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读书治学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读书治学2

7 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注释】

#读书治学2

明理:通达事理,懂道理。要:要务。

中心:这里指内心。有主:有了对事物的意见。这里是指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邪正:即邪恶与正直。判:区别,分辨,辨别。

直行:按照道理去做,按照正道行事。《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

学于古训,乃有获:语出《尚书商书说命下》。古训,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作为准绳的话。

贯通:全部彻底地了解。

事至物来:指有事情发生,需要处理。

随感即应:原意为随着感受到外界的变化,而做出随机的回应。这里指不论什么事情发生,都会随机应对。

【译文】

父皇训教说:读书以懂道理为要务。道理已经明白,则心中就会有主见了,是非正邪自然就会做出区别判断。遇到疑难之事,只要按照道理行事,不论得失都会问心无愧。《尚书》中说:学习古训,就会有所收获。凡是古圣贤经书中所记载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包含有深刻的道理,读书时便要留心体会:这个我可以效法去做这个可以作为我的鉴戒。经过长时间思考实践就可彻底了解掌握,再遇到需要处理的事情就会随机应对,而不用再去思考了。

8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要道,尔等其切记之。

【注释】

开卷:本意是翻开书本,后引申为读书。

次第:依次。此处是指随着、接着。

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

不肖之徒:即指品行不良的人。

譬喻指点:比喻、议论。这里是指小说作者写作的两种方式。

【译文】

父皇训教说:古代圣人所说的话流传到今天的就成为经书,所做过的事记载下来的就成为史书,经常阅读经书和史书都会对自身有好处。你们平日阅读和教育子弟,应该以经书和史书为首选。吟诗作赋虽然是文人们做的事情,但是只要熟读经史,那些事情自然就会了。年幼的儿童不可以让他们看小说,小说中所讲之事,都是作者自己发挥演绎出来的,没有多少是真实的,让那些孩子们看小说,他们或许会信以为真,有些品行不良的甚至会模仿其中的行为。他们哪里会知道作者比喻、议论的真实目的呢?这是教育子女的重要道理,你们一定要牢记。

9 训曰:诗之为教也,所从来远矣。昔在虞庭,命夔为典乐之官,以教胄子,曰诗言志⑤”。盖人性情之发,不能无所寄托,而诗则触于境而宣于言者也。自夫子删定而后,《三百篇》之旨,粲然可睹。采之里巷者为《风》,陈之朝廷者为《雅》,荐之郊庙者为《颂》。观其美刺,而善恶之鉴昭矣;观其正变,而隆替之治判矣;观其升歌、下管、间歌、合乐之所咏叹,而祖功宗德之实著矣。千载而下,因言识心,故曰可兴、可观、可群、可怨也。夫子雅言之教,称引诵说,惟《诗》最多,如《大学》《中庸》《孝经》,篇末必引《诗》以咏叹之,亦以见古人之斯须不离乎诗也。思夫伯鱼过庭之训小子何莫学夫诗之教,则凡有志于学者,岂可不以学诗为要乎?

【注释】

为教:即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诗歌是古代重要的教学内容。

庭:通。朝廷。

夔(kuí):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典乐:古代的官名。主要掌管朝廷的音乐事务。

胄子: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长子。

诗言志:即指诗歌是用来描写表达人的志意的。诗言志是中国古人对诗歌本质的深刻认识,已成为中国诗歌理论的总纲。语出《尚书虞书尧典》: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夫子删定而后,《三百篇》:古人认为孔子对先秦时期各地流传众多的诗歌进行了删订,仅剩下三〇五篇,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粲然可睹:亦称粲然可观。形容表现卓越,成绩斐然,极有可观者。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里巷:即街巷。《风》:与下文《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其各有不同的作用。《风》又称《国风》,主要采集自各地的民歌,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分《小雅》《大雅》,主要是描写周天子宴饮生活的作品;《颂》是周天子及各诸侯祭祀祖先时的赞颂之词。

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

美刺:赞美与讽恶。是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

正变:指《诗经》中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隆替:指王朝、政权的盛衰或兴废。

升歌:古代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下管: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时,因奏管乐者在堂下,故称管乐器为下管。间歌:即间带着演唱。合乐:是指众乐同时合奏。这几种都是《诗经》中的演唱形式。《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成。《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孔颖达疏: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也。

祖功宗德:意即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因言识心:意指根据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可以认识到古人的心意。

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孔子对《诗经》社会作用的总结。《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志意,可以考察得失,可以合群而不流入俗套,可以怨而不怒。

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

称引:援举,引证。诵说:传述解说。

伯鱼:即孔子儿子孔鲤。过庭之训:孔子对孔鲤的教训,后形容父亲对子女的教育。语出《论语季氏》。

【译文】

父皇训教说:以诗歌作为教育内容,已经很长时间了。早在虞舜的朝廷中,舜就任命夔作为掌管音乐的官员,用诗歌来教育贵族子弟,就说过诗歌是用来表达人们志意的。大概是因为人们情感的抒发,不能不寄托于某物,而诗歌就是人们触景生情在语言上的表现。经过孔夫子的删定,《诗经》的主题就很突出了。里面有从民间采集加工而成的《国风》,有在朝廷上表演的《大雅》《小雅》,有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颂》。从《国风》中可以看到百姓对朝政的称赞与批评,那么国家行政的好与坏就显现出来了;阅读《诗经》中的正雅、正风和变雅、变风,那么政治的兴盛与衰落就能够判别出来了;观看升歌、下管、间歌、合乐咏唱和赞叹的内容,那么祖宗的功德就表现得很显著了。数千年以来,我们能够通过《诗经》中的描写来理解古人心中所想,因而说,诗歌可以激发人的志意,可以考察政治的得失,可以使人合群而不入俗套,可以使百姓怨而不会迁怒于君主。在孔子所教授的正确合理的言论中,用来解说自己观点所引证的例证,引自《诗经》的最多,例如《大学》《中庸》《孝经》中每一篇末尾都会引用《诗经》中的话来歌咏赞叹一番,由此可见古人做学问片刻都离不开诗。想到孔子教训其子伯鱼说的你为何不学诗,就知道凡是立志于做学问的人,怎么能不以学习诗为要务呢?

10 训曰:我朝清字,各国语音俱可以叶。太宗皇帝时,曾借蒙古字以代清文。后来奉敕谕学士达海修饰蒙古字,加以圈、点而撰清文。朕虑将来或有授受之讹,故特与高年人等搜辑旧语,制为《清文鉴》,颁行之。既有此书,则我朝清字必不至于遗漏矣。

【注释】

清字:即满文,是用来拼写满语的文字。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文,俗称老满文,与蒙古文字头数目和形体大致相同;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对其加以改进,从而使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正字法,具有明显区别于蒙古文字母的特征,俗称有圈点满文。清朝入关后,满文作为法定文字得到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这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属于最多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叶:同。这里是拼写的意思。

太宗皇帝: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太极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袭承汗位。1635年,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达海:觉尔察氏。达海自幼聪敏,九岁即通满汉文义。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始设文馆,达海为文馆总领袖,长期从事文馆工作。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命达海改进满文。达海从五个方面对老满文进行了优化:1.编制了十二字头2.字旁加圈、点,3.固定字形,4.确定音义,5.创制特定字母。

授受:交付和接受。

《清文鉴》:清代编撰的第一部满文辞典。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敕特谕翰林院学士傅达礼等主持编撰此书,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最终完成,共二十卷。订立条目,首列满文词语,下列满文注解,再下附古书例句。确定部、类体系,共三十六部,下分二百八十类,约收一万二千余条词语,后附按满文字母顺序编排的满文词语总纲四卷。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朝的满文,各国的语音都可以拼写。太宗皇帝时,曾经用蒙古文字来代替满文。后来,敕令学士达海改进蒙古文字,加上圈、点而创制成今天的满文。我担心将来满文在传承教授中可能发生错误,所以特地与一些年纪大的人,搜集、整理以前的满语,编纂成《清文鉴》这本书颁布发行。有了这本书,那么我朝的文字将来必定不至于有遗漏。

11 训曰:《易》云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多识前言往行,要在读书。天人之蕴奥在《易》,帝王之政事在《书》,性情之理在《诗》,节文之详在《礼》,圣人之褒贬在《春秋》。至于传、记、子、史,皆所以羽翼圣经,记载往迹。展卷诵读,则日闻所未闻,智识精明,涵养深厚,故谓之畜德,非徒博闻强记,夸多斗靡已也。学者各随分量所及,审其先后,而致功焉。其芜秽不经之书,浅陋之文,非徒无益,而反有损,勿令入目,以误聪明可也。

【注释】

《易》:即《周易》。

②“天在山中几句:语出《周易大畜》。案:大畜卦为,乾下艮上,乾为天,艮为山,故曰天在山中,有大畜积之象。意思是:乾卦在下和艮卦在上,组成大畜的卦体。君子应该效法大畜卦的精神,通过读书,多了解前贤的品德与言行,以此来提高自身修养,积累自己的德行。

蕴奥:即精深的涵义。

节文:礼节,仪式。《礼记乡饮酒礼》: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

《春秋》: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

传、记、子、史:传和记都是解释经的文字。如《春秋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书,《礼记》是解释《礼》的一部书。子是子部的书籍。按照我国古代的书籍分类法,将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释道宗教及一些科技文献等归为子部。史即史部典籍,是各类历史典籍的总称。

羽翼:原指鸟类的翅膀,后用来比喻辅助的力量。圣经:这里指儒家圣人所遗留下来的经书。

往迹:前人或过去的事迹。

博闻强记:亦称博闻强识。意指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强。

夸多斗靡:指以学识丰富、辞藻华丽相夸耀。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致功:指一个人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

荒秽不经:杂乱而无根据的,不符合情理的。

浅陋:指见闻少而粗浅鄙陋。《汉书儒林传孔安国传》:篇或数简,文意浅陋。

【译文】

父皇训教说:《周易》说:乾在下而艮在上,是为大畜。君子应该多了解前贤的品德与言行,以此来积累自己的德行。要想多了解前贤的品德与言行,要点在于多读书。天人之间的精深涵义都体现在《周易》中,上古帝王处理政事的方法原则都体现在《尚书》中,人类性情的抒发都体现在《诗经》中,礼仪的详细记载都体现在《礼》中,孔子对人和事的赞扬和贬斥都体现在《春秋》中。至于那些传、记、子、史等书籍,都是用来帮助理解圣人所遗留经书、记载古代圣人事迹的。如果打开这些书籍来阅读,就会每天获得以前不懂的东西,自己的智力和见识会变得精深明达,内心修养会变得深邃厚重,因此称为畜德,而不仅仅是为了扩充见闻、增长记忆,也不是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学识丰富、辞藻华丽。读书学习的人要根据自己能够完成的分量,审查一下阅读的先后次序,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方面来求得成功。其他那些杂乱而无根据的书、粗浅鄙陋的文章,不但对人毫无益处,反而会使人有所损失,就不要看这些书了,以免贻误了自己的聪明。

12 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乎万事万物之理矣。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致约。果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注释】

六合:中国古人将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称为六合,泛指天地、宇宙或人世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曷():怎么,如何。

③“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书籍,即《诗》《书》《易》《礼》《春秋》。

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举成数而言,主要有儒、墨、道、法等。这里是指诸子百家的典籍。

该:包括,包含。

【译文】

父皇训教说:古代圣贤遗留下来的书籍,记载的都是关于天地之间、古往今来万事万物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能够借助读书获知道理,这些道理才有实际的用处。凭借一个细小的道理就可以包含天地四方的广大,借助眼前的一天就可以推究千古以前之远。世上读书之人,生长在百世之后而想要知道百代之前的事情,处在一间屋子内而想了解天下间的道理,不读书怎么能办到呢?天下的书,五经之后,像传、史以及诸子百家之书,上记天文,下载地理,中间记录天地之间的人和物,故而没有一件事情是不记载的,没有一个道理是不包含的。读书之人若真能就事求理,就可以贯通天地人,同时掌握万事万物的道理了。虽然读书不在于求多而在于精读,但是学者读书必须先由广博而然后做到精深。如果一个人读书真能够达到精深而又简约,以贯通广博与量多,包含广大而几乎无遗漏,融合全面而兼备实际的用途,圣贤之道,还会超出这些吗?

13 训曰: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注释】

年高:年纪大,年老。

万机:亦作万几。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三国志魏书杜畿传》: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而庶事不康。

手不释卷:即手中一直拿着书籍片刻不放。形容勤勉好学或读书入迷。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文书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释,即放下。卷,泛指书籍。

九重:即九层,九道,概指多层。后多用来形容朝廷、帝王居住的宫禁。

寡过:少犯错误。语出《论语宪问》: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从小爱好看书,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在处理政事的闲暇时间,仍然会不断地读书。实在是因为天下的事情纷繁复杂,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件事情发生,君主一个人居住在宫廷内,怎么能够全都了解这些呢?经常看书,就知道古人的事情,或许可以少犯错误。因此,我治理天下五十余年了,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这也是看书的好处啊!

14 训曰:人承祖父之遗,衣食无缺,此为大幸,便当读书乐志,安分修为。若家贫亦惟勤学力行,为乡党所重。孔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是圣贤立志之根本,操存之要道也

【注释】

乐志:娱悦心志。

安分修为:安守自己的本分,修养自己的行为。

力行:竭力实践,勉力去做。《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乡党:乡和党是古代乡村社会中的基层组织,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后来引申为乡里、家乡。《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语出《中庸》。意思是:君子平日是富贵之家就按富贵的条件行事,平素是贫贱之家就按贫贱的条件行事。表示人要安于其素常所处的地位,行事不可超越本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其内心,贫贱不能改变其行为。淫,即扰乱其心。移,即变易其行为。

操存: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译文】

父皇训教说:人能够承继祖上父辈遗留下来的产业,吃穿不缺,这就是极大的幸事,就应当读书娱悦心志,安守本分修养身心。如果家里贫穷,也应当勤奋学习,努力践行圣人之教,以赢得乡里的尊重。孔子说:平日是富贵之人就按富贵的条件行事,平素是贫贱之人就按贫贱的条件行事。孟子说:富贵不能扰乱其内心,贫贱不能改变其行为。这是圣贤确立志向的根本,也是执持志向的重要方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读书治学2: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mingyanmingju/33773.htm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