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网名 > 古风网名

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7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7

关于“自由”,我想说“自由”这种东西,考虑得越多,就离它越远,哲学究竟能教会人什么?我的理解是它教会人用某些以前未想过的方式去看问题,得到新的理解,它教我们去探求世界的本原,却从未明确地告诉我们那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助益。通过类似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世界的规则,去理解何为伦理,也许它不能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利益,还经常地把你置于精神的苦恼中,但与此同时请别忘了,这些思考并非全然无用,明白自己的无知乃是找到真知的第一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的确并未教会我们什么,而是让我们进入世界好好体会。对一个概念的理解,看懂和实际领悟是不一样的,哲学同样是需要实践的。

哲学的源起正是基于人类对自由的渴求,在明智的人看来,愚昧者是不自由的,要想过遵循自己意志的生活,首先要了解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有了这些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人的生活才称得上是有德性和自由的,而不是行尸走肉般随大流的生活。似乎每个哲学家都有一整套“封闭式”的哲学来解释这个世界,但这些独立的哲学体系并非世界的本质,并非世界本身,它们是每一个哲学家在总结自己人生经验的前提下对世界作出的哲学思考,是他们生活意志和信仰的升华。读者如果不假思索地全盘吸收这些哲学体系,便是思想惰性的表现;相反,读者应该做的是吸取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来重构自己的生活,来为亲身的生活实践寻找有益的精神指导,从而建构起适合自己的理念精神图景,达到幸福和至善。

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7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人是有局限性的动物,没有绝对的自由可言,但是反过来思考,假设人是绝对自由的,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欲望冲动,是绝对理性和幸福的存在,实现了个体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不存在,哲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个体在尘世中的烦恼、挣扎和追求也就消失了,人类关于至善至美的所有壮丽的图景和为实现这些图景所付出的血肉牺牲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但这样是好的吗?或许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努力和尝试正是基于对人类天生缺陷的不满和反抗,没有自由的人类并不只是囚徒。

哲学往往是本质上的,或形而上学的,因此往往不能直接反映到生活当中。在我看来,哲学家的观点是长期形成的,他们的智慧是内化的,并非可以单纯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就明白他们心中世界的本质、构建的体系,进而获得自由。虽然精神生活占据了人生的一大部分,但是物质生活还是逃不掉的,这就让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活动,必须走入世俗,而不能只是"思考"。我想,相对的自由,尤其是心灵的自由还是在历史上常常出现的吧。无论是看透红尘的僧人,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他们的快乐令人信服。如苏格拉底对死亡那种轻松的态度,就可以视为因为个人水平的完善所带来的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这种追求、这种态度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闭门思虑的结果,应是阅历和知识都到一定水平才能达到的。孔子在人生的最后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就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首先,哲学的本质是追求真正的自由,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自由在我眼中可以概括为去改变你能改变的事,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事。所以,你只能接受你的父母,你的生活经历,你选择一种接受的心态,这也是一种自由。而生活的本质更不能说是重复,如果你一定要这样认为,那就是你的问题,而不是生活的问题。同弊哲学样,不是哲学没有教会你什么,而是你没有从哲学中学会什么。很明显,自由不是被动地等待,而应该是主动地争取。如果一个人不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来争取自由,那么他所等待的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他根本没有理解自由的意义。哲学能给予人们智慧,包括如何拥有自由的智慧。他说得不对,哲学教给他也教给人们最重要的东西有两点:第一点是生命本质上的重复;第二点是自由永远被人追求,却无人能够追到。首先,就第一点来说,生活的本质确实是重复,是被推着走的。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被给予了社会关系、家庭背景、伦理道德、责任、义务,在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很多东西是无法避免的。村上春树曾经写过一本书《太阳以西,国境以南》,写出了当代人对重复生活的困惑,对突破锁住自己的牢笼的渴望。至于第二点,自由,在这个社会条件下确实是不可及的。在村上春树的书中,他将真正的自由比作"太阳以西,国境以南",而这两个地方却是达不到的彼岸,书中男主人公对自由追逐的最终结果,是回归到他的社会角色中,以一种悲情的方式,从侧面表明了自由永远被人追求,却无人可以达到这个悲情的定律。自由,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我不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哲学最终没有教会我什么。我们回头分析,如果该同学没有“读了很多书”、"总结哲学本质",那么他后面的这一切分析,甚至最后的结论“没有教会我什么”根本就不存在,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更从何谈起?正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交谈,找出谬误,谈论。也许苏氏本身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但他启发你思考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你的方式——学会思考。哲学或许使你困惑,但那是有别于未学习哲学之前完全懵懂的困惑,而是在意识到了原本不曾也不会意识到的问题时,由此产生的困惑。两种层次之中,哲学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让你去思考,而不一定告诉你确切的结论,学习的目的也就实现了。yulujidi.com

那位同学得到的结论是"似乎不自由",但也只是似乎而已。试问一只飞翔于天空的小鸟会意识到自由吗?人未思考前,假如他是受到禁锢的,他没有自由的观念,更无从谈起自由,思考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自由,或许反而更痛苦,同时也鞭策你去追寻真正的自由,这一过程的变化本身即是一种思想自由化的过程:你看到了更多,接触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身心的自由却是可以找寻的。

纵观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各种哲学分支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显然,哲学这一领域是非常自由的,各人都可以涉足哲学,并发展自己的学说。可以说,我们从哲学领域内的百家争鸣情况,可以体会到它的自由和宽容,这也是我们要认识和学习的东西。

(1)人们学会一样东西是一个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浏览,总体感觉这位同学把哲学当杂文看,心态颇为浮躁激进。

(2)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感觉这位同学正纠结在第二层:看出事物的本质,但却无法融会贯通及应用在生活上。换句话说:看透世事/现实,心态不够平和,看不惯很多事实,所以世界观有些变形,不够积极。第三重境界是看透世事仍心态平和,不动声色地饮茶,接受能接受的一切,不会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抱怨、烦恼、给自己找茬。

(3)哲学要教会人们怎么去生活的,并不像杂文。把哲学书当杂文看显然错误,通俗来说杂文家犀利讽刺,而哲学家机智幽默、大智若愚,是为智者。看哲学先看到的是社会的缺点,理解了才会发现心态平和了,世界豁然开朗。

(1)说哲学最终没教会他什么,我很是怀疑这位同学是否真的理解了哲学。他这句话完全抹杀了众多哲学大师苦苦探索的一生!当然,如果他期待哲学教给他具体的技能这当然不可能。哲学更相当于电脑的操作系统而非应用软件,它处于形而上的地方,看起来对生活在形而下的你没什么具体帮助,但离了它万万不能。每个人都有哲学观,这是区别人与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哲学不是只研究万物本原,那是自然哲学的范畴,就算那位同学理解不了这些特别形而上的东西,也不该一棒子将哲学打死。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探索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7:http://www.yulujidi.com/mingziwangming/gufengwangming/51260.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