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名言 > 读书名言

浪漫主义的儿童形象: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童心的讴歌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浪漫主义的儿童形象: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童心的讴歌

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前30年,英国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与18世纪新古典主义诗歌创作全然不同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形成了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柯勒律治发表的《抒情歌谣集》既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也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标志。从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到素有19世纪英国诗坛“双子星”之称的拜伦和雪莱,以及英年早逝的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大自然和童年的崇拜和讴歌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于儿童的关注,尤其对于作家和诗人更是提供了一种极大的创作启示。

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主要的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感和对英国社会现实的幻灭感而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绪,尤其归结于对已经失去的童年的追寻和讴歌,同时表现出对于回归自然的无限向往。对整个人类而言,自然是遂古之初的童年时代;而对于个体而言,童年又是一个人未受社会侵蚀前的纯真状态。在华兹华斯之前,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提出了这样的儿童观:“儿童为成人指引道路,就如同黎明引导着白昼。”在弥尔顿的眼中,儿童成为给成人提供启示的“智者”,而非幼稚无知和任性的象征。华兹华斯在19世纪的英国进一步塑造了浪漫主义的儿童形象,讴歌儿童拥有“更高超的灵魂”,是“天赐的预言家”“成人之父”“最好的哲学家”,儿童“披着灿烂的云霞”,是“诗人的心智得以成长的芒种”“不朽灵魂的昭告者”,等等。华兹华斯认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保持对自然的虔诚,保持一颗淳朴的童心,是追寻完美人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走出文明困境的理想途径。回归自然和永葆童真可以为人类重返精神家园提供必要的路径。华兹华斯的观念和创作实践不仅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英国儿童文学创作中直接以少男少女作为主人公进行创作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易斯·卡罗尔笔下的小女孩爱丽丝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儿童主人公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表明儿童成为小说作品之主人公的重要性,而且阐述了卡罗尔笔下的小女孩主人公是如何与其他重要的小说大家所创作的儿童和童年相关联的。

浪漫主义的儿童形象: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童心的讴歌

华兹华斯一生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童年和童真的观念,以及儿童与自然、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及其启示。在题为“彩虹”的诗中,华兹华斯传递出人生需永远追寻童真的理想,提出了“儿童乃成人之父”的著名理念:

每当我看见天边的彩虹,

我的心啊就怦然跳动。

年幼懵懂就是如此,

长大成人还是如此;

但愿到垂暮之年依然如此,

否则,就让我即刻死去!

儿童真乃成人之父

我只希望那童年的虔诚心动

激荡在我一生中的每一天。

在《不朽颂:童年之初的回忆》一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历程:人的肉体连同灵魂从遥远的天国——一个充满圣洁光彩的精神世界降临凡尘世间,要经历从童年、青少年再步入成年的人生阶段。令人无限惋惜的是,随着童年的渐行渐远,童真的圣洁逐渐被世俗的尘埃所玷污。但儿童仍然是大自然天国的使者,仍然有天国的圣洁之光陪伴着他。作者在诗中进一步表达了对儿童的纯真、圣洁的颂扬,提出了灵魂“前存在”等重要观念。

我们的出生不过是一场睡眠和遗忘而已:

随着肉体而来的灵魂,是我们生命的星辰,

它曾蛰伏于异域之乡,

此时从远方赶来;

前世之事并未遗忘,

更非赤条条无牵无挂,

我们身披灿烂的云霞,

来自上帝的身旁——那里才是我们的家园;

看,天国就显现在我们的婴孩时期!

儿童逐渐长大,凡尘牢笼的阴影将把他笼罩,

然而他还能欣喜地望见,那天国的圣洁光辉,那流光溢彩;

儿童成为少年,看那东方已渐行渐远,

但他仍然是天国的使者,还能领悟大自然的奇异造化,

圣洁的光影仍然在人生路上将他陪伴;

少年已然长大,成人的眼中再也看不见天国之光,

它暗淡了,泯灭在尘世的杂乱光影之中。

以华兹华斯为突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通过诗歌语言塑造了富有诗意的儿童形象,推动了童心主义和童心崇拜的兴起。文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中国古代,凡没有束发加冠的未成年人都称为“童”。甚至19岁以下的未成年的男女也可以称“童”,所指范围很宽泛,如婴儿可称为“孩提之童”,幼儿可称为“童孺”,四五岁至八九岁的孩子可称为“儿童”247。“童”既指儿童,又可指童心、童趣、童真、童乐,甚至老年人也可以焕发童心而聊发“少年狂”,成为“老顽童”。难怪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古今中外人们莫不对纯真的“童心”怀着无限崇敬之情。明代李贽大力提倡“童心说”,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248英国诗人雪莱在著名的《西风颂》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赞美了狂猛的西风,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西风的锐势和猛劲,追随它的无尽奔放,从而拾回诗人当年的童心,伴随西风遨游天际……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作家无不热情崇拜童真与童心,使童年的天真纯朴和神秘幻想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强烈音响。回归自然和回归童心也成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主导思想。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于想象和童年的重视与崇拜培育了尊重儿童、张扬幻想精神的文化土壤。尊重和关注儿童,将儿童视为独立的生命阶段——这是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类型的前提条件。18世纪后期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在特定意义上塑造了英国儿童文学的独立品格。浪漫主义诗人们率先在诗歌的艺术世界发现和肯定了儿童的生命价值,颂扬了童年所具有的成人已缺失的纯真、快乐、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等理想品性,而只有这些品性才能使人类趋向完美。他们往往把对童年的回忆和讴歌上升为对自由的崇拜和对人性本真的追寻,表达了寻回失落的自我和逝去的精神家园的渴望——这正契合了传统童话固有的乌托邦精神249。在浪漫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张扬幻想的先行者们冲破种种精神藩篱,率先创作出一批追求纯娱乐精神的诗歌、故事以及异想天开的所谓“荒诞诗文”,其代表作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1789),泰勒姐妹的儿童诗歌《幼儿歌谣》(1806)和爱德华·利尔的《荒诞诗集》(1846)等等。在这些作家中,威廉·布莱克诗作中呈现的作为社会可怜的牺牲品或者上帝的天真无邪的小羊羔,是狄更斯的苦难题材少年小说的先声。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的诗作《苍蝇》为这种思潮增添了一些哲理情趣:

苍蝇

小小的苍蝇,

你夏天的嬉戏

被我无情的手

粗暴地扼杀了。

我自己不也是

一只苍蝇,像你一样?

你难道不也是一个人

像我一样?

我起舞

痛饮,高歌;

直到一只无情的手

折断我的翅膀。

如果有思想才有人生

才有精力才有呼吸;

那么没有思想

就是死亡;

所以我就是一只

快乐的苍蝇,

无论我活着,

还是死去。

爱德华·利尔(EdwardLear,1812—1888)出生于英国伦敦海格特一个丹麦人后裔家庭,也是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家中共有21个孩子,他排行20。爱德华4岁时,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经营失利,家业衰落,陷入困境。爱德华被送到比他年长21岁的姐姐安娜那里,由姐姐抚养。安娜除了教他读书识字,还时常给他读经典童话,读现代诗歌,并且带他到户外去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培养了他对绘画的兴趣。后来,为了养活自己,爱德华·利尔卖画挣钱,1832年得到德比伯爵的资助,专事绘编珍禽画册。为了娱乐伯爵的孙儿孙女,利尔写诗作画,打趣取笑,结果汇集成了一本趣味盎然的《荒诞诗集》(BookofNonsense)。每首诗短小精悍,仅有5行,有自己的格律形式,其中第1、2、5行押韵,用抑抑扬格三音步,第3、4行用抑抑扬格二音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由于短小,这些诗容量有限,也不刻意追求知识性,但总以超越常识的极度夸张,呈现出一幅幅异想天开的现实画面或场景,令人捧腹大笑。如大胡子老头的胡须又浓又长,结果猫头鹰、母鸡、鹪鹩甚至云雀都在那里筑巢安家。一个老头儿的鼻梁太长,可以让一大群鸟儿停在上面。一个老头的腿太长,可以一步从土耳其跨到法兰西等等。试看利尔笔下的长腿老头形象:

有个老头住在科布伦茨,

他的两腿实在太长太长;

他只迈出了一大步,

就从土耳其跨到了法兰西,

这个老头就住在科布伦茨。

利尔的荒诞诗也有描写女士的:

有位特洛伊女士真年轻

却被几只大苍蝇搅得太烦心;

使劲用手去拍,

再用水泵去冲,

幸存的被她带回了特洛伊。

再看这位女士如何让全城百姓都痴迷沉醉:

泰尔城有位女士真年轻,

她用扫帚清扫里拉琴;

每扫一下,琴声悠扬动听,

这乐声让她陶醉万分,

也让泰尔百姓痴迷静听。

利尔一生以绘画为职业,但他留给后人的影响最大的作品却是这本荒诞诗集。作者用上百幅漫画配上荒诞打油诗,极其夸张地描绘了作者生活和旅行中遇到的滑稽可笑的人和事,无论行文还是图画都极度幽默夸张,给无数的幼童和成人带来欢笑,竟然使得世人纷纷效仿,使这种五行诗体一时风靡英国。这成为英国儿童幻想文学兴起的前奏。

从总体看,在这一时期尽管有不少作家、诗人在书写儿童时是借题发挥,其读者对象毫无疑问是成人读者,但这些作家、诗人的共同努力汇成了一股合流,对于冲破长期以来清教主义的禁锢,营造重视儿童、崇拜儿童的精神旨趣,走向具有童趣性和教育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创作主潮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洛克儿童教育理论对英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过去的关注是不够的。越是善于研究理论的国家,越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对应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洛克的儿童教育观念对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所推崇的童心主义用富有诗意的文学形象塑造了新的儿童形象,其中,华兹华斯的诗篇对于童年的精神价值的讴歌,对童心般的想象力的大力推崇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为卡罗尔的小女孩“爱丽丝”漫游地下世界和镜中世界,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童话小说的异军突起,为英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奠定了一块坚实的文学基石。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浪漫主义的儿童形象: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童心的讴歌: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dushumingyan/21900.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