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走到台上的时候,我以为走进了我们复旦大学图书馆未来的新馆了,但是再仔细看一看,摆着的这些书都是假的。其实放假书的地方不少,我在参观法国皇宫时,也看到整面墙壁都是书,再仔细看看,表面看上去是真的,其实都是假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看书,也不是所有的书都被大家喜欢。有些书大家不喜欢,我也不喜欢。昨天看电视的时候,我看到高三学生参加完高考后的狂欢镜头,同学们把做过的试卷都从楼上扔下来,白花花一大片,就像漫天飞雪,同时我听见他们在高呼加油。当时我觉得有点儿奇怪,既然你们都把学习资料丢了,为什么还要喊加油呢?我想,他们扔掉的应该是平时最讨厌的资料,但内心里还是希望继续加油。
每年学校放假的时候,都有很多同学跟我联系,说有好多书他们不想带走,希望捐给我们图书馆。我们图书馆接受了这些赠书,设置了一个爱心书柜,如果有同学需要,可以自行带走。我在美国大学里面看到,很多同学毕业时都会留下很多东西,包括书,大多数是用过的教材。有很多教材他们可以卖给书店,学弟学妹再去买的时候就比较便宜。所以我今天想讲这样一个话题——读书,永无毕业。
尽管今天的你们可能在抱怨大学,甚至抱怨图书馆,但每个人还是离不开阅读的。要知道,我们这辈子真正的意义是从阅读开始的,就算离开了学校,到社会上去,开始工作,开始赚钱了也不会停止。每个人,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用纸质图书进行阅读,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电视进行阅读,从而获得知识。绝大多数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我想如果从这个目的出发,那毕业并不是读书的终止,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离开了学校,为了研究,为了工作,为了生活的意义,我们绝对离不开读书。哪怕是一个实验项目,比如你今天要通过实验找到一种最佳物质,如果阅读后再做实验,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毕业后不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也不用再做任何研究,不需要阅读带给自己任何知识。即使这样,我想你也离不开读书,因为读书有趣。在学校的时候,也许你读书有一定目的,也许带有功利成分,那么现在你毕业了,读书可以成为人生乐趣,让你的生活更有趣。
我想读书会成为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给你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其他任何方式所不能取代的。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点儿我自己的读书体会。yulujidi.com
【怎么去读书】
我小时候读书非常困难,比如读古文,很多古文都没有断句,断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读不准的字,有些字虽能读得出来,却不知道什么意思;比如读外文,且不要说其他小语种,就拿比较普遍的英语来说,我们缺乏词汇量,不懂语法,读起来也很艰难。现在通过查字典、上网,解决这些问题明显就简单了很多。
但是,我觉得真正读懂书不应只限于对字面的理解。同样一本书,我们读完之后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对一本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作者,他都不可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完全写进书里,他必定是有所选择的,有些话说出来了,有些话没说出来。我们看名人留下的日记,是不是这些文字就是他当时真正的思想写照呢?我觉得不见得。也许他在写很多日记之前就做好了发表、出版的计划,他知道这些文字会有很多人看到。最近历史学界很多研究近代史的老师都在研究、讨论蒋介石的日记:他究竟有没有在日记上写一些自己的恶习呢?他究竟会不会在日记上记录他做过的坏事呢?他日记上写的文字是不是都是真的呢?我看不见得,对照一下别人的记录,有些事情他还是没有写在日记里。
今天媒体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得到所谓三维的或者全息的信息,这些究竟是不是全面的、真实的呢?比如我今天站在这里讲话,很明显,我知道有摄像机对着我,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假设当摄像机没有对着你们时正好发生了某一事件,摄像机却没有拍摄进去,那么即使我们保留了今天所有的录像,也不能反映出发生的所有事情。人类历史、社会就是如此复杂。
上学的时候,我们读书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完成一篇论文、做好一道习题、得到一个好成绩。毕业之后,我们摆脱了应试教育,不必再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所以,我们要想真正读懂书本,不仅仅要知道它字面上的意思,还要知道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内涵,从而更了解社会,更理解人生的意义,更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教书多年,有一次,学校举行具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祝贺会,我坐在台上,很多人以为我是代表青年教师向老教师表示祝贺的,结果发现代表老教师讲话的就是我,其实我的教龄已经有三十一年了。我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非常优秀,有的一直是共青团或学生会干部,学习成绩好,球也打得不错,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要找这些同学的缺点还真不容易,但他们到了社会上,并没有走在别人前面,反而落后了。
相反,在学校里面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许老师看不上眼,可没过几年他们却成为最优秀的一批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前者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个社会,所以他们到了社会上以后很不适应。以前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孟子说的“书”不是现在书本的意思,而是指“书经”。但我们也可以把它引申出来,你如果完全依靠书本的知识,那我劝你暂时不要看书了,先到社会上去了解这个社会,去跟更多的人沟通。然后你再来看书的话,也许就真正理解了。
有选择,有控制,才有收获读书,是需要选择的。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当各种繁杂的信息涌进视线,我们必须学会筛选。
从我们的人生价值来讲,读书是无限的,但从具体的目标来讲,必定是有限的。我们曾经提倡读书破万卷,我们提倡多多益善、开卷有益,我们以前仰慕的那些所谓学富五车的学者,这一切在今天应该有了新的解释。因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年出版的新书太多太杂了,我们图书馆的编目系统经常都来不及更新。复旦大学图书馆现在每年采购的图书品种大概在全国高校里面排第一,单个品种数至少有两三百万。据我所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概是一千六百万种,当然还有比它藏书更多的图书馆,世界上没有人能把这些书全部看完。
面对这么多书,如果我们不进行选择的话,最后有可能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在每一个阶段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目标,无论你是出于求知的目的还是研究的目的。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做到像古人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可能成为各个学科的学者。在古代,知识结构比较简单,讲究融会贯通,讲究自己的理解;但今天,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深入研究。必须要有所选择,有所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收获。
读书的选择,还可以参考有经验的人的意见,比如让导师帮你选择最适合的书籍。在今天,如果不懂得选择,又不听从师长的建议,不管你多努力多勤奋,最终的结果也许还是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不知所终。
当然,如果你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作为一种精神需求,那么我想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这不仅仅是在吸收知识,还是一种精神境界。尽管有些诗、有些名句,你已经念了不晓得多少遍,甚至到老了都能背出来,但你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不单注重它的内容,甚至会非常注重阅读方式。只要你自己觉得愉快,觉得有收获,那就可以了,不必考虑别人对你怎么看,也不用考虑看书究竟有什么目的,这种境界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但它的作用主要限于你自己,别人无法分享。
条件越艰苦,越不要这样阅读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毕业之后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想,在现代社会这是不可避免的。人需要解决衣食住行,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生存,为了生存,我们也许一辈子都在做一个无趣的工作,每天重复着一个简单动作,或者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你为了工作,需要看很多枯燥的操作资料或者说明书,但你喜欢读的却是唐诗宋词,或者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那么你是否还要继续读书?读书的乐趣在哪里?其实我觉得没有关系,谋生手段和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分开。
我认识一位美国青年,他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钟情于中国的唐史,但他从事的工作是电脑编程、设计软件。他通过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开始资助唐史研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兴趣。我在美国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有一位退休工程师,特别喜欢中国历史,他跟我说他现在终于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了。我还收到过一位菲律宾老人写的信,他说以前要养家糊口,不能做喜欢的事情,现在他有时间、有经济条件了,想跟我学习。
毕业以后,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们有读书的兴趣,完全可以继续保持下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许业余时间越来越少,但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用于读书的。而且你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比我们多,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多。
也许你会为生存的艰难而烦恼,也许你的生活环境不是很好,但是请不要丢掉阅读。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读高中时,我在地摊上买了一本《六朝文集》,大概是两元钱。两元钱在当时算是巨款,相当于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但这本书现在的拍卖价听说是好几万元。这本书我一直保留着,“文化大革命”时藏了起来,没被烧掉。其实,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乐趣绝对不是当时的两元钱或现在的几万元钱所能代替的。
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读书的经验和感想,在结束讲话之前,我想对在座的各位说:读书永无毕业,也祝大家生活愉快。
【朱屹礁(青年代表)】
我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大学三年以来都不怎么读书,平时比较忙,更多地专注于工作实践。葛老师,您能否推荐一些适合我看的书,能否给我一些关于读书的建议?葛剑雄:我一直拒绝给别人推荐看什么书,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我觉得你们这个阶段不要盲目从众地读书,自己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就去看,这个效果更好。另外,现在的学生读书越来越少了,我觉得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我对比过一些国家的上课方式,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学老师会先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籍的任务,等学生看完了书再上课;而中国的很多大学教师会直接做个PPT进行讲课,然后布置试题,接着考试。
【撒贝宁:】
葛老师真是特别爱护学生,生怕你在电视机前说自己平时几乎不读书会对你有不好的影响,一个劲儿地说不是你的责任,而是教育的责任。其实,你也有很大的责任,现在不读书,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很吃亏。
【苏艺伟(青年代表)】
葛老师好,我是复旦大学英文系的学生,以前我是学理工科的,但因为非常喜欢文学,所以我转了文科。我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困扰,总是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干吗转英文系?我也明白他们其实是想说我为什么不转经济管理、新闻之类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家都认为我应该读有用的专业,或者毕业之后能赚钱的专业。您怎么看待这样一种心态?葛剑雄:人们追求功利,很多人希望获得回报,这很正常,也无可厚非。但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生存,你完全可以这样选择。一个社会,大家都有好的经济基础,这是好事。有一些人,一方面选择所谓毕业之后能赚钱的专业;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却很痛苦,这其实毫无必要。并不是选择了爱好、选择了理想,就失去了生存条件,比如复旦大学很多教授毕生从事文史哲教学工作,我觉得他们也过得很好,并不至于无法生存下去。
如果你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我觉得必须首先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如果在已经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多考虑一下精神生活。我们的一辈子并不是吃饭、买车、买房这么简单,而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乐趣。我的老师进入济南大学的时候,一开始学的是英文,觉得不喜欢,转到中文系,后来又因为对中文系没有兴趣而转到了历史系,旁人也觉得很奇怪。但如果没有他不断作出的选择,我们今天就会少了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耿晓天(青年代表)】
葛老师你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学的学生。我喜欢读书,天天都在图书馆里啃书,但是我看书特别“求甚解”,比较浪费时间,效率并不高,请问您对于图书的精读与泛读有什么见解呢?葛剑雄: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但要达到随心所欲之前,必须要学会适当地妥协。读书也是这样,你想深入解读非常好,但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必须学会有所选择,包括控制自己的欲望。并不是求知欲越强就越好,比如我现在在学这个专业,那么我必须适当放弃一些不在这个专业范围内的阅读。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一段时间里面先把专业知识学会,至少不要不及格,对不对?然后我才能顾及其他东西。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我们要试着了解自己。读书也是如此,有的人看书一目十行,但他一样能记住和理解,有的人就必须慢慢看才行,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了。
【撒贝宁:】
葛老师说,读书没有一个明确标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你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在那一瞬间,你就是幸福的。我们之前也给葛老师准备了一个问题——您能不能给同学们推荐一个书目?葛老师说“我最不愿意干的就是这个事”。为什么,您能不能告诉大家?另外,能不能说一下您印象最深、对您帮助最大的书单?葛剑雄:因为大学阶段的读书应该是自主的。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有:司马迁的《史记》、荀子的《荀子》、郦道元的《水经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还有《唐诗三百首》和《六朝文集》。
【撒贝宁:】
今天葛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读书的话题。其实聊到最后,已经不光是读书这个概念了,还聊到了怎么做学问,甚至怎么做人。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曾经去一个山区采访,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教学点,从外面公路走进去大概要爬两个小时的山。去之前,我问孩子们想要点儿什么,我们好给孩子们带一些上去。上了山,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拿了出来,孩子们高兴地围着那些吃的东西转,小眼睛里面冒着光。我们还带了好多DVD,里面有动画片,另外还有一些漫画书、一些童话故事书。很奇怪,我们跟老师说了一会儿话,再一转头,发现那堆零食旁边一个孩子都没有,所有的孩子一头扎进那些童话书里,翻着看,一瞬间,我感觉特别开心。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东西,是图书。
她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女掌门人,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都是她一呼百应的会员。她是力争完美的艺术坚守者,从《雷雨》《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新红楼梦》,她的作品独具风格。她的故事承载着中国影视人对“中国制造”不屈的探索。她是李少红,一个青年时代离家出走的叛逆女生,一个忘记性别的执拗军人,她把作品当生命,自称一辈子是劳碌命,她被评价为凶悍女导演,也被誉为温情女导演。三十年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她,怀揣梦想,期待在作品中追寻自己丢失的少女时代。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为什么要读书】:http://www.yulujidi.com/haocihaoju/naojinjizhuanwan/5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