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于哲学王国12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一、消除人生痛苦的方法叔本华在指出和论证了人生的痛苦之后致力于探讨如何才能消除痛苦,提出了消除痛苦的一些方法。既认为人生的痛苦不可消除,同时又要努力消除人生的痛苦,这显然是一种自相矛盾。这种自相矛盾从另一方面看又是顺理成章的,正像有了病就要想法治病而不管最后能否治愈一样。其实,叔本华在对待人生痛苦上的自相矛盾源于其对待意志和认识的关系上的自相矛盾。一方面,叔本华提出意志第一,认识只是意志的工具,他由此开创了意志主义并影响了其后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许多现代哲学流派;另一方面,叔本华又认为认识虽然不能影响意志本身,但却能通过影响动机从而影响意志在现象中的显现,他一再引用经院学派的说法:“动机不是按其实际存在,而是按其被认识的存在而起作用的。”这等于肯定了认识对于意志的作用,叔本华最后甚至提出认识能够通过看穿个体化原理而取消意志。这种对认识的肯定又将叔本华与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康德的理性主义传统联系在一起。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前两篇主要论述人生(世界)的本质如何是意志,认识如何是意志的仆人,人生的痛苦如何是必然的,而在其后两篇则主要论述认识何以能够摆脱其仆人的身份,不再服从意志的支配,从而帮助人消除痛苦,获得自由。叔本华所提出的消除痛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认识是意志的清静剂,只有通过认识才能自愿取消意志从而消除痛苦。在叔本华看来,意志作为世界的形而上的本质,不可能从外面加以否定,而只有通过认识才能取消。“这是因为如果已经有了生命意志,那么,生命意志作为形而上唯一的东西,作为自在之物,就没有一种暴力能够打破它,暴力只能消灭生命意志在此时此地的现象。至于它自身,除了通过认识以外,什么也不能取消它。因此得救的唯一途径就是意志无阻碍地显现出来,以便它在这显现出来的现象中能够认识它自己的本质。唯有借助于这认识,意志才能取消它自己;同时也能随之而结束和它的现象不可分的痛苦;却不可能借助于物质的暴力,如杀死精子,如毙婴,如自杀。大自然正是要把意志引向光明,因为意志只有在光明中才能得到解脱。因此,一旦生命意志——那是大自然的内在本质——已经作出了决定,就该以一切方式来促进大自然的那些目的。”可见,叔本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误以为的那样主张直接否定生命意志,而是主张让生命意志如其所是的那样显现出来,然后通过生命意志显现出来的现象来认识生命意志的本质,从而达到取消生命意志的目的。叔本华是通过首先肯定生命意志来最终否定生命意志的。他认为人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服从根据律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是作为意志的工具而存在的,它只考虑如何满足意志的需要;另一种是超出根据律之外的天才或圣人的认识,这种认识超出了根据律的需要,洞察到作为意志的本质的虚无,从而能够摆脱意志的盲目支配,获得自由。这相当于佛教所说的用觉悟来消除由无明所引起的烦恼:“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个体化的认识和摆脱个体化的认识,与此相应的分别是意志的痛苦和取消意志的清静。摆脱个体化的认识有审美和禁欲两种。
2.审美是一种能够使人暂时摆脱痛苦的认识方式。审美是人从一般的认识个别事物过渡到认识事物的理念。在审美中,人不再是作为个体而已是作为认识的纯粹主体,事物也不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其种类的理念。随着这一认识的转变,人就暂时摆脱了为意志现象的服务,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愉悦。"如果人们由于叔本华的精神之力而被提高了,放弃了对事物的习惯看法,不再按根据律诸形态的线索去追究事物的相互关系——这些事物的最后目的总是对自己意志的关系——,即是说人们在事物上考察的已不再是‘何生哲处’、‘何时’、‘何以’、‘何用’,而仅仅只是‘什么’;也不是让抽象的思维、理性的概念盘踞着意识,而代替这一切的却是把人的全部精神能力献给直观,浸沉于直观,并使全部意识为宁静地观审恰在眼前的自然对象所充满,不管这对象是风景,是树木,是岩石,是建筑物或其他什么。人在这时,按一句有意味的德国成语来说,就是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即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来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如果作为表象的这世界,要是人们把它和欲求分开,孤立地加以考察,仅仅只让它来占领〔全部〕意识,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愉快和唯一纯洁无罪的一面;——那么,我们都要把艺术看作这一切东西的上升、加强和更完美的发展;因为艺术所完成的在本质上也就是这可见的世界自身所完成的,不过更集中、更完备、而具有预定的目的和深刻的用心罢了。因此,在不折不扣的意义上说,艺术可以称为人生的花朵。”不过,“这认识不是使他能够脱离生命的道路,而只是生命中一时的安慰”。“一个我们可以在其中完全摆脱一切痛苦的领域经常近在咫尺,但是谁有这份力量能够长期地留在这领域之上呢?只要这纯粹被观赏的对象对于我们的意志,对于我们在人的任何一种关系再又进入我们的意识,这魔术就完了。我们又回到了根据律所支配的认识……我们又委身于自己的痛苦了。”与人生3.禁欲是一种能够使人彻底摆脱痛苦的认识方式。审美只能使人暂时摆脱痛苦,唯有完全认识了意志的本质,认识成为意志的清静剂之后才能出现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如果说审美是艺术天才的认识方式,那么禁欲则是伦理天才即圣人的认识方式。禁欲是因为看穿个体化原理而自愿克制自己的欲求。“如果这样看穿个体化原理,这种直接认识到意志在它一切现象中的同一性,都已达到了高度的明确性,那么,这两者立即就会对意志显示出更进一步的影响。就是说如果那摩耶之幕,个体化原理,在一个人的视线之前揭开了这么宽,以致这人不再在人我之间作出自私自利的区别,而是关心其他个体的痛苦,在程度上和关心自己的痛苦一样;因此他就不仅是在最高程度上乐于助人,而且是准备着牺牲自己的个体,只要可以由此而拯救其他一些个体。于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切事物中都看到自己最内在的,真实的自我,就会自然而然把一切有生之物的无穷痛苦看作自己的痛苦,也必然要把全世界的创痛作为自己所有的〔创痛〕。”“如果一个人还局限于个体化原理,局限于利已主义,只认识到个别事物和这些事物对他本人的关系,于是这些事物就成为他欲求的一些总是〔花样〕翻新了的动机;那么,相反的是上述对于整体大全的认识,对于自在之物的本质的认识,就会成为一切欲求的,和每一欲求的清静剂。意志从此便背弃生命:生命的享受现在使他战栗,他在这些享受中看到了生命的肯定。〔这时〕这个人便达到了自动克制欲求与世无争的状态,达到了真正无所为和完全无意志的状态。”叔本华认为性冲动是“最强烈的生命之肯定”,是自然人“生活的最后目的和最高目标”,性器官是“意志的真正焦点”[s],因此否定生命意志必然要求对性的否定。“——性冲动是他的身体——〔这身体〕既健康又强壮——通过性器官表示出来的,但是他否定意志而惩罚这身体哄骗〔人〕:在任何情况之下,他也不要性的满足了。自愿地、彻底地不近女色是禁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戒淫以不近女色而否定了超出个体生命的意志之肯定,且由此预示着意志将随这身体的生命一同终止,而这身体就是这意志的显现。大自然永远是笃实无欺而天真的,它宣称如果这条戒律普及了,人种就会绝灭……随着‘认识’的彻底取消,其余的世界也自然消灭于无有,因为没有主体就没有什么客体。”叔本华虽然反对自杀,认为自杀其实是对生命意志的肯定,而非解脱,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对绝食而死却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
yulujidi.com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漫游于哲学王国12: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gufengwangming/5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