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尚礼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题解】
人生活在社会上,需要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主要包括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法为大,道德规范以礼为尊。法包括法律、法令、法规等,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礼包括礼制、礼仪、礼敬等等,蕴含着国家意志和风俗习惯。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礼法并重的传统。康熙皇帝在对其子孙的训诫中,多次谈及礼法问题,要求他们遵守法制、崇尚礼仪。他指出:要实行法制,执法者首先要遵纪守法。犯人只要能真心改过,就要给他自新的机会。赏罚是治国行政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处以公心,赏善罚恶,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礼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不学礼,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凡事均要分辨吉凶,只有趋吉避凶,才会有好的结果。
1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①,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②,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③,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④,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注释】 ①人上:指在众人之上,旧指最高统治地位。《贞观政要•论诚信》:“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②吃烟:即指抽烟。一节:意指一项。 ③火烛:本指灯火蜡烛,泛指能引起火灾的易燃物。这里是清人对火灾的避讳说法。 ④养母:本指收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女人,这里应指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康熙皇帝即位时只有八岁,康熙二年(1663)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崩逝,由孝惠章皇后养育成人。 【译文】 父皇训教说:像我作为位居众人之上的帝王,想要法令得到执行贯彻,就必须身先士卒,这样别人自然就会跟着遵从。譬如吸烟一项,虽然不是关系重大,但火灾多由此而引起,所以我常常禁止吸烟。然而我并不是不会吸烟,年幼时在养母家里,我就非常善于吸烟。如今若是禁止别人而自己吸烟,那么如何令人信服?所以我以后永不再吸烟。 2 训曰:尔等荷蒙朕恩,作王、贝勒、贝子①,各自分家异居矣。但当谨遵国法,守尔等本分度日可也。尔等王职,惟朝会大典②,除此凡外边诸事不可干预。朕若命以事务,当视朕之所命尽心竭意,方不负朕之所用而贻人讥笑也。 【注释】 ①贝勒:“多罗贝勒”的简称。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称号,地位次于亲王、郡王。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封爵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九等。贝子:“固山贝子的简称”。也是清代贵族封爵称号。 ②朝会:即古代诸侯、群臣或外国使者朝谒君主。 【译文】 父皇训教说:你们蒙受我的恩惠,成为王、贝勒、贝子,各自都分家异居了。但是,你们应当小心遵守国家法令,持守你们的本分过日子。你们的职责,只是参加朝会大典,除此以外外边的各种事情都不可以干涉。我如果命你们办某种差事,你们应当根据我的任命尽心竭力地去办,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我对你们的任命,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 3 训曰:《书》云:“同律度量衡①。”《论语》曰:“谨权量②。”盖为禁贪风,除欺诈,所以平物价而一人情也。今市廛之上③,闾阎之中④,日用最切者,无过于丈尺升斗平法⑤,其间长短大小,亦或有不同,而要皆以部颁度量衡法为准⑥,通融合算⑦,均归画一⑧,则不同而实同也。盖以大同者定制度,而随俗者便民情,斯为善政⑨。自上古以迄于今,几千百年,度量权衡,改易非一,苟一旦必欲强而同之,非惟无益于民⑩,抑且有妨于治道⑪。此又不可不留心讲究者也⑫。 【注释】 ①同律度量衡:语出《尚书•虞书•尧典》。同,统一。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②谨权量:语出《论语•尧曰》。谨,有谨严、严格之意。权,秤。 ③市廛(chán):市中的商店,亦指商店云集之地。 ④闾(lǘ)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 ⑤平法:指古代官府进行的平抑物价的经济措施。 ⑥部:指户部。 ⑦通融:即变通。合算:总合计算。 ⑧画一:亦作“划一”。指整齐、一致。 ⑨善政:良善的政策法令,也指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绩、良好的管理。《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⑩民:一本作“民生”。即指民众的生计。译文从之。 ⑪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 ⑫讲究:研究,探究。 【译文】 父皇训教说:《尚书》说:“统一音律以及度量衡。”《论语》说:“谨慎检验审定度量衡。”这是为了禁止贪婪的社会风气,消除社会上的欺诈行为,以便平抑物价而统一人心。今天的市场、乡里,日常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超过用丈尺升斗平准物价的。它们的长短、大小,或许有所不同,而都要以户部颁布的度量衡器为标准,变通总合,都要整齐划一,这样市场上使用的度量衡器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标准是相同的。大概是用大的相同的标准来确定制度,而又能适应各地民众日常使用的实际,方便百姓生活,这才是好的政策。从上古到现在已经几千年了,度量权衡的改变不止一次,如果要强行统一所有的度量衡,不仅对民众的生计没有好处,也会妨碍国家治理。这又不能不留心认真研究啊。 4 训曰:元旦乃履端令节①,生日为载诞昌期②,皆系喜庆之辰,宜心平气和,言语吉祥,所以朕于此等日,必欣悦以酬令节③。 【注释】 ①元旦:新年第一天。履端: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令节:即指各种佳节,如元旦、中秋等。 ②载诞:记载诞辰。昌期:本意为兴隆昌盛的时期,这里指喜庆美好的日子。 ③欣悦:欢欣喜悦。 【译文】 父皇训教说:元旦是一年开始的佳节,生日是记载诞辰的吉日,都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日子。每当这个时候,应当心情平静,态度温和,说话和气吉利,所以我在这类喜庆的日子里,必定会以欢欣喜悦的心情度过。 5 训曰:冠帽乃元服①,最尊。今或有下贱无知之人,将冠帽置之靴袜一处,最不合礼。满洲从来旧规,亦最忌此。 【注释】 ①元服:即指冠帽,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见于高庙。” 【译文】 父皇训教说:冠帽是元服,在服饰中最尊贵。现在有下等贫贱无知的人,经常将冠帽与靴袜放置在一起,这最不符合古礼的要求。我们满洲人从来的旧规矩,也是最忌讳这样的。 6 训曰:礼之系于人也大矣①,诚为范身之具②,而兴行起化之原也③。礼仪三百,威仪三千④,大而冠昏丧祭、朝聘射飨之规⑤,小而揖让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君臣上下赖之以序,夫妇内外赖之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娅赖之以顺而成⑥,故曰:“动容中礼,而天德备矣⑦;治定制礼,而王道成矣⑧。”《礼》经传之者十三家⑨,而戴德、戴圣为尤著⑩。圣所传四十九篇,即今之《礼记》是也⑪。其余四十七篇虽杂出于汉儒之说,亦皆传述圣门格言⑫,有切于身心之要旨。尔等所习本经既熟⑬,正当学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其宜勉之。 【注释】 ①系于人:这里指对人的影响。 ②范身之具:指规范人们行为的工具。 ③兴行:因受感发起而实行。这里指修养品行。起化:改变社会风尚。《后汉书•刘宽传》:“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④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语出《中庸》。指《周礼》礼文有三百,各种事仪有三千。极言古代礼仪之繁琐。《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郑玄注:“《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礼仪,指《周礼》的礼文。三百,与“三千”对举,表示一少一多。威仪,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⑤冠:即古代男子成人加冠的冠礼。昏:结婚时所行之礼。丧:古代丧葬活动遵循的礼节。祭:即祭祀祖先、天地神灵时所用之礼。朝聘: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间互相访问的礼节。射飨:即古代的射礼和飨礼。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将祭择士为大射;诸侯来朝或诸侯相朝而射为宾射;宴饮之射为燕射;卿大夫举士后所行之射为乡射。飨礼,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 ⑥婚媾(gòu):这里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姻娅:古代称女婿的父亲为姻,两婿互称为娅,今泛指姻亲。顺而成:和顺,成就。 ⑦动容中礼,而天德备矣: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文为:“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动容中礼,即指动作和容貌合于礼仪。天德备矣,是指具备最高的美德。 ⑧治定制礼,而王道成矣:语出《礼记•乐记》。原文为:“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治定,是指国家安定。制礼,即制定礼仪。王道,是儒家以仁政为特征的理想政治,与霸道相对。 ⑨《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书。常指《仪礼》。十三家:指汉代《礼》的传承中的十三个著名人物,即高堂生、肖奋、孟卿、后仓、闾丘卿、徐生、徐延、徐襄、公户满意、桓生、单次、戴德、戴圣。 ⑩戴德:汉代礼学家,是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代表作《大戴礼记》。戴圣:汉代礼学家。著作有《小戴礼记》,即今传世之《礼记》。与其叔父戴德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至汉初儒家著作选录而成,大约为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讲习礼仪的著作。西汉时,刘向编次时为一百三十一篇,戴德删其繁重,选定八十五篇,即《大戴礼记》;戴圣又选定四十九篇,成为《小戴礼记》,即今人所见《礼记》四十九篇。 ⑫圣门: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 ⑬本经:古代文人研读儒家经书,常以某一经为主,称所主之经为本经。 【译文】 父皇训教说:礼对于人的影响太大了,实在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工具,修养品行、改良社会风俗的原则。《周礼》中礼文有三百,各种事仪有三千,大到关于人们加冠、婚丧、祭祀、朝聘、射飨之时礼仪的规定,小到关于人们迎宾送客、饮食起居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规定。君臣之间及上下级间要靠礼来排序,夫妇之间内外之分要靠礼来区别,父子、兄弟及各种姻亲关系要靠礼来理顺成就,因而说:“行为和容貌合于礼了,就能达到最高的道德标准;社会安定后又制定了礼仪,也就建成了政治上的王道。”传授《礼》经的有十三家,其中以戴德、戴圣成绩最为显著。戴圣所传的四十九篇,就是今天流传下来的《礼记》。其余的四十七篇虽说是夹杂有汉代儒生的学说,但是这些也都是对儒学道理的传承和叙述,其中包含有关系身心修养的重要道理。你们专门学习的经书熟悉之后,正应当学习礼。孔子说:“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中立身。”应该以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7 训曰:朕于凡事必存心分别吉凶①,如简用大臣、升转职官本章②,必置之于案,或置之于床。若夫刑部人命事件暂留中细阅者③,必别置一处,决不与吉事相参。朕于此等处如此留心者,吉凶异道,不得相干故也。 【注释】 ①存心:用心,专心。 ②简用:简选任用。本章:指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的奏本、奏章等。 ③留中:明清时期大臣给皇帝所上奏章,皇帝未立即批阅发还,而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称为“留中”。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对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意地将它们分为吉事和凶事,像关于选用大臣、升迁职官的奏章,一定放在桌案上或放在床上,而像刑部呈上审核的人命案件需要留下细看的就另外放在一处,绝不和吉事的奏章杂放在一起。我在这些事情上如此留心,是因为吉事和凶事的处理方法不同,不得相互干扰。 8 训曰:我朝满洲旧风,凡饮食必甚均平,不拘多寡,必人人遍及,使尝其味。朕用膳时①,使人有所往,必留以待其回而与之食。青海台吉来时②,朕闲话中间问伊等旧风,亦云如是。由是观之,古昔所行之典礼,其规模皆一③,殆无内外远近之分也④。 【注释】 ①用膳(shàn):即吃饭。 ②台吉:历史上蒙古贵族的称名。清朝建立后,用以作爵号。分四等,用以封赠蒙古及西部边疆某些少数民族的首领。 ③规模:指格局、制度。 ④殆(dài)无:几乎没有。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朝满洲的旧风俗,凡是饮食一定要很平均,不论多少,一定会使每个人都有,所有人都能品尝到食物的味道。如果我吃饭时,派人出去,一定会给他留着等着他回来再给他吃。青海的台吉来朝见我,我与他闲谈中间,问他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他说也是这样的。由此可见,古代实行的典礼,其制度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内外、远近之分。 9 训曰:我朝旧制多合经书古典。满洲例,带马必以右手,牵犬必以左手。《礼记》即然。如斯类者尽有。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朝的旧制度大多都符合经书和古代典章制度。满洲惯例,牵马一定要用右手,牵狗一定要用左手。《礼记》中就是这样要求的。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10 训曰:吉、凶、军、宾、嘉五礼之期①,必选择日时者②,乃古人趋吉避凶之义③。《诗》曰“吉日维戊”④,“吉日庚午”。《礼》曰:“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⑤。”朱子注《孟子》曰:“天时者,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⑥。”要以五行之生克为用,干支之刑冲合会为断耳⑦。世俗相沿已久,而吉凶之理推原于《易》。是故我等尊贵之人,凡有出行移徙之类,自宜选择日时。然而,既用选择之日,则尤当用其选择之时,甚勿以日之吉而忽于时之吉也。选择家云:“选日必当选时,吉日不如吉时。”正谓此也。 【注释】 ①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郑玄注曰:“五礼,吉、凶、军、宾、嘉。” ②日时:即日期与时辰。 ③趋吉避凶:趋向吉利,避开凶险。 ④吉日维戊:与下文的“吉日庚午”,语出《诗经•小雅•吉日》。吉日,好日子,吉利的日子。戊,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计日,这里指戊辰日。庚午,戊辰的次日为己巳,又次日为庚午。这两日在古人看来都是吉利的好日子。 ⑤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语出《礼记•表记》。外事,外交事务,涉外事务,家庭以外的事务。内事,是指宗庙祭祀之事、国内的事、朝廷内的事、宫内的事、家内的事。刚日,犹单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属阳刚,故称为“刚日”。柔日,也称偶日。乙、丁、己、辛、癸等日称为“柔日”。 ⑥天时者,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语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朱熹注曰:“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支干,即天干地支,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孤虚,古代方术用语。主要是计日时,以十天干顺次与十二地支相配为一旬,所余的两地支戌、亥称之为“孤”,与孤相对的辰、巳为“虚”。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传说中这个日子不利嫁娶。王相,占卜用语。 ⑦刑冲:星相术语。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刑即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自刑;冲是指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合会:聚合,组合。 【译文】 父皇训教说:举行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五种礼仪时,必须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这是古人趋吉避凶的主要用意。《诗经》中说戊辰、庚午都是好日子。《礼记》说:“对外的事要在刚日举行,对内的事要在柔日举行。”朱熹在给《孟子》作注时说:“天时,就是指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类。”总之,时日要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来选择,天干地支的相妨害组合来判断。民间已经沿用很久了,而吉凶之理来自《周易》。因此我们这些地位尊贵的人,凡是要出行迁徙的,自然应该选择日子、时辰。既然已经选择了日子,就尤其要应用选择的时辰,千万不要以为选择了吉日就忽视了吉时的选用。选择家说:“选择吉日必须选择吉时,吉日不如吉时好。”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11 训曰:我朝旧典断不可失。朕幼时所见老先辈极多,故服食器用皆按我朝古制①,毫未变更。今住京师已七十余年,居此汉地,八旗满洲后生②,微微染于汉习者,未免有之。惟在我等在上之人,常念及此,时时训戒。在昔金、元二代后世君长,因居汉地年久,渐入汉俗,竟如汉人者有之。朕深鉴此而屡训尔等者,诚为我朝之首务,命尔等人人紧记,着意谨遵故也③。 【注释】 ①服食:即衣服与饮食。器用:指器皿用具。 ②八旗: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生:青年男子,小伙子。 ③着意:用心,留心。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朝那些传统的典章制度一定不能丢失。我小时候所见到的老前辈非常多,因此服饰饮食、使用的器皿等都按照我们的古制,丝毫没有更改。如今我们满洲人已经住在北京城七十多年了,居住在汉人的地方,八旗满洲的后辈,稍微沾染汉人习俗的,未免会有一些人。只是我们上等之人,经常想起这些要时时告诫自己。在以前金代、元代,后来的君主因为长期居住在汉人的地方,而渐渐地融入汉人的习俗中,就像汉人一样的也有。我深鉴于此,多次训诫你们,实在是我朝的首要任务,命你们人人都牢牢地记着,并着意谨慎地遵循去做。 12 训曰:《虞书》云:“宥过无大①。”孔子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凡人孰能无过,若过而能改,即自新迁善之机③,故人以改过为贵。其实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之大小,皆不当罪之也。 【注释】 ①宥过无大: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语出《论语•卫灵公》。 ③自新:自我改过更新。迁善:改过从善。机:机缘,机会,指事情发生变化的缘由。 【译文】 父皇训教说:《虞书》讲:“无意犯的过错,虽大也一定会宽恕。”孔子说:“犯了错而不去改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凡人谁能不犯过错,但若犯错后能及时改正,就是自新从善的机会,因此人们以改正错误为可贵。其实只要能主动改过,无论所犯过错大小,都不应当处罚他。 13 训曰:有子曰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②。”盖礼以严分③,而和以通情④。分严则尊卑贵贱不逾,情通则是非利害易达。齐家、治国、平天下⑤,何一不由于斯? 【注释】 ①有子:姓有,名若。孔子的学生。《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只有有若和曾参称“子”,可见其在孔子弟子中的地位不一般。 ②“礼之用”几句:语出《论语•学而》。和,即指中和。 ③严分:严格区别。中国古代作为等级社会,礼的作用就是使上下贵贱有序,维护这种等级制度的。 ④通情:沟通感情。 ⑤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中庸》。 【译文】 父皇训教说:有子说:“礼之运用,以处理事情中和恰当为可贵。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道,其好的地方也在于此,不论大事小事都这样来处理。有行不通的地方,为求和而求和,不用礼去节制规范,也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礼就是用来严格区分上下贵贱等级的,而和则是用来沟通感情的。严格区分上下等级就会使尊卑贵贱之间不相互逾越,情意相通就会使是非利害关系得以沟通畅达。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个不是从和为贵出发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守法尚礼: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mingyanmingju/3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