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里和他的儿童文学创作2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三罗大里作品的现代意识
突出的现代意识是罗大里作品的又一特征。罗大里作品的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能动地把握世界、强化现代科技意识和理解并尊重个性三个方面。
1.能动地把握世界
所谓能动地把握世界,是指积极主动地把握世界,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世界。罗大里作品的能动性,主要体现于其作品想象力和判断力的展示上。 我们先来看罗大里作品的想象力。 前面我们曾说《洋葱头历险记》鞭挞了统治者的虚伪与贪婪,但这种鞭挞是通过一个假定的空间及其一系列假定的人物予以完成的。首先作者虚构了一个植物王国,也即作品人物的活动空间。其次作者虚构了一系列具有植物特征的人物。 作者别出心裁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分别拟作富有的统治者和贫穷的被统治者。比如,统治者柠檬王、蜜柑公爵、番茄骑士、樱桃伯爵、芹菜先生及其帮凶胡萝卜侦探、青豆律师;被统治者洋葱头、老洋葱、南瓜老大爷、葡萄师傅、梨教授、草莓女仆等等。当然,作为想象力的展示,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还在于,作者的这些想象是否具有合理性(包括人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其艺术活动空间的关系等)。而这方面,作者的处理同样是令人信服的。比如,写番茄骑士和洋葱头。番茄骑士让洋葱头去干活,洋葱头说自己正在学习研究,正在学习研究坏蛋。他对番茄骑士说:“如今我眼前正好站着一个。这个机会我是怎么也不肯错过的,我要看看坏蛋是什么样的东西。”番茄骑士表示:“要是你找到个我不认识的,就让我看看他。”洋葱头于是向番茄骑士眨了眨眼睛,从口袋里掏出一面镜子,走到番茄老爷跟前,在自己鼻子前面转动着镜子:“坏蛋在这儿呐,老爷,请好好看看吧。”番茄骑士好奇地瞧小镜子,谁知道他本以为会看见什么。自然,他看见的只是自己的脸:火一样红,上面是一对凶恶的小眼睛,还有一张凶恶的大嘴巴。显然,这是人们所熟悉的番茄。当番茄骑士明白自己被洋葱头耍弄,气得双手抓住洋葱头的头发直拉。哎哟!哎哟!洋葱头还是那么快乐地哇哇尖叫。一个坏蛋就有这么大的力气,老爷您一个人简直抵得上一大帮强盗!番茄骑士更气,一把就将洋葱头的头发扯下了一撮!然而,这时一桩意料之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说时迟那时快,凶狠的番茄骑士只觉得眼睛又酸又辣,顿时泪如泉涌。眼泪顺着他两边脸颊哗哗地淌下来。整条街一下子都湿透了,就像清洁工人拿着水龙在喷水。”这里,眼泪使“整条街一下子都湿透了”的夸张想象,显然是建立在洋葱的气味会使人流泪这一“合理性”基础上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合理性”,作者进而道:“‘这种事我还没碰到过!’番茄骑士吓坏了,心里说。的确,他这个人没有心肝,从来没有哭过,再说他也从来没有剥过洋葱。这件怪事把他吓坏了,他连忙跳上马车,把马一抽,飞也似的逃走了。他一边逃,一边还向后转过身来大叫:‘南瓜,你小心点……还有你,穷小子,为了我这些眼泪,你们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洋葱头笑得在地上直打滚,南瓜老大爷只是擦着汗。”作者对人物的把握评判在想象中得以充分展开。又比如,写洋葱头在城堡上与敌人作战。“一刻钟后重新进攻。选了十个人迈大步上山,发出怪叫,哪怕是吓唬吓唬被包围的人当中的女人孩子也好。可是他们受到十分热情的迎接,甚至热情得都过了头。洋葱头把强力消防水龙带接到地窖里最大的酒桶上。等进攻的人进入射程”。这时,洋葱头下令说:“开——酒!”(可不是叫“开火”!)于是,“攻城的人给喷了一身香气扑鼻的红酒。酒喷到他们的嘴里,鼻子里,大有把他们醉死的危险:酒虽然好,可太凶了。他们只好不情不愿地一个个向后转逃下山来。等到他们逃回营地,已经酩酊大醉,两位女伯爵不由得大为反感。诸位可以想象柠檬王的尖声大叫:‘可耻,空着肚子喝红酒!’话没落音,十个士兵一个接一个倒在国王陛下的脚下,开始大打呼噜。”用“酒炮”将敌人统统击(醉)倒,这显然是想象出来的。但人们并不感到这样的想象不可信。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很好地把握了酒能致人以醉这一“合理性”。 作者的想象是在“合理”的前提下展开的。 同样,《假话国历险记》写主人公小茉莉在一个幻想的国度历险。小茉莉有一副罕见的大嗓门,一张口说话能震碎教室的玻璃;一声叫喊能把赛场上的足球射进球门;一声吆喝能使梨树上的梨落地;即使压低了嗓门说话,一万米高空飞机上的旅客也能听见声音。这种想象够大胆了。 然而,更妙的是作者偏偏又让他带着这副大嗓门,去一个幻想的国度——假话国——历险。在假话国,任何人不能讲真话,一切都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幻想的空间,作者的想象有了更充分的发挥。比如,小茉莉在本韦努托老人舍己为人精神的感召下,决心帮助那些敢于讲真话而被关进疯人院的人脱离牢笼。他来到疯人院外,放开歌喉唱了起来。于是——“那窗子的玻璃一下子碎了。”“紧接着,这座阴森森的大楼的各个部分,从楼下到楼顶,一层一层,玻璃开始一块接一块地往下掉。”“接着,铁窗栏也开始碎了:铁栏杆像火柴杆似的折断,从窗上掉下来,噼里啪啦落到下面的水渠里,沉到了渠底。疯人院院长听说出了事,浑身一阵哆嗦。‘这是冷得发抖。’他对秘书们解释说。可他的心底里是在想:‘地震了。’他马上叫来了他的小汽车,对别人说是去向大臣报告,实际上是溜之大吉,把疯人院扔下不管,逃回他郊外的别墅去了。” 天差不多快亮了,一线灰蒙蒙的光出现在一家家的屋顶上。对于小茉莉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信号,告诉他:唱得更响些吧! 真该听听他当时是怎么唱的:声音一个劲地从他的嘴里冲出来,就像地下火冲出了火山口。疯人院里所有的木门都变成碎片飞向四面八方,铁门七弯八扭,都已经不能算是门,门里关着的人全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跑到外面走廊上。 警卫、护士、看守一个接一个地冲到屋外,跑过吊桥,奔到广场上。所有的人一下子全都想出来,他们在疯人院外有要紧的事要做。 …… 小茉莉的大嗓门在假话国找到用武之地,假话国为小茉莉的大嗓门提供了赖以依存的空间。于是,作者的想象力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强化。 又看罗大里作品的判断力。 罗大里作品的背景和描述的对象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内在的价值取向十分相近。罗大里作品十分注重对少儿读者判断力的培养。他总是期望孩子们能认识何为首要的和根本的,何为次要的和从属的。当然,他的意图总是通过有趣的形式告诉读者的。 比如童话《季普在电视机里》,就是通过一个异想天开、妙趣横生的故事告诉读者的。八岁的男孩季普酷爱看电视。一天,他照例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突然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吸”进电视机里。待到家人、邻居反应过来,一切都乱了套。季普一会儿出现在意大利医院检查肠胃的微型电视摄像机的屏幕上,一会儿出现在德国莱茵河边一座古堡的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一会儿出现在法国马赛港外海防舰直播海底科学考察的电视屏幕上,一会儿出现在埃及苏伊士运河调度台的屏幕上,一会儿出现在希腊船舷上,一会儿出现在荷兰油船上,一会儿出现在苏丹游艇上。季普还出现在许多地方:高炉的熊熊烈火里,一个煤矿的坑道里,一个监狱的走廊里,一家银行的保险箱里。他从电视的普通线路跳到特殊线路,骚扰了苏联电视台播送的喜剧、丹麦电视台播送的音乐会、加拿大的电视采访节目。在美国,他在一张桌子上跳舞,而在桌子周围有五位专家正在讨论捐税问题。在中国,他参加了杂技表演。到了夜里,英国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把电子望远镜对准土星,打开屏幕,要看那奇妙的星球及其光环放大后显示出来的景象,可是跑到土星光环上闲逛溜达的正是季普(弄得科学家们一开始还以为发现了外星人)。那么,怎样才能将季普从电视中营救出来呢?专家说:“这就需要整个地球的所有电视台合作,播送同一个节目:这样‘季普电波’就不得不显现出来。然后事情就会一一解决了。” 然而,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为此专门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这值得吗? 请看下列的对话: “整个地球的电视机播送同一个节目?” “对的,要做到这一点,正如科学家们都知道的,必须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什么?为一个孩子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三颗。一个孩子的价值难道抵不上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甚至三百颗人造地球卫星,或者三千亿个宇宙火箭吗?” 季普(孩子)与卫星(金钱)谁更重要?大人们在营救孩子,难道不也在营救着一个个被电视异化了的“电视迷”?营救着大人们自己?这里显然隐藏着作者的价值判断(不过这种价值判断是巧妙地隐藏在作者极度的夸张想象中罢了)。 幸而,大人们选择了下一代,选择了营救季普。 于是—— 当天罗马时间十三时差五秒,意大利撒丁岛发射场正准备发射意大利有史以来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个卫星叫“加里波第一号”,原定是为了完全不同的试验目的发射的,但政府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为了记者所谓的“季普行动”而把它发射出去。 这时候在莫斯科是十五时差五秒。在苏联首都附近的发射场上已经做好准备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政府指定这个人造卫星供“季普行动”之用,把它命名为“伽利略号”。 这时候在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时钟正好指着清晨六时差五秒。美国政府为拯救孩子而发射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就用孩子的快活名字命名,它叫作“季普号”。 人类终于统一了行动。 季普得救了。 又比如,童话集《电话里的故事》中的《偷斗兽场的人》。作品描写一个“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一心“想把斗兽场据为己有”的偷盗者的所作所为及其临终的感悟。 从前,有个想偷罗马斗兽场的人。除了星期天,他每天都要去斗兽场偷石头。偷来的石头堆满地窖后,又开始往阁楼里堆,阁楼里堆满了后,就开始把石头藏在沙发底下、大衣柜里和放脏衣服的筐篓里。每逢游人面对雄伟的斗兽场惊叹不已的时候,他总是冷笑道:“哼,到了你们见不到斗兽场的那一天,看你们怎么目瞪口呆吧。”或者说:“过不了多久,你们再想看斗兽场时,只好满足于看明信片了。”岁月流逝,偷来的石头把床下都堆满了,厨房也塞满了,只在煤气灶和洗碗池之间留有一条窄小的通道,浴缸里也都装满了石头,走廊也成了街垒一样。但斗兽场依然屹立在原来的地方。而可怜的小偷一天天衰老了,慢慢地绝望了。当他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又最后一次挣扎着爬到斗兽场。人们照例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赞叹着斗兽场的雄伟。可是在众多的声音中,偷石头的老人听到了一个孩子大声喊叫道:“我的!我的!” 这时,老人突然像感悟到了什么。 面对着这美好的事物,这声音是多么不和谐,那句话显得多丑陋啊。现在,老人明白了这一点。他多想把他理解的东西告诉这小孩子呀,他多么想教他说“我们的”,而不说“我的”呀。但他已没有力气说了。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其哲理是通过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提供给读者的。作者让读者在偷石老人不断地“得到”与不断地“失去”中进行思考,进行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价值评判。 想象力和判断力对于能动地把握世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如果没有丰沛的想象力和正确的判断力,所谓的能动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2.强化现代科技意识 在罗大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科技内容的关注。罗大里的这种关注,并非只是将现代科技内容作为一种时髦,作为其作品的某种点缀,而是将现代科技内容作为整个故事的发生基础,作为作品寓意的必要前提。 中篇童话《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即是典型的例子。 一艘直径差不多有一公里长的神秘的宇宙飞船在罗马附近的特鲁洛小镇缓缓着陆。权威人士确信这是来自外星人的入侵。于是,由将军、警官、科学家等组成的“太紧行动”(“太空紧集行动”代号)总指挥部在镇小学校长办公室设立。军队、警察、消防队严阵以待。而孩子们却不像大人们那样想,他们不顾大人们的警告,好奇地潜入庞然大物。孩子们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可怕的宇宙飞船,而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超级大蛋糕!原来,这一切是因为一位科学家的疏忽所致。他本来奉命制造一颗原子弹,但由于粗心大意,搞错了设计程序,原子弹变成了大蛋糕。科学家为此惭愧万分。可是当大蛋糕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以至几千个孩子,最后连孩子的家长、士兵、警察、消防队员也美滋滋地吃起了蛋糕时,科学家不由得热泪盈眶。他忽然发现,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错误”! 显然,这个故事是建立在制造原子弹失误这一前提下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制造原子弹这一现代科技内容,这个故事根本就无从展开。现代科技内容已成为了作品的经络构架。 而且也正是这一现代科技内容的植入,作品才很自然地引申出把原子弹变成大蛋糕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错误”这一深刻的现代感悟: 没有一次试验能像这次犯错误的试验给他这么大的快乐。真是一点不假,有时候犯了错误也可以学到东西。 …… 到了那一天,原子弹不制造了,全都改做蛋糕了,那时候会够所有人吃的。 除了故事的构架,对一些具体情节的描述,作者也很注重科技性的把握和处理。 比如,科学家泽塔与小男孩保罗关于原子蘑菇云的对话。 “我接受了我国政府的委托,要从某一个特殊观点研究原子蘑菇云问题。你知道原子蘑菇云是什么吗?” “咳,这个连石头也知道。这是原子弹爆炸以后形成的一团致命的、巨大的云,形状像蘑菇。对吗?” “大致差不离。那么你知道,这蘑菇云变成了风的俘虏,风把它吹到这里,吹到那里……” …… “您是说毒质吧?” “不错,是毒质。我国政府考虑到:我们如果直接控制一朵原子蘑菇云,就能随意指挥它在大气中飞。它像个小月亮似的绕着地球转,我们可以指挥它在我们要它降落的地方降落,还能把它从空中召回,让它去进攻另一个特定目标。只要这么一个原子弹,它的威力就顶得上整整一个仓库的原子弹。” 比如,泽塔向保罗讲述如何投原子弹。“原子弹要由飞机投到离开陆地十公里的海上去。让它在那里爆炸。根据计划,我要亲自从飞机监视原子蘑菇云,指挥它半个钟头,然后引到海洋上一个预定的地点。”“我先吩咐飞行员离开原子蘑菇云一定距离,然后我就准备进行试验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可原子云成不了蘑菇形状!原子云很快地越来越浓,形成了一个平顶的圆筒形。它慢慢地环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这件事已经够奇怪的了,可更糟糕的是,这物体根本不服从我设计的无线电操纵系统的指挥。我用上百种方式,从不同的距离,从不同的高度进行试验,要指挥它到个什么地方去,可就是指挥不动。飞行员紧张极了,声称燃料就要用完,若不想摔下去,得马上飞回基地。我太绝望了,根本没把这点芝麻绿豆小的事放在心上。你要知道,我对飞机坠地的事根本没多想。我首先要想出办法来指挥这蘑菇云。”“对,是‘非蘑菇云’。结果燃料是用完了。我们只好跳降落伞。飞行员比我有经验,他操纵降落伞落到了海里,由海军救了起来。可我就不同,一头栽进了那‘非蘑菇云’里。我即使瞄准着跳也不可能栽得这样准。事后才弄清楚,我落到了那个物体的正中心。” 这些描述(对话)当然是童话的笔法,但它们遵循着一定的科学法则。其科学知识背景是显而易见的。科技内容在这里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直接左右并引导着情节的发展。 类似的情形在罗大里的其他作品中同样可以看到。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季普在电视机里》即是。这篇作品从一开始主人公季普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吸”进电视机,到最后科学家们用高科技手段将季普营救出电视机,整个情节构架上的科学观照是自不待言的。 同样,其具体的描述也十分强调科技内容的植入。比如,季普被吸进电视机后,人们议论纷纷。这时,作者这样写道: 有一位年轻的日本科学家山中教授,对这个特异现象进行了思考,得出了一个不寻常的结论,就是季普进了电视机以后变成电波,如今正以光的速度在太空中漫游。这电波一秒钟可以绕地球七圈以上,比加加林、季托夫、格伦和卡彭特的宇宙飞船还快得多。 地球各个角落的电视网、电视台甚至电视机都可以不时收到这“季普电波”。 “那么,尊敬的山中教授,为什么‘季普电波’首先出现在隆德奎斯特教授的别针头电视机上呢?” “也许是因为这天晚上全欧洲的电视广播都结束了,就只有他的一架别针头电视机开着。” 我要指出,这一点儿也不错:隆德奎斯特教授喜欢夜间工作。 童话的幻想与科学的推理在这里融为了一体。科技内容成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3.理解并尊重个性 理解并尊重个性是罗大里作品现代意识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罗大里的作品非常强调个性发展的空间及其创造力的展示。他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鲜活灵动,与此大有关系。 《假话国历险记》中有一位“永不坐的本韦努托”,这是位颇不平凡的人物。本韦努托不能坐,一坐下来就会飞快地长大。一分钟对他来说等于一整天。本韦努托说自己“是十年前生下来的,可现在有七十五六岁了”。本韦努托上学不久,收破烂的爸爸去世了。于是,他推着爸爸遗留下来的收破烂的小车,开始干活了。“大家都喜欢他。他一直站着,一直动来动去,一直时刻准备着帮助别人,一直为了关心别人而忙这忙那。”正因为如此,有一回,大家甚至想推选本韦努托当市长。他们说:“我们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当市长,你不会在沙发上多坐一会儿……”可是,本韦努托不要当市长。后来,母亲也去世了,他就推着小车到处去帮助人。有一回,他走过一间破房子,看到床上躺着一位生病的母亲,她的孩子们坐在地上,一个比个哭得响。他只好坐下来哄孩子,做各种各样的鬼脸逗他们笑,给他们唱歌。可是他这一坐,白发就长出来了。有一回,他夜里在村路上走,看见一个小姑娘在小灯下伤心地纺线。当得知这位小姑娘今夜不把线纺完,全家人就得挨饿时,他只好坐下来帮小姑娘纺线。他这一坐,又老了几岁。有一回,他遇到一位不幸的老人,老人请他坐下来陪自己打牌。本韦努托不愿让老人伤心,又坐下陪老人打牌。这样一来,老人变得年轻了,而本韦努托的头发上又盖了一层“雪”。 就这样,咱们的本韦努托每次帮助人,就只好坐下来,于是头发越来越白。到后来,他的背也开始弯得像一棵给风吹得弯倒的树,眼睛也没有原先好了。“永不坐的本韦努托”越来越老,最后头上连一根黑头发也没有了。知道他的事的人都说: “你做好事有什么好报呢?要是你只想着自己,你现在就还是一个小伙子,像只小麻雀似的活蹦乱跳了。” 可是,“永不坐的本韦努托”不这么想。他的每一根白头发都使他想起一桩好事,他干吗要后悔呢? “像你这样把自己的生命零零碎碎地分给大家,还不如给自己保留下来好……”那些多嘴大婶对他说。 本韦努托却微笑着摇头,心里想,每一根白头发送给他一个新朋友:他有千千万万个朋友,朋友遍天下。你们有那么多朋友吗?你们想要有那么多朋友吗? 本韦努托还是到处走,永远不停脚,尽管如今他拄着根拐杖,而且常常停下来喘口气。他这样走着走着,来到了假话国,在这里,他就像他父亲那样收破烂过日子。 是的,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幸福和快乐,“干吗要后悔呢”?生命能够在帮助他人的行动中变得美丽而辉煌,“干吗要后悔呢”?正是怀着这样的人生理念,本韦努托纵然面临死亡,“还是到处走,永远不停脚”。 在本韦努托身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罗大里对人物个性发展的那份理解与尊重。罗大里为自己笔下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空间。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本韦努托的种种美丽与辉煌才有可能“实现”。 童话《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也同样体现了罗大里这方面的艺术追求。 作品写一个叫泰莱莎的小姑娘,她可以若干年一点也不长个儿,同她一起的姐妹们都长成了大姑娘,她还是个小不点儿。她又可以一下子长大长高,长得和烟囱一样高,长成一个巨人。小泰莱莎开始不肯长大,是因为,国王派爸爸去打仗,战争结束了,国王打胜了,但爸爸却死在了战场。她认为这太不合理,也太不公平了,让人无法理解。妈妈说,等她长大了就懂得这一切了。可小泰莱莎却不想长大,因为她什么也不想知道。打那时起,她真的一点也不长个了。但是后来她改变了主意。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太弱小了,就不能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奶奶提水,她长了一丁点儿,为了帮助奶奶叉草料喂牛,她长了一点儿。为了帮助妈妈照料幼小的弟弟,她长了一丁点儿。然而,使小泰莱莎身体变化最大的是下面一桩事情。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强盗。他凶狠地命令村民们立刻凑齐一公斤金子给他,否则就烧掉全村的房子。大家都不敢与他违抗。小泰莱莎动员全村的男人们联合起来,一同对付强盗。可是没有用的男人们却说:“我们看最好还是满足他的要求为妙。” 小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 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回答。反之,为了不让小泰莱莎看见他们羞得通红的脸,都把脸转向一边。 “既然这样,那好吧,”小泰莱莎说,“我来对付他!” 说完,她就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地叫了起来: “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 话音刚落,她果然飞快地长了起来。一直长到她头顶天花板。但她仍不满足,又来到院子里任其成长。当她长到和屋顶一样高的时候,她才停止下来,看了一眼,心中仍不是非常满意。 “我应该长得和烟囱一样高!”她决断地说。 当她长得和烟囱一样高,心觉满意的时候,才动身去处罚那个强盗。 消灭了全副武装的强盗,她的身体就缩小了,最后她变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漂亮的姑娘。 无须说,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小泰莱莎身体的这种超现实的、荒诞的变化。但小泰莱莎身体的变化,与其性格的发展(从软弱到坚强)是协调一致的。同时,小泰莱莎身体的变化,又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圆满发展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从中很明显看到了作者对小泰莱莎强烈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又来自作者对小泰莱莎的理解与尊重。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罗大里和他的儿童文学创作2: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dushumingyan/2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