,梵语具云佛陀,此云觉者,即具备以上三觉,对迷者而得名。“自觉”异凡夫:凡夫迷沉,全不自觉;佛则朗然大觉。“觉他”异二乘:二乘自求出世,无兼利心,不能觉他;佛则大悲普度。“觉满”异菩萨:菩萨无明未尽,法性未圆,佛乃道穷妙觉。佛又称“智者”,智即觉义。今以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为“自觉”,如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这个军队,历来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又以自己感觉到为“自觉”,如:肺结核的初期,病症不很显著,病人每不自觉。(禹振声)

佛言精进波罗蜜多:努力是一种态度

【自力】“自力”与“他力”相对。佛典中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自力。如《楞严经》卷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他力”。如净土宗主张恃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属“他力”。实际上,自力、他力并非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明·蕅益大师指出,佛力(他力)即是自己愿力(自力),可见佛教毕竟是以自力为主为因、他力为助为缘的。后以自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如《新唐书·白志贞传》:“硁硁自力,有智数。”自力更生是说不依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力,使事业发展兴旺起来。如沙汀《磁力》:“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又如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禹振声) yulujidi.com

【自欺欺人】是用自己都未能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法苑珠林》卷七五引《佛说须赖经》云:“佛言:夫妄言者,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亡失一切诸善根本,于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恶本。断绝善行闲居之本。”此以犯“妄语戒”者为“自欺欺人”。后沿用为成语。《朱子语类》卷十八:“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也作“欺人自期“”。茅盾《“灭关”与“忘了”》:“即使表面上搽着‘抗战’的保护色,终究欺人自欺,一无是处。”又作“欺己欺人”。明·李贽《焚书·答邓明府》:“世之学者但知欲作无我无人工夫,……不免流入欺己欺人、不能诚意之病。”(禹振声)

【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在,无滞无碍。”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在。”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涅槃经·德王 品》)。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如《西游记》第一回:“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李明权)

【自作自受】此词本于佛经。《妙法圣念处经》谓:“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楞严经》卷八亦谓:“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这里表达了佛教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众生一切苦乐、违顺等果报,都是自己善恶业力所感招的,所谓“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佛教不承认外在的主宰(如造物主)能降祸赐福。由此衍为“自作自受”。如变文《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非天与人。”后亦泛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良后果,如元曲《后庭花》第四折:“兀的是自作自受身当罪。”(李明权)

【宗旨】指经典与论书等的主要旨趣,与宗、宗趣、宗要、宗体、要旨、旨归等语之意义相同。佛教一般于解释经论时,多称旨趣为宗旨或宗趣。如嘉祥之《法华玄论·辨经宗旨》所载,关于法华宗旨,有十三家之说。于禅宗,则称禅之要旨为宗旨,亦称宗风、宗趣、宗乘。《引事抄》卷上:“寻讨者不识宗旨。”又如《神僧转》“佛图澄何解深经,旁通世论,讲说之日,正标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后多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如南唐刘崇远《

【走东路】这句俗语本于“达摩东来”。达摩,即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天竺僧人,梁武帝时航海来华,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关于走东路的民间传说,见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一:“西天佛国清净真诚,东土众生奸狡百出。于是佛说度化众生,议何佛东行。诸佛瞑目打坐,坐前各置一铁树,以先开花者往。如来面前一株,夜半先开。达摩祖师现出三昧神光,化出空中神手,取面前未开之树,与如来交换。令揭谤神击清磬一声,佛眼齐开,见达摩前铁树花放满足,奕奕有光,天香缭绕,是该达摩启教东方。如来谓达摩曰:“可怜众生,百劫难度。速离西方,快走东路。”今不满其人而愿其速行者,多作此语。(李明权)

【钻故纸】用以讽刺那些一味死读古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原意是讽刺死读经典而不能解悟的僧人。“故纸”,指古书旧藉。如清·黄遵宪《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大量的古书旧藉,便称为“故纸堆”。如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书》三:“在你所常诅咒的那故纸堆内讨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种。”一心钻研古书,谓之“钻故纸”。如宋·杨万里《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钻故纸”出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的弟子神赞。《五灯会元》卷四记载:其师一日在窗下读经,蜂子钻窗纸欲出。神赞见了便叹道:“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还做了一首偈子:“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李明权)

【罪过】即罪恶过失,始见于《周礼·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然而,“罪过”成为习见的俗语,却在佛教盛传之后。它本是佛教的戒律用语。唐代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七说:“弟子问曰:‘我之师主作何罪过而受治罚?’彼便答曰:‘汝之师主自作如是如是非法之事。’”“罪”指恶业,即“五逆十罪”之类;“过”指过犯,即律中的轻罪。泛指一切恶业和犯戒行为。在俗文学中,“罪过”或引申为斥责,如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倘或衙门中告不下,我倒吃罪过。”或引申为谦词,犹言得罪,多谢,如《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店小二)将肉和蒸饼递还宋四公。宋四公接了道:‘罪过哥哥!’”(李明权)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佛言精进波罗蜜多:努力是一种态度:http://www.yulujidi.com/jingdianyuju/yanyudaquan/37337.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