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吓大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上一篇说到我们都是被牙医、警察叔叔、大灰狼、老虎之类吓大的,长大以后往往被一些莫名的担心、恐惧所影响。恐惧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反过来看,假如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鼓励当中,没有恐吓、没有害怕,他对世界上的人都充满了信任,那他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呢?他会不会天不怕、地不怕,做出很出格的事情呢?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有形无形的恐惧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惩罚笼罩着我们,有恐惧感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恐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超过了某个限度,它就会变成一种心智模式。
有个人参加工作以后,他的兼职工作从不低于两份,其实他挣的钱也不算少,但是弥漫于他内心的恐惧使得他行为方式倾向于完美主义,做任何事情都唯恐出纰漏。他准备买房子的时候曾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研究过北京地图,从各个角度进行权衡和分析。他挑来挑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因为太多的恐惧、太多的完美主义的干预,他丧失了行动的能力。在北京房价很低的时候,他没有买房子,因为他觉得买到哪里都有相应的问题。后来,房价就开始上涨了,他发现已经交不起首付了,于是再拼命挣钱。等到他终于能够交得起首付的时候,北京又实行限购政策了,所以他至今还没有买到一套房子。这也叫“哈姆雷特综合征",当时哈姆雷特准备杀死叔父的时候总想设计一个万全之策,而这个万全之策最后阻碍了他的行动,他变得优柔寡断,不断地退缩、再退缩,结果一事无成。
恐惧好像是一个与经济无关的话题,但在经济行为当中,恐惧一旦作为一种心智模式笼罩内心,就会导致投资、职场、各种日常工作和生活出现种种障碍,造成很难估量的损失。
我们小的时候就算考了99分,父母也会说我们不行,还问我们:"为什么那1分给丢了?为什么拿不了满分?"在父母的严苛要求之下,我们做每件事都生怕出问题,那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尽量不做。很多的不作为是基于恐惧,这是导致许多人不能成为优秀创业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一个人,从小父母给他很多的鼓励,从来不吓唬他,他想做的任何事情都鼓励他去做,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会不会无法无天、没法管教呢?如果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让他们形成这么一个印象:整个世界都是我爸妈安排的,我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在家里头、学我们都是吓大的(下)校里头也是被关注的中心,任何有危险的地方都是有保护网的,自己都是有安全带的。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非常跋扈,也会胆大妄为。yulujidi.com
很多孩子读小学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意识,只是没到那种程度。但是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生命的苦恼意识,会突然产生一种幻灭:“哦,原来整个世界并不是我爸妈安排的,我也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一句很抒情的话是这么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说,可能更具有现实启发性:对于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整个世界,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人的心智开始成熟的时候,就是调整自己位置的时候,他会消除自恋心态。而心智不太成熟的人会继续自恋,逐渐养成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恐惧是正面的,能让他感受到世界是有边界的。
恐惧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一个孩子无法无天,没有产生过生命的苦恼意识、个人定位转换的话,那是非常要命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好的城邦领导者,其出身是很重要的,他不应该出身非常高贵也不能出身特别卑贱。出身高贵的人往往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出生特别卑贱的人又容易贪婪恐惧,没有安全感,进而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他说一个好的城邦领导者应该出身于中层,他有适度的恐惧,知道这个世界的边界,同时又有适度的安全感,做事情会比较得体。
最完美的人生应该是:童年的时候相对自由,有一个相对开放的、像在原野中生长一样的自由生活,能够闻到各种花草的味道,感知能力非常强。嗅觉、听觉、视觉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力,都不是以数字、信息和概念来衡量的。就像乐曲《在森林和原野上》一样,在这种氛围里,相对的安全感就会建立起来。童年时有跟世界的合宜感,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又会经历成人礼,这样的人就会非常健康。
我们以前说过,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恐惧当中,他就会行动变形,要么特别贪婪,要么无所作为;如果一点儿恐惧也没有的话,他就会专横跋扈、目空一切。所以孩子应该在童年时比较自由,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世界的边界,让他们在行为上有所收敛,他们的内心也是开放的。
豁达跟跋扈不同,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能力,就是直面已经发生的一些不利的、困难的东西,而不是习惯性地畏惧、退缩。在经营企业、管理城邦乃至治理国家的时候,我们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时候豁达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如是这般”。其实,一个公司要保持真正的活力,就需要这种直面现实的文化。
杰克·韦尔奇在《赢》一书里特别讲到一个事情:如果只能培养一种企业文化的话,那就是实事求是。比如公司正处在危机之中,就不应该欺骗同事。或者公司做了一个可能对消费者不好的产品,必须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而不是遮遮掩掩。
有些公司的市场部员工最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就是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试图不断遮掩,但是遮掩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是完全行不通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我们都是吓大的: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naojinjizhuanwan/5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