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威尔海姆·豪夫是一位很有才华但创作时间又极短的作家。他1802年生于斯图加特,早年丧父。1824年从神学院毕业后,曾在一位男爵家里担任家庭教师。他给自己的学生讲了许多童话故事,有些是他自己创作的,有些是他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后来,他将这些童话整理出版,就是他最早的童话集《骆驼商队》。他还出版过诗集和中篇小说《不莱梅狂想曲》、长篇小说《利希滕施泰因》。1827年被聘为斯图加特《晨报》编辑。同年夏天去德国南部旅行,不幸染病身亡,年仅25岁。豪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因为他的15篇艺术童话,其中最主要的有《小穆克》《矮子鼻儿》《年轻的英国人》《冷酷的心》等。
豪夫属施瓦本浪漫派,创作多少受到浪漫派文艺思想的影响,如尊重民间文学、崇尚童年和自然等等。他的许多作品都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表现方法,从民间文学中获得题材和灵感,或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再创造的。如《小穆克》,小主人公原是个孤儿,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双魔鞋和一根魔杖。魔鞋能使他健步如飞,魔杖能使他发现深埋在地下的宝贝。因为有这点本事,他被召到王宫,被人逼着去为国王找宝贝。宝贝真的探到了,挖出来一看,原来是国库的金币,是国王本人和司库从国库中偷出来埋在地下的。小穆克揭露了他们的真面目,国王恼羞成怒,要置小穆克于死地。关键时刻小穆克以自己的机智逃离了虎口,还惩罚了国王,使他长出一双驴耳朵。这里的事件、人物、魔法等,都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但经过豪夫的改写,更细致更曲折,有些特征是只有书面文学才有的。《法特麦的获救》似受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历史传奇小说的影响,不似魔法童话,而似历史传奇故事。穆斯塔法的妹妹和女友为强人所劫,他只身潜入魔窟,历尽艰险,最后终于将她们营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强盗奥巴庄的帮助,此人很能让人想到司各特笔下的绿林英雄罗宾汉。《矮子鼻儿》叙述一个鞋匠的儿子如何被巫婆掠去变成畸形儿,后来又在一只神奇的鹅的帮助下逃出来重新恢复人形的故事。故事框架是变形的、非写实的,但其叙述被拐卖儿童、畸形儿童所受的种种虐待以及他们心中的痛苦时,却非常真实、具体,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另如《骆驼商队》等,故事及表现方法与此大体相近。总之,豪夫的这类作品融合了民间童话、民间传说、历史小说的特点,兼顾神异性、传奇性、写实性,是民间传说走向作家创作的过渡形态。豪夫的再创作大体是成功的。
豪夫更为成功的作品还是那些完全出于作家个人创作的艺术童话,代表性的作品是《年轻的英国人》《冷酷的心》等。
《年轻的英国人》是对德国在封闭、分裂、落后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鄙陋、琐屑、无聊的社会风气的讽刺。故事中的格林维泽尔是作家虚构的德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其典型特征是狭小、偏远、封闭、落后。“城里的人谁都认识谁,每个人都知道这儿或那儿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牧师、市长或医生桌上多了一道菜,在吃中饭的时候在城里就尽人皆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都很无聊。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听别人的秘密、谈论别人的秘密,最大的痛苦就是打听不到别人的秘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和自己不同。一旦出现一个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热衷别人秘密也不怎么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秘密的人,他们便视其为怪人,想打听的兴趣也就更浓。作品中的那位陌生人就是作家为了暴露市民们的这种陋习而设置的这么一位“怪人”。他到格林维泽尔并无什么公事要办,也不为探亲访友,只想找个清静点的地方休息几天,所以一到镇上找个地方住下便足不出户。这就在格林维泽尔市民中造成极强的神秘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变着法儿去打听他,弄得他不得安宁。最后他终于想出一个恶作剧,把一只大猩猩打扮起来,谎称是自己的侄儿,让它去和市民们交往。市民们把裹在漂亮西装里的大猩猩带到晚会上,并为自己终于打听到陌生人的秘密,使陌生人的侄子像他们一样参加晚会而兴奋不已。直到大猩猩挣脱套在身上的服装跳出来把晚会搅得一团糟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被耍弄了。在这儿,作家讽刺批判的是一种风气,一种陋习。在更深层次,则是批判产生这种陋习的现实社会。当时,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市场,新兴的资产阶级视野开阔,充满蓬勃的朝气。只有德国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分裂状态,全国有几十个小的诸侯国,互相封锁、倾轧,社会生产十分落后。故事中所表现的那种庸俗无聊的心理、行为就是这种闭塞、落后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通过批判这种社会风气,作家传达了德国先进的知识阶层渴望改变这种社会状况的愿望。虽然采取了童话式的表现方式,但《年轻的英国人》其实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相比之下,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豪夫童话批判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还是《冷酷的心》。这是一篇描写一个纯朴善良的年轻人如何在资产阶级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堕落的故事。黑森林原是一块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充满友爱的土地,但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此相联系的生活方式的侵入,这种古朴的民风连同产生它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很快地瓦解了。一些人迅速地发了财,没发财的人羡慕别人发了财,原来的平衡被打破,社会迅速地动荡起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被迅速富起来的愿望所驱使,去做各种各样的冒险。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首先在他们这儿发生裂变。他们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即使成功,也常常要付出代价。问题是这种代价是什么,他们用巨大代价换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像他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美好。作品中的彼得·蒙克本是一个很纯朴、很善良的山区青年,在眼看着一些人突然富起来过着豪阔的生活而自己仍一无所有时,很自然地感到“再也不能这样了”,他决心改变自己,决心为使自己也成为富人而奋斗。作品以假定的方式让他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很快地发了财。他开始经营玻璃厂,后来和别人一起做木材生意。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了竞争,别人打击他,他也学会打击别人,以残忍的手段剥削、压榨和他原来一样贫穷的人。渐渐地,他心中原有的纯朴、善良淡化了,消失了,变得残忍冷酷,没有道德感。为了消除他心中最后的一丝温情,以便在残忍地剥削、虐待自己的父老乡亲时不再受任何良心的谴责,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魔鬼,换上一颗石头的心。带着这颗冷酷的心,他不再有任何起码的人性。就连他美丽的妻子,也只因拿了他两枚小钱送给一个要饭的人,而被他活活打死。彼得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许多暴发户的缩影。通过彼得的变化,豪夫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道德沦丧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对引起这种变化的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谴责。应该说,豪夫的观察和感受,从某一方面讲是很敏锐、很准确的,批判也是很深刻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经济组织社会生活的开始,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这一社会里,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撕破了以往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钱就是一切。为了钱,人可以六亲不认;为了钱,人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这在一段时间内的确给一些人提供了机会,甚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又唤起人的贪欲,否定价值系统的维系力量,用粗鄙的物质欲望代替道德心,使社会陷入某种道德失范的状态。这在世界各地,包括今日的中国,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看到这种粗鄙的物质主义的危害,揭露和批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呼唤社会和人类的良知,这曾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豪夫童话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刚开始的时候就看到这种弊病,以艺术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是尽到了文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责任的。但是,仅在这一层次认识和批判粗鄙的物质主义又是不够的。物质需要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原动力。包括人类道德本身的发展,一定意义上都要靠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推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撕破了以往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有其冷酷残忍的一面,但又推动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其功绩是不能否定也无法否定的。问题是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它。或许是受整个浪漫主义美学理想的影响,豪夫在猛烈批判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过分美化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事实上是站在传统生活方式的立场来揭露、批判新兴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这集中地表现在故事的结尾,作家为彼得·蒙克安排了一条悔过自新、返璞归真的道路。他终于听从母亲和妻子的呼唤,从魔鬼那里换回他自己的心,重新走向家乡的土地。这时,象征传统美德的精灵小玻璃人对他说:“回到你父亲的茅屋里去,照旧当一个烧炭的工人吧!只要你为人忠厚、老实,他们就会尊重你的手艺,你的邻居也会更喜欢、更尊敬你,好像你有10吨金子一样。”这显然带有幻想的性质。既然先进的木材工业已经遍及彼得的家乡,彼得亦已经过现代生产方式的洗礼,他怎能安静地退回父亲的茅屋重新做一个烧炭工人呢?这里显然暴露出豪夫童话甚至整个浪漫主义文学的局限性。豪夫的敏锐、深刻和他的局限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豪夫童话是比较成熟的艺术童话。一方面,它跳出民间童话是“说”的而不是“写”的传统藩篱,用“写”代替“说”,作品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是有环境、有场面、有氛围,有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描写也是细腻而具体的。如《年轻的英国人》关于小城氛围的描写,《冷酷的心》关于黑森林的描写,都给人许多故事以外的东西。另一方面,它仍注重故事,充分利用矛盾冲突、悬念等艺术手段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与现实的关系方面,豪夫童话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正在变化的生活事件,有很强的真实感,但在童话中,现实生活又是虚化、变形了的,作家主要是取其神而不是取其形。如在《冷酷的心》中,作家写了彼得发财以后思想感情的种种变化,怎样剥削工人,怎样倾轧竞争对手,怎样残暴地对待自己善良的妻子。但作为这一切的集中表现,则是答应魔鬼,让魔鬼给他安上一颗石头的心。用石头的心掉换真实的心,这一细节是虚拟的,但唯其虚拟,才更具普遍性,将彼得变化后的精神特征更准确更深刻地传达出来,充分发挥出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艺术优势。豪夫童话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除上面提到的思想内容方面的缺陷外,他的许多作品都不够简洁,缺乏精当的剪裁,结构平铺直叙,有些叙述过于沉闷。这些毕竟是一个初涉文坛的年轻作家的作品,如果假以时间,他本可以有高得多的成就的。尽管如此,豪夫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尤其是它的现实性,比霍夫曼、沙米索童话更有生活气息,更少怪诞阴沉的特征,所以,豪夫比霍夫曼更有少儿读者。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格林兄弟之后,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出版在德国蔚然成风,各地都出现一些专门从事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出版的人。他们广征博采,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专集。其中,路德维希·贝希施泰因就是成就最为卓越的一位。他1823年出版《图林根民间童话》,1845年出版《德国童话》,1856年出版《新童话》,成为继格林兄弟之后又一民间童话搜集整理大家。 贝希施泰因童话译成中文的不多。从目前我们能读到的这部分作品看,它们在主要方面和格林童话是大体一致的,也是曲折地反映古代人民,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基本的生存状态,表现他们的理想、愿望,反映他们基本的价值观念。叙述中重故事,重反复,采用世代相传的、集体性的人物形象,等等,美学上比较古朴明朗。如《两个玛丽亚》,大玛丽亚勤劳、善良、肯帮助人,结果得到幸福;小玛丽亚懒惰、刻薄、自私自利,结果受到惩罚。两者在故事中对比着出现,互相映衬,教育意义更加突出。《放兔子的人》属于三个考验之类的故事:牧羊人向公主求婚,公主要求牧羊人完成三件困难的事情,牧羊人在一支魔笛的帮助下一一都完成了。但它写得风趣,比同类故事有更强的趣味性。另如《胡桃枝》《勇敢的吹笛人》《醋罐里的夫妻》《七只小天鹅》等都是较好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格林童话和其他作家搜集的童话中已出现过,这可能是同一民间故事既在此处流传也在其他地方流传的缘故。 贝希施泰因童话也有一些和格林童话不同的特点。其一是产地不同。格林童话主要来自北德意志,与草原、大海、森林有紧密联系;贝希施泰因童话主要来自图林根、法兰肯一带,属南德意志,内陆文化的特征多一些。比如恩格斯所说的格林童话的那种荒凉感、孤寂感在贝希施泰因童话中就很难感受出来。其二,格林兄弟是学者,他们是为科学研究而搜集童话的,所以严格地忠实传说的本来面貌,尽量少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掺杂到故事中去,传说的历史特征保存较好;贝希施泰因主要是作为民俗学家、文学家去搜集整理故事的,他虽然也关注故事的原始性,关注故事的民俗学意义,但毕竟不像格林兄弟那么严格。比如,他集子中有些作品是根据《伊索寓言》改写的,有些是根据中世纪文学作品改写的,改编者主观情感所起的作用远比在格林童话中明显。其三,因为上面两重原因,使贝希施泰因童话与格林童话在总的美学特征上显出较大差异。格林童话是平实中显出古朴,“体现了草原上孤独的居民在这样风号雨啸的夜里在祖国的土地上散步或是从高楼眺望一片荒凉的景象时心中所起的情绪”。贝希施泰因童话则是平实中显俗白,是城乡居民茶余饭后海阔天空地谈奇说怪谈古论今的情调。所以,它更重故事性、趣味性,甚至艺术性,有些作品已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强壮的高特利希》和格林童话中的《年轻的巨人》为同一传说,《强壮的高特利希》不仅在情节、篇幅上多出《年轻的巨人》许多,描写也细致得多。总之,贝希施泰因的搜集整理反映着民间童话的搜集整理随时代变化而发生的一些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为民间童话提供了一些新内容。虽然贝希施泰因童话中国翻译较少,影响不大,但其许多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豪夫贝希施泰因: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dushumingyan/2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