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处事审慎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处事审慎

【题解】

人生在世必须处理许多事情。处事是一门学问,需要格外上心。天下事林林总总,对待大事一定要有审慎的态度。审即审问、审察、审思,慎有慎重、慎密之意。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多次谈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他指出:凡天下事皆当以慎重处之,审之又审,方无遗虑。当无事时,敬以自持;有事时,敬以应事。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天下事虽有一定之理,但处理方法不能简单划一。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立好言,行好事,自然无愧今生。

#处事审慎

1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

【注释】

来:到来,发生。这里是指遇到事情。

审之又审:引申为一遍一遍地审查,尽可能考虑周全。审,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

遗虑:谓指遗忘、没有考虑到的地方。遗,遗落、漏掉、遗忘。虑,即思虑。

④“不曰如之何’”几句: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

父皇训教说:凡是人遇到事务的时候,无论事大事小,都要一遍一遍地审查,反复地思考,才能做到考虑周全,没有遗漏。因此孔子才说:一个人不说怎么办,怎么办,不去认真思考,对这种不勤于动脑的人,我也无可奈何,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实在是最有道理的话了。

2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注释】

轻忽:轻视疏忽,不认真对待。

慎重:谨慎持重,谨慎认真。《东观汉记阴识传》:与宾客语,不及国家。其慎重如此。

自持:自我控制、约束,保持自己的操守、准则。

应事:处理世务,应付人事。

谨终如始:又作慎终如始。指在最后也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即小心谨慎,始终如一。《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修思永:语出《尚书虞书皋陶谟》:都!慎厥身,修思永。

习而安:此处意为习惯、适应。

湛然:清醒貌。

整饬(chì):整顿使有条理。

敬以直内:语出《周易坤卦》。

《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礼记》第一篇《曲礼上》有: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故云《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轻视疏忽,即使是非常细小和容易的事情,都应当以慎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所谓慎重,就是要恭敬认真。在没有事的时候,以恭敬的态度自我约束,保持自己的操守;而有事之时,则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处理事务。务必要做到慎始慎终,始终如一,谨行修身,思考长治久安之道。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谨慎持重的良好习惯,自然就不会因自己的疏忽而耽误事情。大概只要人内心中保持恭敬认真的态度,那么他的身心就会处于清醒的状态,就像主人在自己家中一样,自然能将家中事务整顿得非常有条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只要持有恭敬谨慎的态度,就能使自己内心得以正直。所以《礼记》第一篇就以毋不敬开宗明义,古圣人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3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杜,必至于不可杜也。

【注释】

一体:一律,一样。

防微杜渐:比喻当坏事刚刚出现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下去。微,即指微小。杜,是指堵住。渐,意指事物的开端。

【译文】

父皇训教说:无论处理大事还是小事,都应当一样的留心认真。古人说防微杜渐的意思,就是指事情虽小,但若不及时防备制止,就容易逐渐发展到大;开始萌芽时不严加杜绝,就会发展到不可杜绝的地步。

4 训曰:世间事甚不如意者,莫过于决断秋审一事。夫杀人之人理应偿命,但为人君者,于杀人之事必以哀矜之心处之。故朕每理秋审之事,无一不竭尽心力而详审之也。

【注释】

秋审:古代在秋季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由司法部门审核案件,奏请皇帝裁决。

哀矜:哀怜体恤。《尚书周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译文】

父皇训教说:世界上最不让人顺心的事情,没有什么超过秋天审核决断死罪的事了。杀人的人理应偿命,但是作为天下百姓的君主,对于杀人的事情,一定要以哀怜同情之心来处理。所以每当审核秋天处决死囚的事情,没有一件我不是尽心竭力详细审核的。

5 训曰:国家赏罚,治理之柄,自上操之。是故转移人心,维持风化,善者知劝,恶者知惩,所以代天宣教,时亮天功也。故爵曰天职,刑曰天罚。明乎赏罚之事,皆奉天而行,非操柄者所得私也。韩非子曰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当,乃能生功止过也《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盖言爵赏刑罚,乃人君之政事,当公慎而不可忽者也

【注释】

柄:权柄,权力。操之:掌握。

转移人心:指改变人心。

风化:风俗教化。

宣教:宣导教化。

时亮天功:语出《尚书虞书尧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时,通。顺承。亮,辅助。天功,天下之功,大功。

操柄者:掌握权力的人。这里是指最高统治者皇帝。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师从著名学者荀子,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以富国强兵。

⑧“赏有功几句:语出《韩非子说疑》。原文为: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⑨“天命有德几句:语出《尚书虞书皋陶谟》。五服,先秦时期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爵位之服。五章,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以别尊卑。五刑,我国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但不同时代,五刑的具体内容也有变化。先秦时期,为墨、劓、剕、宫、大辟;秦汉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隋唐以后,为死、流、徒、杖、笞。懋(mào),勤奋努力。

公慎:公正谨慎。忽:轻忽,掉以轻心。

【译文】

父皇训教说:国家赏罚治理之权要掌握在君主手里。君主借助赏罚,可以改造人心,维持社会风俗教化,使行善的人得到劝勉,使作恶的人知道有所惩戒,这是要代替上天来宣扬教化,辅助上天建立大功业。所以爵位称作天爵,刑罚称为天罚。说明赏罚的事情,都是奉上天之命来行使的,而不是掌握权力的君主私人的事情。韩非子说:赏赐有功之人,惩罚有罪之人,要不失妥当,才能使人建立功业、防止出现过错。《尚书》说:上天为了使有德的人各称其职,便制定了五种服装制度,以分别表彰他们的不同德行!上天为了惩罚有罪之人,便制定了五种刑罚,分别用来惩罚五种罪人。这些都应当认真执行啊!这是说爵位的奖赏和刑法的惩罚,是君主的政事,应当公平慎重而不可以掉以轻心。

6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护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平,回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古人云居安思危”⑨,正此之谓也。

【注释】

日昃():指太阳西斜,大约在下午二时左右的时间。不遑(huáng):无暇,没有时间,顾不得。《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暇豫:亦作暇誉。意指悠闲逸乐。汉马融《长笛赋》:于是游闲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

景山:位于今北京西城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御苑。

察哈尔:即清代生活于今山西、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蒙古族察哈尔部。三藩之乱时,其首领布尔尼起兵反清,康熙帝以八旗家奴编练成军,平定了察哈尔之乱。

造言生事:捏造谣言,以挑起事端。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这里指不予理睬或不重视。

疑惧:疑虑恐惧。

悚然:害怕的样子。

居安思危:指虽处于安乐之境,但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

《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

父皇训教说:以前三藩作乱期间,我处理军务,直到太阳西斜落山,没有闲暇的时间,我内心坚定不移,表面上表现出闲逸无忧的样子,每天到景山游玩打猎。那时候满洲兵都已南下平叛,京城中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兵卒,于是就有不法之徒在景山路旁投递书帖,写道:现在三藩和察哈尔都已叛乱,各路大军都出征讨伐,当今正处于国家形势危急的时刻,你为何每天还有心思到景山游猎呢?对这些企图捏造谣言,引起京城内惶恐的情况,我不予理睬。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被平定了。当时我若表现出疑虑害怕的样子,是否会使人心动摇或者导致意外的事情发生就不得而知了。这都是因为上天的保佑,祖宗神明的庇护,才使我能坚定信心冷静筹划,平定叛乱,成就这样大的功劳,国家也从非常危险的境地恢复到安全稳定的状态。自古以来的帝王中,像我自幼有这么多经历的不是很多。如今天下太平无事,回想起前几年自己是如何经历过来的,反而觉得悚然可怕。古人说的居安思危,就是这个意思。

7 训曰:天下事物之来不同,而人之识见亦异。有事理当前,是非如睹,出平日学力之所至,不待拟议而后得之,此素定之识也;有事变倏来,一时未能骤断,必待深思而后得之,此徐出之识也;有虽深思而不能得,合众人之心思,其间必有一当者,择其是而用之,此取资之识也。此三者,虽圣人亦然。故周公有继日之思,而尧舜亦曰畴咨”“稽众”⑪。惟能竭其心思,能取于众,所以为圣人耳。

【注释】

来:即来源。

识见:见解,见识。

学力:学问上的造诣,学问上达到的水平。

拟议: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素定之识:预先已经形成的见识。

倏(shū)来:疾速、快速地来。

骤断:迅速决断。

徐出之识:逐渐得出的见识。

取资之识: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见识。

周公有继日之思:语出《孟子离娄下》。原文为: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继日,连日,一天接着一天。

畴咨:语出《尚书虞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畴,即谁之意。咨,是感叹语气词。稽众: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天下的事物来源不同,人们的见识也存在差异。有的事理摆在面前,是非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样清楚,这种见识超出自己平日学问的水平,不用考虑筹划就能决定,这是预先已经形成的见识;有事情忽然发生,一时未能迅速做出决断,一定要等到深思熟虑后才能决断,这是逐渐得出的见识;有些事情即使经过深思熟虑也不能决断,就要集合众人的认识,其中必定有一个是合适的,选择其中正确的采用,这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见识。这三种,即使是圣人也是这样的。所以周公有时夜以继日地去思考,尧舜则向臣下询问谁呀”“考察众人说的意见。只因为他们能竭尽自己的心思去考虑事情,又能采用众人的意见,所以成为圣人。

8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注释】

防范其未然:即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防范。未然,指尚未发生、形成。

虑:思想,意念。

消灭:消失,消除。

心欲小而胆欲大:语出《新唐书孙思邈传》: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

【译文】

父皇训教说:凡是人们在事故没有发生的时候,经常像有事一样做好防范,那么事故就自然不会发生了;如果事故发生了以后,能够像平时无事时一样保持自己内心的镇定冷静,那么事故自然很快就会消除。古人说:平时小心谨慎,认真防范;遇事时要冷静果断,积极处理。遇到事情就应当这样应付。

9 训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不自用而好问固美矣,然不可不察其是否也,故又继之以好察。孟子论用人、用刑则曰:询之左右及诸大夫及国人。可谓不自用,不偏听,而谋之广矣。然终必继之以察,而实见其可否,然后信之。至若舜又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箕子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此则又先断之以己意,然后参之于人与鬼神。可见古之圣人,或先参众论而后审之以独断,或先定己见而后稽之于人神,其慎重不苟如此。盖众谋、独断,不容偏废,但先后异用,而随事因时可耳。

【注释】

舜好问而好察迩(ěr)言:语出《中庸》。迩,即近。

自用:凭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

③“官占几句: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官占,帝王所立占卜之官,其所进行的占卜即为官占。蔽,断定。昆命于元龟,然后再用龟甲占卜。昆,即后。佥(qiān),全,都。龟筮(shì),占卦。古人占卜用龟,筮用蓍,视其象与数以定吉凶。

④“汝则有大疑几句:语出《尚书周书洪范》。卜筮,占卜。卿士,卿大夫、士的通称,后泛指官吏。

独断:独自一个人做的决定。

稽:考察,参考。

【译文】

父皇训教说:舜喜好向别人询问并且喜欢考察身边的人说的话。不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决断而喜好向别人询问,固然是美好的品德,然而也不能不考察这些人说的话是否正确,因而接着还要喜好考察。孟子论述用人、用刑时说过:要询问左右之人、各位大夫以及国人的看法。可以说是不自以为是,不偏听其他人的话,而是广泛听取意见。然而,最终还是要接着进行考察,从而真正看到其是否可以实行,然后才能相信它。而像舜,他又说:卜筮之官占卜,我首先断定我的想法是正确的,然后再用龟甲占卜。我先确定自己的意志,征询众人的意见也都相同,在此基础上才依从鬼神的启示、占卜的结果。箕子也说:你如果有大的疑问,先在自己心中思考,然后和大臣们商量,接着再与平民谋议,最后才根据卜筮的结果来做出决定。这些说法都是先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决断,然后再参考众人的意见和卜筮结果。可见古代圣人,或者先参考众人的意见,而后根据这些意见去审查自己的认识;或者先确定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考察别人的意见和鬼神的启示,他们是这样慎重认真。大概是因为,听取众人的意见和自己的独立决断,都是不可偏废的,只是根据事情、形势的不同有先有后罢了。

10 训曰:朕虽于谈笑小节,亦必循理。先者大阿哥管养心殿营造事务时,一日同西洋人徐日昇进内与朕闲谈,中间大阿哥与徐日昇戏曰:剃汝之须可乎?徐日昇佯佯不采,云:欲剃则剃之。彼时朕即留意大阿哥原是悖乱之人。设曰我奏过皇父,剃徐日昇之须”⑤,欲剃则竟剃矣,外国之人谓朕因戏而剃其须,可乎?其时朕亦笑曰:阿哥若欲剃,亦必启奏,然后可剃。徐日昇一闻朕言,凄然变色,双目含泪,一言不出。既逾数日后,徐日昇独来见朕,涕泣而向朕曰:皇上何如斯之神也!为皇子者即剃我外国人之须有何关系?皇上尚虑及,未然降此谕旨,实令臣难禁受也厥后四十七年,朕不豫时,徐日昇听信外边乱语,以为朕疾难愈,到养心殿大哭,自怨其无造化,随回至家身故。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亦可以失人心也。

【注释】

小节:无关大局的琐碎事情或问题。

大阿哥:即康熙第一子胤禔。养心殿:明清北京紫禁城内宫殿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成为皇帝主要的居所之一,先后有八位皇帝居住在养心殿。

佯佯不采:这里指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悖(bèi)乱:惑乱,昏乱,叛乱。

设:表示假设关系。

凄然变色:因悲伤而脸色变得凄凉的样子。

禁受:消受,忍受。

造化:福气,幸运。

身故:指人去世,身亡。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即使对谈笑闲聊这样的小事,也一定会遵循天理。先前,大阿哥主管养心殿的修缮工程时,一天他和西洋人徐日昇进入内殿与我闲谈,中间大阿哥和徐日昇开玩笑说:我要剃掉你的胡子,可以吗?徐日昇装作不在意,回答说:你要剃就剃吧。那个时候我就注意到大阿哥是一个悖逆之人了,假如他说我向父皇奏请过,获准剃掉徐日昇的胡子,他想剃也就剃了,外国人就会说我因开玩笑就剃掉了他的胡子,这怎么行呢?当时我也笑着说:大阿哥要想剃徐日昇的胡子,也必须向我奏明,然后才可以剃。徐日昇一听我的话,脸色就变得悲伤凄凉,眼中含满泪水,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几天后,徐日昇单独前来见我,哭泣着告诉我说:皇上您怎么这样神明呢?作为皇子他即使想剃我这一个外国人的胡子又有什么关系呢?皇上您都考虑到了,没有降下这样的谕旨,实在是使我感动啊。之后到康熙四十七年,我生病时,徐日昇听到外面的胡乱传言,以为我的病难以治好了,他就到养心殿大哭,抱怨自己没有福气,随后回到家中就去世了。要知道一句话就可以得到一个人的真心,而一句话也可以失去一个人的真心。

11 训曰:凡人各有一惧怕之物。有怕蛇而不怕虾蟆者,亦有怕虾蟆而不怕蛇者。朕虽不怕诸样之物,然从来不以戏人,在怕虫之人见其所怕之虫,不顾身命,往往竟有拔刀者。如在大君之前,倘出锋刃,俱系重罪。明知此,故而因一戏以入人罪,亦复何味?尔等留心切记可也。

【注释】

虾蟆:对青蛙和蟾蜍的通称。

戏人:捉弄、戏弄别人。

锋刃:本指刀剑等的尖端和刃口,后借指兵器。

【译文】

父皇训教说:凡是人都各有一害怕的东西。有的人怕蛇而不怕虾蟆,也有的人害怕虾蟆而不怕蛇。我虽然不怕各种东西,然而我从来不以此戏弄别人,怕虫之人见到所怕之虫时,就会不顾性命,甚至在急乱中拔出刀来。如果是在君主面前拔出兵器,都是重罪。明明知道这些,却故意以此来戏弄别人,使别人因此而犯罪,又有什么意思呢?你们都应该留心牢记这些啊!

12 训曰:凡书生颂扬君上,或吟咏诗赋,欲称其善,必先举人之短而后方颂言之,每以媲三皇迈五帝,超越百王为言,此岂非太过乎?诗中有云:欲笑周文歌宴镐,还轻汉武乐横汾譬之欲言此人之善,必先指他人之恶,朕意不然。彼亦善而我亦善,岂不美哉!总之,欲言人之善,但言某人之善而已,何必及他人之恶?是皆由度量窄狭,而心不能平也。朕深不然之。

【注释】

君上:即臣下对君主的尊称。

三皇:传说中上古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或指天皇、地皇与泰皇;或指伏羲、神农与女娲;或指伏羲、神农与黄帝。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说法不尽相同,有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或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百王:历代的帝王。《汉书董仲舒传》: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欲笑周文歌宴镐,还轻汉武乐横汾:语出唐王维《大同殿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歌宴镐,指周文王在镐京宴乐之事。《诗经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镐京即西周都城,在今西安附近。按歌宴镐为武王事,盖为求偶对而易周武为周文。乐横汾,即汉武帝横渡汾水作《秋风辞》的事情。据《秋风辞并序》: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歌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之语。因此,历代文人歌颂帝王宴乐游赏爱用这两个典故。

度量:容忍、宽容他人的限度。

【译文】

父皇训教说:只要是书生颂扬君主,或吟咏诗赋,想要称赞一个人的善处,一定会先列举别人的短处,而后才歌颂言说这个人的善处,每每都会说可以媲美三皇、德超五帝,超越历代帝王,这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诗歌中有写道:我想笑周文王在镐京宴饮群臣,还轻视汉武帝在汾河游乐。譬如要说一个人的好处,一定会先指出其他人的坏处,我不认为这样是对的。他好我也好,这样岂不是很美吗?总之,要想说一个人的好,只要说这个人的好就可以了,又何必说到他人的恶呢?这都是由于个人度量狭小而心底不能平和呀。我很不同意这样子。

13 训曰:凡人彼此取与,在所不免。人之生辰,或遇吉事,与之以物,必择其人所需用,或其平日所好之物赠之,始足以尽我之心。不然,但以人与我何物,而我亦以其物报之,是彼此易物名而已矣,毫无实意。此等处,凡人皆宜留心。

【注释】

生辰:人出生的时辰,即生日。

【译文】

父皇训教说:凡是人彼此交往相互赠送与收取礼物,是在所难免的。人的生日或者遇到吉庆的事情,送给他礼物,一定要选择这个人所需要的,或者是他平时喜好的东西赠送给他,这样才能表达我的心意。不然,只是看他给我什么东西,我也用同样的东西回报给他,这只是彼此交换物品罢了,毫无实际意义。这些地方,每个人都应该留心。

14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豫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注释】

义理: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揆(kuí):揣度,推测。

豫定:亦作预定。预先设定。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几句:语出《论语里仁》。适,指一定的主张。莫,表示否定。比,依附,附和。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天下的事固然各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有一类事,这样做似乎可以,又有不可行的地方;有另外一类事情,这样做似乎不可以,但又有可行的地方。若遇到这样的事情,在于用义理去衡量判断,绝不可以在心中预先定下一个必定这样或必定不是这样。所以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会有预定的主张,也不会一定不怎么样,而是用道义来比较如何做。

15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忍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注释】

些微:极少,少许,一点儿。讼端:即诉讼之事端。

经官:经过官府,一般形容诉讼、打官司。告理:告状,请求处理。

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角口:即吵架、斗嘴之意。

小忿(fèn):即小的愤怒、怨恨。

争讼:因争执而相互控告。《汉书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大端:主要的部分,事情的重要方面。《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孔颖达疏曰:端,谓头绪。

小不忍则乱大谋:语出《论语卫灵公》。

【译文】

父皇训教说:天下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只要忍耐一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了。就像邻里之间因鸡犬之类的小事,就引起诉讼的事端,告到官府审理;或者因为一句开玩笑的话,就导致吵架打斗。这都是由于不能忍耐一时的微小的愤怒,而造成相互控告对方的大事端。孔子说:小事不能忍耐就会破坏全局大计。孔子的话,存在着最深刻的道理。

16 训曰:吾人年岁老而经事多,则自轻易不为人所诱。每见道士自夸修养得法,大言不惭,但多试几年,究竟如常人齿落须白,渐至老惫。观此,凡世上之术士,俱欺诳人而已矣,神仙岂降临尘世哉!又有一等术士立地数十年,或坐小屋几载。然能久坐者不能久立,能久立者不能久坐,可知其所以能此,乃邪魅之术耳。此皆朕历试之,而知其妄者也

【注释】

大言不惭:不顾事实,妄言夸大,而不知羞惭。

老惫(bèi):指年老体衰。

术士:指以占卜、星相等方术为职业的人。

欺诳(kuáng):欺骗迷惑。

邪魅:作祟害人的鬼怪。

妄:虚妄,荒诞不合理,不真实。

【译文】

父皇训教说:我们这些人年纪大,经历的事情也多,自然就不会轻易被人诱骗。每次看见有道士自夸修养得法,大言不惭,只要让他多试几年,到底也和平常人一样牙齿掉落、胡须头发变白,逐渐地年老体衰。由此看来,世上的术士,都是欺诈诳骗人的罢了,难道真的有神仙降临世间了吗?又有一类术士,站在地上数十年,或坐在小屋内几年。然而,那些能够长久地坐着的术士不能长久站立,能长久站立的术士又不能长久坐着,可见这些术士之所以能这样,乃是一种邪怪的法术。这都是我经过长期试验,知道他们都是荒诞虚假的。

软文推广最好平台 58aisou.com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处事审慎:http://www.yulujidi.com/mingrenmingyan/mingyanmingju/33759.html

网络推广就上 58aisou.com

语录基地网

http://www.yulujidi.com/

| 陕ICP备18015394号

句子大全网 | 语录基地网 语录大全

让文字诠释最美的心声

让文字的温度,温暖生活

联系QQ: