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内心,看淡功名富贵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尹文子大道上》说:“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是说世人总是将功名富贵看成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和象征,仿佛只要得到了功名富贵,就得到了一切;失去了功名富贵,就一无所有。于是人们把自身的一切活动都与功名富贵联系在一起,这正是很多人生活痛苦的根源。佛家讲人生七苦,其中之一就是“求不得”,也就是有所求而无所得,当我们汲汲于功名富贵的时候,总是会因为“求不得”而痛苦。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够看淡功名富贵,这种痛苦就不会存在,因为我们不再去“求”,自然也就不会有“不得”,痛苦也就消失了。
功名富贵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在世,并非是为了功名富贵而活,而是为了内心的充实而活。这正是为什么有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始终获得不快乐的原因,因为他们虽得到了功名富贵,内心却是空虚的。所以,不要将人生视为追求功名富贵的过程,而要将其视为满足内心的充实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洒脱,没有痛苦。
李叔同的一生正是追求内心充实的写照。他出身于富商之家,在未出家前可谓是锦衣玉食,但是他对上看得却是很淡。在他15岁的时候就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感慨。
李叔同一生学习不辍,这正是他取得成就的根源,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近代著名的学者都是他的仰慕者,这样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然而,他并没有用这些成就去换取应有的功名富贵,而是依然沉浸在孜孜不倦地钻研上。
每天读点修心智慧
当他再次感觉自己的心灵世界变得空虚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尘世中的生活,选择了出家为僧。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李叔同却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他能够从佛学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满足。出家之后,他苦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终于成为一代高僧,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yulujidi.com
李叔同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满足,功名富贵对于他来说,真的就是浮云,他不仅没有想着去取得功名富贵,而且主动放弃了原有的功名富贵。正因为如此,他的一生才如此包含智慧。
功名富贵就是缰锁,一旦我们将自己所有的行动都与其相连,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虚无和苍白。本来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向前不断拓展的过程,可是功名富贵使得我们的人生轨迹变成了一个圆形,圆心就是功名富贵。当我们沿着这个圆形的轨迹做圆周运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都是人所需要的,两者相较,精神上的满足更加珍贵,物质上的满足正是精神的满足做基础。香港作家张立对金钱有一番妙论:“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存折里有钱,但心中无钱为大福也。”也就是说,追求功名富贵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让追求功名富贵充满自己的内心世界,否则,那便是最痛苦的。
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似乎是只要读好书的人,一定可以飞黄腾达,走上仕途,于是有了一大批的人皓首穷经;这些读书人中的大多数之所以会选择读书,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读书而求取功名富贵。到了现代,又有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这个口号一样激励了无数寒门学子走上读书的道路。有些人一旦不能如愿,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而不平静。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说高人忘却自我,神人忘却功业,圣人忘却名利。功名富贵是阻碍一个人境界上升的障碍,一个人若是不能看淡功名富贵,必然难以静下心来修身养性,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我们凡人不求达到圣人的境界,只求能够心安,超脱生活的痛苦,寻找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必须看淡功名富贵。
淡泊名利,以知足心转化贪欲心6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充实内心,看淡功名富贵:http://www.yulujidi.com/yuludaquan/mingrenyulu/4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