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自我】4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五只有舍弃自我才能摆脱罪孽】
为了灵魂的幸福而舍弃动物性的幸福,是一种觉悟转变的结果,就是说,一个曾经只认识到自己动物性的人,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灵魂的生命。如果实现了这种觉悟的转变,那么从前被视为艰难与痛苦的,便已不再被视为艰难与痛苦,而是自然而然把这看作最好的事,而不是最坏的事。
有些人想,并且声称,为了完成人生的使命,为了得到幸福,必须要有健康、财产和优越的外部条件——这是不对的:健康、财产和优越的条件对于完成人生使命和获得幸福来说是不需要的。我们已被赋予了获得灵魂幸福(这种幸福是无论如何不会遭到破坏的),获得弘扬自身爱心的幸福的可能。我们应该做的只是相信这种灵魂生活,并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其中去。
你以肉体生活为生,为了它而劳作——然而一旦这种肉体生活出现了障碍,你就应从肉体生活转入灵魂生活。而灵魂生活永远是自由的。这就如同鸟儿长着翅膀。鸟儿可以用爪子走。但只要遇到不便或险情——鸟儿对自己的翅膀是充满信心的,它就会展开双翼,腾空而起。
在与上帝单独相处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劳动更重要的了。这种劳动就是要使自己克制获取动物性幸福的欲望,提醒自己肉体生活的虚幻性。只有当你单独与上帝相处时,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与他人相处时,则来不及做了。在你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当你已准备好在独处中舍弃自我并与上帝合为一体时,你才能够妥善地做好一切。
任何一个人或迟或早,或清楚或模糊地总要体会到一种内在的矛盾:愿为自己而生,同时又愿成为有理性的人。但为自己而生是非理性的。这看上去是一个矛盾,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矛盾呢?如果这算是矛盾的话,那就等于说在一颗腐烂的种子上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它腐烂了,却长出了芽。真正的矛盾只有出现在我不想听到理性的声音之时。理性指出了人的觉悟由个体生命向不断成长的灵魂生命转变的必要。它指出了个体生命的空虚和无聊,揭示了新生命的即将出现,正如一个樱桃核正在生根发芽。真正的矛盾只有出现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紧紧抓住这种外在的、腐朽的生活形式,不想与之决裂,好比一颗种子的外壳在种子冲破它的时候,它还在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生存意义。那我们称之为矛盾的,只是在新生命之前诞生的痛苦。只要不把肉体生命的必然消亡与灵魂生命对立起来,并献身于这种灵魂生命,那真正的、美好的新生活就会展现在眼前。yulujidi.com
生活中唯一真正快乐的事——就是灵魂的成长,而灵魂的成长需要舍弃自我。舍弃自我要从小事做起。当你在小事上学会舍弃自我时,你就会有勇气在大事上舍弃自我。
当你的灵魂生命之光熄灭时,肉体欲望的阴影就会遮住你舍弃自我的路——要提防这个可怕的阴影:只要你不从自己的灵魂中赶走肉体的欲望,你的灵魂之光就无法驱散这种阴影。(婆罗门教哲理,引自《沉默的声音》)摆脱肉体私欲的主要困难是,肉体私欲是生活的一种必要条件。人在童年的时候它是必要的,自然而然的,但随着理性的显现,它就应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孩子不会为私欲而感到良知的谴责,但当理性显现出来的时候,私欲对人本身来说就成为一个负担;随着生活的进展,私欲就越来越淡薄,而当死期临近的时候,它就会完全消失。
彻底舍弃自我——意味着自己成为上帝;只为自己而生——意味着彻底成为牲畜。人的生活就是不断地远离牲畜的生活而靠近上帝的生活。
我的生活是与我对立的;我感到自己身处罪孽之中——只是从一个罪孽中爬出来,又跌进另一个罪孽中去。我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哪怕是稍加改善呢?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认清自己的生命在于灵魂,而不是肉体,不要介入肉体生活的龌龊勾当。只要你全心全意地希望这样,你将看到,你的生活立刻就会自行改变。生活得不好,只是因为你让灵魂生命为肉体生命服务。
一个人如果不想舍弃自己的肉体,不抛开把肉体需求置于灵魂需求之上的做法,那么他为摆脱罪孽而做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六舍弃动物的自我将给人带来真正的、牢不可破的灵魂幸福无论对每一个个人的生活来说,还是对大众的生活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同样的法则:即为了改善生活,就要准备奉献生活。
人无法知道他为了别人而自我牺牲的结果是什么。然而但愿人们都去这样生活,哪怕只是稍稍体验一下当他忘掉自我、舍弃肉体私欲时的感觉,我相信,每一个诚实的人都会承认这样做对他的灵魂和肉体产生的良好影响,哪怕这种影响只是短暂的。(约翰·罗斯金)人越是舍弃动物的我,他的生命就越自由,对别人越显得重要,而对他自己来说,也越是充满喜悦。
福音书里说:凡舍了生命的,必得到它。这就是说,真正的生活只有那拒绝动物性生活幸福的人才会得到。
人的实际生活,只是开始于人为了灵魂,而不是为了肉体寻找幸福的时候。
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像一片积雨云,把雨洒向草地、田野、森林、花园、池塘、河流。云中的雨洒完了,给了成千上万的花草、稻穗、丛林树木以生命和活力,于是它变得稀薄、舍弃自我透亮,很快就完全消失了。一个善良的人的肉体生命也是如此,他给了许多许多人以帮助,使生活变得轻松,使它走上正路,使它得到安慰,最终这个人耗尽了全部肉体的生命,死去了,去往那唯一永恒的、无形的灵魂生命的归宿。
树木献出了自己的果实,甚至树皮、叶子和汁液,献给所有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人如果同样去做便是幸福的。然而能够理解这一点并实际去做的人却太少了。(克里希纳)人不停止为自我考虑,就无法获得幸福。而要停止为自我考虑,不彻底是不行的。即使保留丝毫自私的杂念,也会败坏一切。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也知道,为了获得幸福我们别无选择。(艾·卡彭特“)许多人都觉得,生活中如果排除了个体性和对个体的爱,那就一无所有了。他们觉得,没有个体就没有生活。但持有这种想法的,只是那些未曾体验过自我牺牲的喜悦的人。剔除生活中的个体性,将它舍弃,那么剩下的就是构成生活本质的东西——能带来真正幸福的爱。
人越是认清灵魂的我,越是舍弃肉体的个性,越能真实地理解自我。(婆罗门教哲理)①艾·卡彭特(1844—1929),英国作家,政论家。
人越是把自己的生活从动物生活转向灵魂生活,他的生活就变得越自由,越快乐。为了使人能够把生活从动物生活转向灵魂生活,必须要使他觉悟到自己是灵魂的生命。而为了使人能够觉悟到自己是灵魂生命,他就要舍弃肉体的生活。信仰需要自我牺牲,而自我牺牲需要觉悟。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从幸福的角度去理解生活,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最高追求妨碍着我们去享有幸福。从义务的角度去理解,同样是一个难题,因为义务的完成带来的是平和,而不是幸福。
只有神圣的爱和与上帝的结合才会解开这个难题,因为,那时自我牺牲就成了持续增长的、始终不渝的快乐。(阿米尔)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每个人而言,纯粹意义上的义务观念,比起由追求幸福或与幸福相关的事物而产生的动机(这需要不少矫揉造作的花样翻新的想象)来,要远为简单明了,也远为真实自然,不仅如此,如果用普通的健康思维来评判,义务观念——如果它被健康的思维所掌握,并完全脱离了自私自利的动机的话——则比起所有产生于自私自利的动机还要强大而坚定得多,并且更有希望获得成功。
我能够做到,所以必须去做——这种觉悟开启了人内心深处上帝所赐的天赋,这种天赋使人就像神圣的先知一样,感受到了他真正使命的伟大和崇高。假如人能够常常对此给予足够的注意,并习惯于把美德和所有完成义务的奖赏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假如把不断的美德训练作为个人和社会教育的主要课程,舍弃自我那么,人们的道德状况就会很快得到改善。历史的经验至今还没有对美德的学说给予完满的答案,其罪恶的根源就在于这种荒谬的观念:由义务观念产生的动机是极为微弱的,可望而不可即,而更有力地影响人类心灵的、更切实的动机,则产生于对利益的考虑,这些利益是因为遵守法则而一定会部分地在现世得到、另一部分在来世得到。其实,唤醒人舍弃自我的、对自身灵魂本源的意识,比任何一种奖赏都更为有力地促使人去遵守善的法则。(康德)谦逊那最能理解自己的人,必对自己最少敬意。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舍弃自我】4: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renshengyulu/3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