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守道章第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守道章第三

【题解】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但由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不同,对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道的多种含义。道家之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儒家之道,则是指仁、义、礼、智、信等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标准。本章所讲的道主要是指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为臣者应当遵守的道义。武则天通过引用《老子》《庄子》等著作中关于道的解释,阐明了道的重要性。她认为道覆天载地,包含世间万物,为君、为臣都要知道”“守道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对于帝王来说,治国之道在于顺应民心,守道就要勤政爱民,实行仁政。武则天执政期间,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革科举制度,拓宽入仕途径,扩大人才选拔范围。司马光称赞她说: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因而武周社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国力持续增强,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誉。守道不仅是帝王治国的重要原则,更是为人臣的基本要求。武则天鼓励大臣们要像伊尹、吕望一样,明于道义,遵循道义,修养身心,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事君以忠,就能干成一番事业,受人尊重。武则天的守道思想,对当时的许多官员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名相狄仁杰忠心辅主,鞠躬尽瘁,切实践行了武则天的守道思想,故而在政治变革时期不仅保全了自己,并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匡主济世,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守道章第三

夫道者,覆天载地,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万物,禀道无形。舒之覆于六合,卷之不盈一握。小而能大,昧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夫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言察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佐时而匡主,忠立名显而身荣。退则巢、许之流,进则伊、望之伦也。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注释】

六合: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

一握:一把,比喻很小或很少。

匡:纠正,辅佐。《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巢、许:即巢父和许由。相传此二人为尧时的隐士,尧欲让位于他二人,但他们都坚决不受。

伊、望:即伊尹和吕望。伊尹,名挚。伊尹深知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兴亡,辅佐商汤以修德为首务,对内清政和民,对外施仁伐暴,促使许多方国、部落归附于商;又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剪除夏朝羽翼,使夏处于四面受敌的地位。在鸣条之战中,乘夏桀孤立无援之时,佐商汤率军与夏桀决战,一举灭夏。吕望,姜姓,吕氏,名望,或说字子牙。最初受到周文王重用,武王继位后,他又任太师,尊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以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译文】

所谓道,上可覆盖苍天,下可承载大地,高不可近,深不可测。它包含万物,禀受事物运行规律于无形中。舒展开来能够覆盖宇宙,收卷之后又可握于一手之中。它能由小变大,由暗变明,由弱变强,由柔变刚。大凡懂得道的人,一定通达事理;而通达事理的人,又必定善于权变;而善于权变的人,不会因外物而影响自己。他可以观察环境的安危,安于祸福,谨慎地决定去留,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依道隐居闲游的人,处于江海山林的士人都会佩服他;依道辅佐君主的人,都会尽忠立功,美名远扬。若退隐山林,就会成为像巢父和许由那样的隐士;若进入仕途,就会成为像伊尹和吕望那样的名臣。因此,道之所在,圣贤都会尊奉它。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人主以道自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又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注释】

《老子》:即春秋末年老子(即李耳)所撰《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

人主以道自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老子》原文为: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上士:高明之人。

中士:中等人。

下士:最差一等的人。

【译文】

《老子》说:道通常无所作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会自我化成。尊崇道义的君主不会以武力来逞强于天下。兵器、战争对国家来讲都是不祥之器,所以有道的君主不会与其相处。又说:上等人认识了道,会勤奋地去奉行它;中等人明白了道,可能是若存若亡;下等人听人讲道,只会笑而置之。不笑就不足以为道。

《庄子》曰夫体道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一心定而万事得。

【注释】

《庄子》:又名《南华经》。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被尊为《南华经》,庄子则被封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

【译文】

《庄子》说:能体悟道的人,不会招致天的怨恨、人的非议和事物的牵累,也不会导致鬼神的责难。专心安定而万事都能成功。

《文子》曰夫道者,无为无形,内以修身,外以理人。故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故有道即和同,无道即离贰。由是观之,无道不宜也。

【注释】

《文子》:书名。撰者不详。《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文子》十二篇。杂取儒、墨、名、法诸家之语,以解《道德经》。

离贰:有叛离之意,有二心。

【译文】

《文子》说:道是无为无形的,用它对己可修身养性,对外可以治理百姓。因此,君主有道就仁惠,臣子有道就忠诚;父亲有道就慈爱,儿子有道就孝顺;士庶之人有道也会相亲相爱。因此,有道之君臣会和睦同心,无道君臣则会离心离德。由此可见,无道是不行的。

《管子》曰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所谓道者,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道者,所以正其身而清其心者也。故道在身则言自顺,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自孝。

【注释】

《管子》:旧题春秋时期管仲撰。今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内容庞杂,包含法、道、名诸家思想及天文、历法、舆地和经济等方面知识。

【译文】

《管子》说:道这种东西,一个人去享用,没听说过有富余的;而天下所有的人按它办事,也没听说过有不足的。所谓的道,少取之可以得小福,多取之可以得大福。因此说道是用来正身、清心的。一个人有道在身,就能使自己言语顺畅,行为端正,对君主忠心,对父母孝顺。

《淮南子》曰大道之行,犹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所,驰骛千里不能移其处。其趋舍礼俗,无所不通。是以容成得之而为轩辅,傅说得之而为殷相。故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欲立忠者先知道。又曰:古之立德者,乐道而忘贱,故名不动心;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志。职繁而身逾逸,官大而事逾少。静而无欲,澹而能闲。以此修身,乃可谓知道矣。不知道者,释其所以有,求其所未得。神劳于谋,知烦于事。福至则喜,祸至则忧。祸福萌生,终身不悟。此由于不知道也。

【注释】

《淮南子》:亦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杂家哲学著作。全书原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今存世的只有内篇。

容成:相传是黄帝的大臣,最早发明历法。轩辅:即轩辕黄帝的辅佐大臣。

傅说: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相。典籍记载傅说本为胥靡(囚犯),本无姓,名说,在傅岩(一作傅险)筑城。武丁求贤臣良佐,梦得圣人,醒来后将梦中的圣人画影图形,派人寻找,最终在傅岩找到傅说,举以为相,国乃大治,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译文】

《淮南子》说:大道的运行,就像日月经天一样,无论在江南还是在河北都不能改变它的处所,即使奔走千里也不能移动其位置。用它来规范礼俗,是无所不通的。所以容成因得道而成为黄帝的辅臣,傅说因得道而做了商王武丁的国相。一个人如果想获得鱼就得先通晓水性,想抓到鸟就得先植树,想树立忠信就得先认识道。又说:古代立德于世的人,因乐于守道而忘记卑贱,面对名誉毫不动心;因乐于守道而忘了贫穷,面对私利毫不改志。只要能够守道无为,为官者职务越繁忙自身就会越安逸,官位越高事情就会越稀少,还能做到清静无欲,恬淡闲逸。用这些方法来修身养性,才能称得上是通晓了道。不通晓道的人,丢掉了自己原来所拥有的,而去谋求那些自己所得不到的,使精神花费在无益的谋划上,智慧浪费在麻烦的事情上,福禄降临他就高兴,祸害降临他就忧愁,而对福禄与祸害的产生原因,到死也不明白。这都是因为不通晓道的缘故。

《说苑》曰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矣。万物得其本则生焉,百事得其道则成焉。

【注释】

《说苑》:又名《新苑》。西汉刘向著。共二十卷,按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译文】

《说苑》云:山到高处就会兴起云雨,水至深处就藏有蛟龙,君子得道就会获福禄。人世间的万物只要得其本就能生存下去,世间万事只要有了道就能取得成功。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守道章第三: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mingyanmingju/33839.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