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尾”贺升官】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烧尾”的字面意义是烧掉尾巴。然而它的更深层次含义却远远超过它的字面本身。鲤鱼烧掉尾巴变成龙,老虎烧掉尾巴变成人,羊烧掉尾巴融入新的羊群。鱼成龙,虎成人,发生了质变,产生了新的自我,这个过程是烧掉尾巴,所以有了烧尾的称呼。鱼成龙、虎成人后是个喜庆的事情,需要庆贺一番,大吃一顿,这样又有了烧尾宴。
“烧尾"一词来源于“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宋朝孔平仲《孔氏谈苑•烧尾宴》上载:"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意思是鲤鱼跃龙门,必须要有天火(雷电)烧掉它的尾巴,如此才能转化成龙。yulujidi.com
《三秦记》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这段是说:龙门在河东的界内。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不能通车马。每到晚春时,就有黄色鲤鱼逆流而上,过了龙门的就变成龙。又有一次林登说,龙门之下,每年的晚春有黄色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就变化成龙了。
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鱼跃龙门"的龙门是地名,又叫禹门口,相传是夏禹治水时所开凿。龙门位于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其形如门阙,故名。每年春季时,黄河鲤鱼溯水上游,但龙门水湍急,鲤鱼实难以游过。在历经多次逆游仍无法越过龙门时,鲤鱼便改以跳跃方式过龙门,能跃过者,随即遭雷电袭击,尾巴被烧掉,进而变成真龙。
鲤鱼跃龙门,变成了神龙。以往人们都以此说形容一个人的地位快速高升,如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但是不能忽视另外一方面的意义,鲤鱼是在“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唐李白《公无渡河》)的险境中成龙的,这也比喻为激流勇进、奋发向上、前途远大。
人中举、升官了,就和鲤鱼成龙一样,地位发生了变化,这是可喜可贺的,由此引出烧尾宴,表示报答、庆贺等。在唐朝烧尾宴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唐代大臣新授官时向皇帝献食,叫烧尾。《新唐书•苏瑰传》:“公请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为烧尾。”唐朝刘肃《大唐新语•公直》上载:“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许献食,号为烧尾。”书中所记载“烧尾”是说唐朝大臣初拜官或升官时,为了表示感谢“皇恩”,就向皇帝进奉食品。
其二是,公卿大臣初授官、升官时相互庆贺也叫烧尾。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中有:“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这里“烧尾”的意思是指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关于烧尾的来源还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封氏闻见记•烧尾》上载:"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唯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这是虎变人说。
二是《封氏闻见记•烧尾》上载:“新羊入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这是羊入新群说。
第三种是鲤鱼跃龙门说。
鲤鱼跃龙门是经过激流勇进、奋发向上的结果,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奋发图强,拿出跃龙门的劲头;成功后地位发生了变化,权力大了,但这时更要想到肩上的责任,想得更远,更要时刻想到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办百姓所需之事。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烧尾”贺升官】: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renshengyulu/3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