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赏罚第九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赏罚第九

【题解】

赏、罚二柄,历来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法宝。韩非子即说: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故君先见所赏,则臣鬻之以为德;君先见所罚,则臣鬻之以为威。(《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君主行赏罚都要做到公正无私,不能因自己的喜怒而滥行。唐太宗深知这一点,故赏罚慎重、公正。史载:贞观初,长孙无忌觐见唐太宗,误将佩刀带入宫内,监门校尉没有发觉,直到出门时才发现。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犯失查之罪,当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入宫,应当判处两年徒刑,并罚铜二十斤。大理少卿戴胄反驳说:监门校尉失查,与长孙无忌带佩刀入宫,按照法律都是死罪,不应因长孙无忌是功臣就轻罚。唐太宗则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贞观政要论公平》)。可见,他赏罚的标准不是个人喜恶,也不是远近亲疏,而是以法律为准绳,赏罚公平。在本篇中,唐太宗用恰当的比喻,说明了赏罚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论述了君主赏罚的方法和标准。同时,他强调了赏罚要公平公正的原则。君主赏罚要公正无私,标准明确,才能使人们诚心守法,甘心受罚。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公正处罚。

#赏罚第九

夫天之育物,犹君之御众。天以寒暑为德,君以仁爱为心。寒暑既调,则时无疾疫;风雨不节,则岁有饥寒。仁爱下施,则人不凋弊;教令失度,则政有乖违。防其害源,开其利本。显罚以威之,明赏以化之。威立则恶者惧,化行则善者劝。适己而妨于道,不加禄焉;逆己而便于国,不施刑焉。故赏者不德君,功之所致也;罚者不怨上,罪之所当也。故《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此赏罚之权也

【注释】

夫天之育物,犹君之御众:上天化育万物,犹如人君抚御庶众。《晋书志礼上》:或以为五精之帝,佐天育物者也。育物,养育万物。

天以寒暑为德:上天养育万物是以寒成之,以暑长之,所以说寒暑是天的德行。

君以仁爱为心:仁以生之,爱以养之,故人君当以仁爱为心。《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调:搭配均匀,配合适当。

不节:不匀。

教令:教化法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公伐宋,乃先宣言曰:吾闻宋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失度:指失去分寸。

乖违:背离,不和谐。

开其利本:指拓开使百姓受惠的渠道。

显罚:当众给予处罚。威:震慑,使知畏惧而服从。

化:教化。

适己:符合自己的意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逆己:指与自己的意见相反。

《书》:指《尚书》。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不偏私,不结朋党,治国的道路是宽广的。语出《尚书周书洪范》。偏,不公正。党,与人结党。荡荡,非常广大的样子。

权:秤。用于称量轻重。这里是指衡量赏罚的标准。

【译文】

上天养育万物,就如同君主统治百姓。上天以严寒和酷暑作为长养万物的德行,君主也应该以仁慈和博爱作为统治百姓的本心。如果寒暑调和,一年四季就不会发生疾病和瘟疫;如果风雨不匀,则人们在一年中就可能挨饿受寒。如果君主能施仁爱、行德政,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若教令失去分寸,就会使政局不稳。杜绝百姓受害的根源,拓开使他们受惠的渠道。用公开的刑罚来威慑他们,以当众的奖赏去劝导他们。刑罚之威形成,恶人就会感到畏惧;教化施行,好人就会受到鼓励。对奉承君主而有悖于大道的人,不能加官增禄;对逆鳞犯君但利于国家的人,不能滥施刑罚。如果能做到这样,受奖赏的人不会去感激君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建功理所应得的;受惩罚的人也不会怨恨君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违法罪有应得的。正如《尚书》中所说:不偏于私情,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这就是赏罚的重要性。

#务农第十

【题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王朝立国之本,故而常用代表土地神和谷神的社稷象征国家政权。因此,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实行重农政策,亲行籍田礼,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唐太宗对农业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认识。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为此,他不断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曾亲自到灵口检查均田制推行的情况,并根据受自然灾害的不同程度减免农民的赋税,在各州县设置专门用于灾害救治的义仓,以保障自耕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唐太宗一再强调不夺农时。贞观五年(631),有司奏称皇太子将在二月行冠礼,需征发府兵,唐太宗认为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而且唐太宗还身体力行,在皇宫别院开辟三亩土地,自锄其稊秀,为天下之人做出表率。因此,重农之风大盛,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贞观政要政体》)。在本篇中,唐太宗教导太子,要牢记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农为本,禁绝浮华,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不误农时,引导百姓弃末从农,从而使民风返淳归真。唐太宗的务农思想对唐代帝王都有很大影响,武则天对农业更为重视,撰写《兆人本业记》颁发各地,指导百姓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的发展作为考察官员的标准;开元年间,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正是唐代前期帝王对农业的重视,使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盛唐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求什一之利,废农桑之基。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为害也,甚于秋螟。莫若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人还其本,俗反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

【注释】

农为政本:农业是立政治国的根本。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业为末业。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管子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躬耕:古代帝王亲自率领大臣在籍田举行耕种仪式以劝农。东郊:都城东边的郊野。《礼记祭统》: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其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唐太宗亲耕在贞观三年(629),当时唐高祖还在世,所以唐太宗行诸侯礼亲耕于长安城之东郊。

敬授人时:指将历法颁赐给天下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尚书虞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

九岁之储:九年储备的粮食,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带犊佩牛:比喻人民放弃农耕而弄刀剑。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宣帝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龚遂出任太守后躬率俭约,劝民务农桑,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什一之利:什一即十分之一,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螟(míng):螟虫,一种食害庄稼的害虫,主要生活在稻茎中,吃其髓部,危害很大。

【译文】

民以食为天,政以农为本。只有百姓仓廪充足了,才有条件学习礼仪规范;只有人们丰衣足食了,才愿意去了解何为廉耻。因此,君主每年春天都要亲自带头耕作,将历法颁赐给百姓,使他们知道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国家如果没有九年储备的粮食,就不能够有效地应对水旱灾害;百姓如果没有准备好一年四季的衣服,就不能很好地防暑御寒。然而总有人卖掉耕牛,从事商业;追逐什一之利,废弃农桑之本。以一人之力耕作,而百人靠其供养,其祸害比秋天的螟虫吞噬庄稼更可怕。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严厉地禁止虚浮奢华之风,劝诫人们专心从事耕作与纺织,使百姓弃末而返本,社会风俗也会返璞还淳,从而使人们竞相怀有仁义之心,永远杜绝贪酷之路,这就是君主发展农业的根本。

斯二者,制俗之机。子育黎黔,惟资威惠。惠可怀也,则殊俗归风,若披霜而照春日;威可惧也,则中华慑,如履刃而戴雷霆。必须威惠并驰,刚柔两用,画刑不犯,移木无欺。赏罚既明,则善恶斯别;仁信普著,则遐迩宅心。劝穑务农,则饥寒之患塞;遏奢禁丽,则丰厚之利兴。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君不约己,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忿池之浊,挠浪欲止其流,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

【注释】

黎黔:亦作黔黎。即黎民。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城阳景王祠》:死生有命,吉凶由人,哀我黔黎,渐染迷谬,岂乐也哉?

慑:伏,惧。 yuè):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此句指百姓像伏于车 处的牛马一样畏惧服从。

履刃:立足于刀刃之上。戴雷霆:是说雷霆如在头顶之上,令人畏惧。

画刑不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尧时,对触犯五刑的人,象以典刑,只在衣服上画出标志,而不真正按照规定去执行。

移木无欺:《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时,颁布许多法令,恐民不信,就立三丈之木在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老百姓都感到奇怪,没有敢去搬的。又说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个人试着去搬了木头到南市门,就得到了五十金,以明不欺。以上两个典故是说,要宽简刑法,又要做到令行禁止,言而有信。

遐迩:远近。宅心: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附。《汉书叙传下》:项氏畔换,黜我巴、汉,西土宅心,战士愤怨。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西土,关西也。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大悦,皆宅心高祖。

穑():泛指耕耘收获。

如风偃草:原指经风一吹,草便倒伏。《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后形容教化之易推行。

【译文】

威严和仁惠并用,是驾驭风俗的核心。君主要想如抚育子女一样养育百姓,就只能依靠威势和恩惠。如果君主能以恩惠怀柔天下,则四夷归化,就像经历过寒霜后被春日照耀一样温暖;如果君主能够以威仪慑服四方,则百姓会畏惧谨慎,就像足踏刀刃、头顶雷霆一样。因此,君主治国必须恩威并用,刚柔相济,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知法不犯,诚信无欺。如果赏罚公正分明,则善恶就会明显区别开来;如果仁信普遍施行,则不论远近,人心都会安定。劝勉百姓务农耕稼,则会防止饥荒的发生;禁绝民间奢华艳丽,国富民丰的事业就会兴盛。何况君主教化百姓,就像风吹草伏一样容易。如果君主不能节制自己的贪欲,天下的官员百姓也会兴起奢侈安逸的风气;如果君主自己不制欲节俭,而要求百姓不浪费奢侈,就像是用添加薪柴的办法去救火,是不可能实现的;用搅动的办法使池水澄清,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君主不如先从自身做起,用自身的行为为官员百姓做出表率,这样,君主不用说什么就可使百姓得到教化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赏罚第九: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mingyanmingju/33836.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