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词好句 > 脑筋急转弯

【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这次调查,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哈佛专家们的目标很明确:这项研究,要坚持30年。在这30年中,他们对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研究,从而验证目标对人生的作用。

30年后,结果出来了:第一类人(无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失败的阴影中挣扎;第二类人(目标模糊者),基本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整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短期目标清晰者),大多成了白领阶层,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第四类人(长期目标清晰者),他们目标清晰,而且勇于坚持、奋斗,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为富翁、行业领袖、精英人物。

【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好了,没什么可说的了。关于目标,关于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哈佛大学的这个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一切。我们所要做的,只有一个:趁自己还未老去,赶快行动,定下一个切实的目标,并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

记住:目标要切实。童年,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做大官、成明星的梦想,但那对你来说概率太小;如果不是特别有天分或者特别有背景,还是省省吧。

目标如果不切实际,后果也很严重。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位文学爱好者找到他,请他指点一下自己的作品。陈忠实看了他的作品后,觉得他的水平很一般,但碍于情面,还是违心地说了几句表扬、鼓励的话。

事后,陈忠实感到十分后悔。因为这个年轻人的文字没什么灵性,十分呆板,在文学上没什么发展前途。如果他因为自己一两句面子上的话,就信以为真、坚持一辈子,自己岂不是害了人家?的确,一个没什么文学前途的人,如果错误地把“作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这个目标越清晰,他和成功的距离就越远。yulujidi.com

所以,在确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次要考虑外界环境,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一个较高的目标,甚至是一个很高却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走下去。

距成功只有半英里,因为失去目标急匆匆的行者在路上走着。后面,除了脚印,什么都没留下。哲人追上他,喊:“呦,您怕是丢了什么东西了吧?”行者回头看看:“没有吧,我好好的。”“不,你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

行者很不耐烦,前面除了雾,什么都看不见;后面,除了几个脚印,什么都没有。他如实相告。

哲人说:“这就是了。你丢了两样东西。在你前面,你丢掉了目标;在你后面,你丢掉了行走的愉悦。”

行走,也就成了你的一项工作。你就这样走着,直到生命尽头。生命对你来说不是享受,而是工作。地球上有无数生命,可只有人类,活着是为了工作。对其他动物来说,它们工作是为了活着。所以,它们愉悦,它们充实。它们吃饱了睡,饿醒了吃,无忧无虑。

“也许吧……或许我没什么目标感,没有享受生活,可我没觉得失去什么呀!”行者说。

哲人笑笑,讲了个真实的故事。

大海上,一位女子正奋力搏击。她疲惫不堪,因为已经连续游了15个小时。她正在向世界纪录冲刺:如果游到对岸,她将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子。

海水冰冷刺骨,前方大雾茫茫,看不清方向。又冷、又累,几度煎熬,她决定不再坚持。母亲和伙伴就在离她不远的船上,紧跟着她。她招手示意,表示放弃。母亲喊:“再坚持一下,快到了!”她望望前方,大雾遮住了一切,看不到边。最终,她还是爬到了船上。

在船上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渐渐暖和了。太阳出来,云开雾散。这时,她很惊异而且懊恼地发现:海岸,离她只有半英里远。

“如果看到海岸,我绝对能坚持下来的。”她说。

“可惜,大雾让她失去了目标。于是,成功,在距离她一步之遥的时候,停了下来。”哲人说。“而你,行者,缺失的目标不仅让你忘掉了行走的愉悦,而且丢掉了一部分未来——失去了未来的一些寿命。"哲人讲的这个故事并非虚构。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上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子。不过,她并非一次成功。她共横渡了两次,第一次功亏一篑,在距离海岸线只有半英里的地方,她决定放弃,要求上船。

她完全有实力一次成功。可惜,她运气不好,在海上遇到了大雾。运动员都不喜欢坏天气。至于原因,专家解释为“适宜的天气更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这是不错的;但他们忽视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晴朗的天气,有助于运动员发现自己的目标。

一旦失去了目标,如同在雾中觅食,那对运动员来说仿佛就是失去了依靠,他们的内心会变得十分迷茫,甚至无法坚持。即便他有坚持到底的实力,他也会对此产生怀疑,甚至放弃。

中国有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士”。一场一百里的比赛,那么,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是在九十里的地方放弃的。这句古训,和那位女子“距海岸半英里”的失败如出一辙。仅仅是因为走到九十里的时候疲惫不堪了吗?未必。如果盯紧了目标,或许他们会坚持下去。遗憾的是,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十里地,这么远的距离让他们看不清未来、看不到终点,最终选择了放弃。

功亏一篑,究竟怨谁呢?如果你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那么,你必须问问自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己: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的目标感清晰吗?为了这个目标,我认真努力了吗?有点残酷的“目标主义者”清晰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的奋斗过程,这是成功人士的必要条件。个别的成功人士,把这种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做到了极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功。这种“极致人生”固然光环耀眼,背后却充满了艰辛和痛苦。这种被目标左右的人,我们称之为“目标主义者”。

对“目标主义者”,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斗志和艰辛的付出,但不要苛求自己也成为“目标主义者”。说实在话,这种成功者,第一,要有天分;第二,即便有天分、有目标、很勤奋,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因为还需要一点运气。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位堪称极致的目标主义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诺德•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在童年就有“凌云之志”,比如成为世界上最强壮的人,成为电影明星,政治家,等等。这些梦想和志向,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尤其是在童年。

施瓦辛格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这些凌云之志,他从童年开始就有,长大了依然有,坚持了一辈子,直到目标逐一实现。

第二,这些目标在童年、少年时代,是杂乱的、模糊的、不系统的,但后来,他逐步让这些目标一个个清晰,而且形成了一个系统:上一个目标总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的跳板,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甚至可以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施瓦辛格的人生都有点“工具化”了。

施瓦辛格曾说过:“我崇拜历史上任何一个强有力的人物,甚至包括独裁者。那些在几千年后仍为人们所记得的伟大人物,比如耶稣,都是我的偶像。”这种成为“历史伟人”的梦想,在他的童年时代就已经扎根,但很明显,在当时这只是一个“终极梦想”,如果没有其他跳板或者积累足够的资本,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

因为这一目标显得极其遥远,所以,童年、青少年时代的施瓦辛格,还有诸多其他的梦想,比如成为壮汉,明星,富人,等等。

渐渐地,这些目标的层次清晰了起来。施瓦辛格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阶梯状的目标群,它们就像跳板一样,借助第一个目标可以实现第二个目标,然后从第二个目标又可以跳到第三个目标……依此类推;而目标的终点,正是他的终极目标:伟人、政治家。

他的第二个阶段性目标,是成为电影明星。施瓦辛格外形虽然俊朗,但绝不是那种仅凭外貌就可以成为明星的帅哥。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为了实现这一关键目标,他给自己确立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成为健美冠军。成为健美冠军之后,从体坛跨向影坛显然要比直接跨入影坛更有希望。

练健美,一方面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两方面的条件,施瓦辛格都具备。

施瓦辛格对肌肉的锻炼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甚至因为运动量过大而呕吐不止。父母不得不限制他去健身房的次数,可他却自作主张,把家里一个房间改为健身房,继续锻炼。他曾经说:“我有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食谱和比赛计划,我总是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我不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肌肉松弛的样子,不能违反自己制订的计划。”

这种超乎寻常的魔鬼锻炼法,终于让他如愿以偿,成为健美冠军。当然,这也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让他的心脏等器官受损。或许,这也可以看做把目标“工具化”的危害之一。

无论如何,施瓦辛格成为健美冠军的目标顺利实现:1966年,19岁的施瓦辛格获得“欧洲先生”的称号。此后,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世界级健美冠军,当之无愧地成为王中之王。1997年,国际健美联合会授予施瓦辛格“20世纪最优秀健美运动员"金质勋章。

取得了这么多荣誉,一举成为“体坛明星”之后,施瓦辛格的第二个关键目标——成为电影明星,几乎水到渠成。超级强悍的肌肉,让他的电影风格鲜明,一炮走红。

从体育明星成功转型为电影明星,不仅让施瓦辛格距离自己的终极目标更进一步,还捎带着完成了童年的一个梦想:成为超级富豪。

电影明星生涯让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对参政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然而,事实证明,出身一般、没什么家族背景的施瓦辛格,光成为富翁和明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参政。于是,施瓦辛格给自己确立了成为电影明星之后的另一个私人目标:与政治豪门联姻。

作为电影明星,与豪门联姻其实并不困难,施瓦辛格顺利地娶到了肯尼迪家族的一位女子。这让他在美国上流社会更加游刃有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婚姻,是施瓦辛格的一个“工具化婚姻”。

这一私人目标的实现,让他从电影明星向政治家的转型更加如鱼得水,通过竞选,他顺利地成为美国加州州长。据说施瓦辛格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总统,遗憾的是,美国宪法规定只有在美国出生的人才可以竞选总统,这让奥地利出生的施瓦辛格的梦想化为泡影。

但无论如何,在施瓦辛格身上,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一条“目标之路”,他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了自己成为政治家的终极目标:首先成为体育明星,再借助自己在体育界的名气,转型为电影明星;成为电影明星后,积累财富,联姻豪门,最终跨入政界。

清晰的目标感,加上超乎寻常的努力,让施瓦辛格的人生道路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施瓦辛格是一个“以目标定位人生”“以清晰的目标感塑造人生”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过施瓦辛格的梦想:成为明星,成为总统,成为富豪。可问题是,我们的目标都是空中楼阁,高高悬在半空,没有找到踏上去的阶梯。

是的,你也想成为明星,可你找到成为明星的路径了吗?是通过“练一身好功夫、成为武术冠军",还是“弹一手好钢琴,成为钢琴大师”?如果你把明星作为终极目标,那么,很明显,在这个终极目标之下,你还要分解出若干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一个个去实现它,只有如此,明星的“终极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可问题是,很多人只有这一个“终极目标”,却丝毫不去考虑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这让他们的梦想变得虚无,变得遥不可及,最终,失败难以避免。

这就是施瓦辛格给我们的启示。说白了很简单:眼界要高,手不能低;着眼未来,立足脚下。

不要光顾走路,忘了风景很清楚,施瓦辛格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很多激励,但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施瓦辛格。施瓦辛格这种“目标主义者”,只能生活在西方的土壤之中,在东方文化体系中,则是不可想象的。

东方文化更讲究禅意,喜欢顺势而为。一个人在家国危难之时,可以挺身而出,成为领袖,一呼百应,但那是“时势造英雄”。如果一个人刻意想成为领袖人物,而为之奔走呼号,恐怕很难得到大众的支持。东西方的文化土壤毕竟不同。

所以,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时,既然我们生活在东方的土地上,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成为“目标主义者",不要把目标功利化。否则,我们很可能光顾了走路,而忘记了风景。

一个没有风景的人生,即便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又有多大价值呢?这是我们要强调的第一点。

其次,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眼中要有目标,但不能光有目标。如果让目标成为主宰生活的一切,那么,一个不太好的词就会充斥你的生活:急功近利。

佛教名刹少林寺,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少年拜武林高手为师,刻苦练习,一心想成为最出色的弟子。有一天,他问师傅:“我要练多长时间,才能和您一样出色?”师傅想了想,说:“十年。”

徒弟说:“太久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呢?”师傅回答说:“二十年。”

徒弟有点惊讶,怎么付出双倍的艰辛反倒时间更长,难道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于是他接着问:“那如果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练习呢?”师傅说:“那要三十年。”

徒弟更加困惑,问师傅:“为什么我越勤奋,需要的时间却越长?”师傅说:“人不能眼中只有目标。要记住,当你的眼中只有目标的时候,你就没有眼光去寻找脚下的道路了。而脚下的道路,和未来的目标,同等重要。"师傅的话很有道理。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妈妈就在不远处,三四岁的小朋友看见妈妈,立即奔跑过去;这个时候,他经常会摔跤。因为此时他眼中只有妈妈,忽视了脚下。

不仅儿童,成人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如果生活中犯下这样的错误,还情有可原;如果在人生中犯下这样的错误,往往无法弥补。

美国有一个叫瓦伦达的杂技演员,他的特长是高空走钢索,而且成绩非凡。在进行一次重大表演时,他出了意外,不幸去世。

妻子事后回忆说,表演之前,她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以前的表演,瓦伦达在前一天表现很镇定,但这一次,他却不停地对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坚决不能失败。”这样想的后果,是他真的失败了。

心理学家对瓦伦达现象做了研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重视目标、眼中只有目标、只想着成功,失败的概率反倒更大;如果他注重脚下、脚踏实地,那成功反倒并不困难。

再回过头来看看施瓦辛格。如果施瓦辛格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政治家,而没有其他“阶段性目标”作为辅助——从体育明星到电影明星再到政坛,那么,其后果和瓦伦达是一样的:因为眼中只有目标而无手段,结果很可能是失败。

阶段性的目标,就是一种“脚踏实地”;终极目标,就是你的终极梦想。一个成功的人生,既不能没有梦想,更不能脱离现实。

梦想+现实,则成功指日可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naojinjizhuanwan/55140.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